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啟發出一篇《Nature》!

無線感測器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在軍事、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監測和氣候變化、醫療和工業等領域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無線感測器可用於監視農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氣情况、家畜和家禽的環境和遷移狀況、大面積的地表監測等。通常,這類環境監測需要部署數百甚至數千個感測器,並通過無線通訊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無線感測器網路。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無線感測器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在軍事、農業生產、生態環境監測和氣候變化、醫療和工業等領域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無線感測器可用於監視農作物灌溉情况、土壤空氣情况、家畜和家禽的環境和遷移狀況、大面積的地表監測等。同時,可以通過數種感測器來監測降雨量、河水水位和土壤水分,描述生態多樣性,從而進行動物棲息地生態監測。

通常,這類環境監測需要部署數百甚至數千個感測器,並通過無線通訊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無線感測器網路。然而,現時在大面積上物理放置數百個感測器是一項既耗時又昂貴的工作。如何在廣闊的地理區域內分散大量低成本感測器以實現廣域傳感,仍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自然界中,植物的種子一般非常輕,且往往具有非常好的空氣動力學結構。蒲公英的種子又輕又小,頂端長有一圈白絨毛,成熟後經風一吹,它們就漫天飛舞,宛如一朵朵降落傘飄向遠方。有研究表明,在合適的環境下,蒲公英的種子可以不耗油、不耗電,在數百公里外紮根生長。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試圖利用植物種子的幾何結構,設計出像蒲公英種子一樣强大、有效又安全的全新飛行器。設想一下,如果能够將無線感測器搭載在這類飛行器上,就可以像播撒種子一樣,從無人機或高處拋下大量的微型飛行設備並廣泛分散,從而實現大面積的無線感測器網路部署,為未來的物聯網技術提供了更好的空間範圍。

圖1.蒲公英隨風飄揚。

受蒲公英利用風傳播種子的啟發,美國華盛頓大學Vikram Iyer和Shyamnath Gollakota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能够在風中分散的無電池微型無線感測器設備。該設備重30 mg,使用可程式設計的現成組件設計在靈活的基底上,為各種傳感和計算應用提供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同時,該系統使用輕型太陽能電池和一個能量收集電路供電,該電路對低光和可變光照條件具有魯棒性,並具有支持資料傳輸的反向散射通信連結。為了實現太陽能收集所需的大面積分散和直立著陸,研究團隊開發了以蒲公英為靈感的薄膜多孔結構,其終端速度為每秒0.87 ±0.02 米 ,具有直立著陸概率的空氣動力學穩定性超過95%。戶外環境測試結果表明,這些設備可以在微風到中風的情况下行駛50-100米。最後,研究團隊還展示了如何調節結構的孔隙率和直徑,以實現跨器件的分散變化。

該工作展示了一個功能齊全、風散的無線傳感系統,並在室外環境和現實世界的傳感應用中對其進行了評估。相關研究成功以“Wind dispersal of battery-free wireless devices”為題,發表在Nature上。

微型感測器系統要想類比蒲公英種子的行為需要解决幾個關鍵挑戰。

首先,需要設計和製造一種類似於蒲公英種子的輕質增阻結構,要讓無線感測器設備能够緩慢地落到地上,可以被微風吹來繞去。同時,為了保持輕便,研究團隊使用太陽能電池板而不是笨重的電池來為電子設備供電,這又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太陽能收集需要電池板面向太陽,並新增了阻力結構的空氣動力學穩定性要求,以便它可以被動地重新定向並垂直降落。

圖2.微型無線傳感系統使用太陽能電池板(黑色矩形部分)為電子元件供電。

為了類比蒲公英種子的結構,研究人員對蒲公英種子進行了二維投影,並通過雷射手段設計並製備出75種薄膜多孔構型,研究其終端降落速度,以優化飛行設備的結構,從而使它們能够像蒲公英種子一樣始終以直立的方向翻轉和掉落。

圖3.類比蒲公英種子結構設計的多種薄膜多孔構型

值得注意的是,太陽能是一種間歇性能源。如果沒有電池,系統就無法存儲電量,這意味著太陽下山後,感測器就會停止工作。關鍵的挑戰在於,當第二天早上太陽升起時,系統需要一點能量才能啟動。為了解决這個問題,研究團隊在感測器的電子元件中設計了一個微型電容器和微型電路。電容器可以在夜間儲存一些能量,而微型電路可以量測儲存了多少能量,一旦太陽升起並且有更多能量進入,超過某個設定的閾值,它將觸發系統的其餘部分。該電路對低光和可變光照條件具有魯棒性,並具有支持資料傳輸的反向散射通信連結。

圖4.微型無線傳感系統的電路和電子元件設計

為了量測這些設備在風中行進的距離,研究人員將它們從不同的高度扔下。結果發現,微型無線感測器設備能够在微風和中風情况下行進50-100米。而且,使用無人機可以一次性釋放數千個這樣的設備,在風中吹散,並且95%能够保持垂直降落,使太陽能電池板面向太陽。

此外,由於使用無電池系統,該設備上沒有任何東西會耗盡電量。原則上只要不發生物理故障,該設備就可以一直繼續運行。

但是,如此一來,電子設備就會長時間分散在生態系統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現時,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使用可再生的綠色資料構建這些系統,使其易於生物降解。

本文標題: 蒲公英啟發出一篇《Nature》!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03921156777
相关資料
湖南大學在電腦體系結構和高性能計算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近日,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高性能計算應用軟體科技工程研究中心在電腦體系結構和高性能計算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相繼被DAC-2021,HPCA-2022、ISCA2022、EuroSys2022等會議錄用。研究表明,在本項工作中持久性ORA
標籤: 電腦體系結構 高性能計算 神經網路 科技新聞
清華化工系張强團隊在單原子能源電催化領域取得系列突破
近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張强教授研究團隊在單原子能源電催化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研究團隊提出了“點擊限域”策略,建立了原子尺度分散活性位點的全新合成方法學,為先進功能資料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單原子催化劑為代表的系列异相催化劑,具有原
標籤: 原子 分子和原子 張强 化學反應
清華航院張一慧課題組提出一種高集成度柔性電子器件的層疊網格封裝技術
尤其是當柔性電子器件經過封裝後,如何使其保持較高的延展率,是一個亟需克服的挑戰。清華大學張一慧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小型化、高集成度柔性電子器件的層疊網格封裝技術,實現了兼具高延展率、高覆蓋率和類皮膚力學性能的無機柔性電子器件,解决了經封裝的柔性
標籤: 柔性電子 電子器件 導線量測 封裝技術 電子封裝 網格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