北師大心理學部大學生孫宇琪、石艾珂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ducational,Psychological,Review發表研究成果

歸納學習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儘管交替學習是一種更有效的學習策略,但人們卻普遍錯誤地認為組塊學習策略更有效,表現出元認知錯覺。這種元認知錯覺進一步導致人們在自主學習的情况下更多地使用更低效的組塊學習策略進行歸納學習。本研究共包含四個實驗。實驗1共招募了60名北京師範大學大學生被試,他們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和控制組。

3月4日,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大學生孫宇琪和石艾珂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教育心理學國際期刊Educational Psychological Review(IF5 = 11.19)發表了題為Long Lasting Effects of an Instructional Intervention on Interleaving Preference in Inductive Learning and Transfer的研究成果。

歸納學習(包括類別學習)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大量研究表明,相比較於比組塊學習(massed learning;即組塊呈現樣例),交替學習(interleaved learning;即交替呈現樣例)能够更有效地促進歸納學習效率,這種現象被稱為交替效應(the interleaving effect)。儘管交替學習是一種更有效的學習策略,但人們卻普遍錯誤地認為組塊學習策略更有效,表現出元認知錯覺。這種元認知錯覺進一步導致人們在自主學習的情况下更多地使用更低效的組塊學習策略進行歸納學習。北師大元認知與學習課題組近期開展了一項干預研究,考察外顯的指導語(explicit instructions)能否作為一種有效的干預策略,矯正這種元認知錯覺,使得學習者能够意識到交替學習策略更有效,促使學習者主動使用交替學習策略並提高歸納學習效率。

本研究共包含四個實驗。實驗1共招募了60名北京師範大學大學生被試,他們被隨機分配到干預組和控制組。在第一部分的學習任務中,兩組被試需要學習12名畫家的繪畫風格。對於其中6名畫家的繪畫風格,被試需要採用組塊學習策略進行學習,而對於另外6名畫家的繪畫風格則需要採用交替學習策略進行學習。學習結束後,兩組被試參加一個簡短的分心任務。之後,兩組被試參加歸納測試。測試結束後,兩組被試需要判斷哪種學習策略更有效:1.交替學習更有效;2.兩者相差不大;3.組塊學習更有效。

之後,兩組被試開始閱讀干預指導語。在干預組的指導語中,每名被試可以看到自己在兩種學習條件下的測試成績和前人關於交替效應的研究結果(見下圖B)。通過閱讀干預指導語,干預組被試能够清晰地意識到交替學習策略比組塊學習策略更有效。與之不同,控制組被試則閱讀與交替效應無關的指導語(即閱讀“安慰劑”指導語)。閱讀完指導語後,兩組被試再次判斷哪種學習方法更有效:1.交替學習更有效;2.兩者相差不大;3.組塊學習更有效。

接下來,兩組被試開始參加第二個學習任務。在第二個學習任務中,兩組被試需要學習另外12個畫家的繪畫風格。對於每一個畫家,他們需要决定使用哪種策略進行學習:1.交替法;2.組塊法。隨後,他們使用自己選擇的策略學習每一位畫家的繪畫風格。學習結束後,兩組被試參加歸納測試。

研究結果發現,(1)在第一個學習任務中,兩組被試在交替學習條件下的成績均顯著高於在組塊學習條件下的測試成績,展現出了交替效應(見下圖A);(2)在干預前,兩組被試均錯誤地認為組塊學習策略更有效,然而,在幹預後,干預組正確地意識到交替學習策略更有效,而控制組依然錯誤地認為組塊學習策略更有效(見下圖B);(3)在第二個學習任務中,干預組被試更多地選擇使用交替學習策略進行學習,而控制組則更多地選擇使用組塊學習策略(見下圖C);(4)在第二個學習任務中,干預組的測試成績高於控制組(見下圖D)。

上述結果表明,外顯的指導語是一種有效的干預策略,能够矯正學習者關於交替效應的元認知錯覺,促進學習者更多地使用交替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歸納學習成績。實驗2-4重複了實驗1的研究結果,並進一步發現這種干預效應是長時永續的(實驗2),而且能够成功遷移到不同領域的歸納學習(實驗3和4)。

上述研究結果於近期發表在教育心理學國際期刊Educational Psychological Review(IF5 = 11.19)。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大學生孫宇琪和石艾珂同學為本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研究院、心理學部的楊春亮副教授和羅良教授,其他作者包括北京師範大學胡嘯博士、倫敦大學學院David R. Shanks教授和課題組其他碩博士研究生。

本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000742;3217104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2019NTSS28)及英國ESRC基金資助(ES/S014616/1)。

論文連結: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648-022-09666-5

課題組網站:http://metacog.bnu.edu.cn/

資料標籤: 心理學 學習策略 畫家
本文標題: 北師大心理學部大學生孫宇琪、石艾珂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ducational,Psychological,Review發表研究成果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04773151489
相关資料
賈海薇教授團隊聯合北京大學等組織在國際權威期刊《Frontiers,in,Nutrition》發表學術論文
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楊婉妮(博士後)為第一作者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賈海薇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後項目以及其他項目的支持。
標籤: 北京大學
PNAS|楊鵬/王譯萱課題組合作揭示鋅指蛋白靶向逆轉錄引子結合位點序列抑制逆轉錄病毒的機制
在數百萬年間,逆轉錄病毒在入侵宿主真核生物的過程中逐漸的綜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中,成為了內源性逆轉錄病毒。這些ERV約占人類基因組的8%,並保留了許多逆轉錄病毒的功能性元件,包括原本用於啟動逆轉錄的tRNA引子結合位點序列。在哺乳動物中,宿
標籤: 逆轉錄 基因位點 生物技術 科普
程道軍教授課題組在Cell,Reports發表昆蟲生長調控研究新成果
唾液腺是動物的重要腺體器官之一。總體來看,該研究揭示了昆蟲唾液腺分泌的Sgsf蛋白通過內分泌管道來調控個體系統性生長,證實了唾液腺的內分泌功能,豐富了昆蟲生長發育的分子調控網絡。
標籤: 唾液腺 昆蟲 內分泌 科普 調控 cell
清華醫學院鄭撼球課題組合作揭示乳腺癌免疫逃逸新機制
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發病率最高的腫瘤疾病。然而在乳腺癌,特別是惡性程度高的三陰性乳腺癌,ICI治療的獲益人群占比卻很少,說明乳腺癌腫瘤微環境中存在其它免疫抑制分子,限制免疫治療的療效。探尋乳腺癌發生中免疫逃逸的新機制,將為人們理解乳腺癌對IC
標籤: 乳腺癌 腫瘤 腫瘤免疫 腫瘤細胞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