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所高精度研究揭示流體與海山俯衝對大地震的重要控制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王志與林間團隊獲得高精度地震結構成果,揭示了流體遷移與海山俯衝對大地震孕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線上發錶於國際地學著名期刊雜誌《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但因其地質的複雜性,現時科學界對巨大地震的控制因素還存在爭議。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王志與林間團隊獲得高精度地震結構成果,揭示了流體遷移與海山俯衝對大地震孕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線上發錶於國際地學著名期刊雜誌《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

巨大俯衝型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對人類造成了嚴重灾害,包括2004年蘇門答臘9.2級與2011年日本東北9.0級超大地震等。但因其地質的複雜性,現時科學界對巨大地震的控制因素還存在爭議。

研究團隊分析了日本東北俯衝帶的最新超大新數據,包括三十萬多條由海-陸聯測獲得的縱-橫波地震走時數據,海底地形與重力等,並採用了創新的多參數反演手段,獲得了該覈心區迄今為止精度最高的俯衝帶三維深部結構。

研究發現,在俯衝板塊上邊界的逆沖孕震層中,存在著强烈的高-低速度异常區,並伴隨著顯著的剩餘重力與密度變化。最新研究還揭示了大震與速度异常區的顯著空間相關性:超過92.5%的6級以上逆沖地震(包括2011年9.0級日本東北大地震與2021年7.1級福島地震等)發生在高速區,而只有不到7.5%的同類地震發生在低速區。此外,發生於2022年3月16日7.4級福島地震也具有相似的孕震特性。

研究團隊提出,流體運移與海山俯衝造成了俯衝板塊間耦合强度的嚴重空間不均勻性,直接影響了地震孕育與破裂過程,囙此制約了俯衝帶大地震的空間分佈。該最新高精度研究成果進一步揭示了地球俯衝板塊的流固相互作用與大地震過程之間的密切關係。

該研究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920582104207404741890813)、廣東省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引進人才重點專項項目(GML2019ZD0205)和中國科學院資助項目(Y4SL021001,QYZDY-SSW-DQC005133244KYSB20180029)的資助。

相關論文資訊: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2.117439

資料標籤: 地震 日本地震
本文標題: 南海海洋所高精度研究揭示流體與海山俯衝對大地震的重要控制作用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02029446328
相关資料
《自然·通訊》報導南京理工關於鐵單原子催化氧化伯醇制腈研究新進展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多種腈類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中以醇作為起始原料一步法合成腈類化合物的策略更符合原子經濟性和綠色化學理念。而多孔碳負載的鐵單原子催化劑不僅具有結構穩定、價格低廉和低毒性等優點,而且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金屬原子利用率和催
標籤: 原子 科普
中國科大環境系揭示了納米材料-微生物複合人工光合系統介面電子傳遞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在納米材料-微生物複合人工光合系統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工作揭示了資料-微生物複合人工光合系統中的生物-非生物介面電子傳遞的基本機制。資料-微生物複合人工光合系統,通過光捕獲資料將光子的能量引入到微
標籤: 微生物 生物技術 科學 電子 科普
《Science》刊發傅正義院士團隊資料過程仿生製備技術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我校資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第一通訊組織,德國馬普膠體介面研究所為合作單位;平航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傅正義院士、WolfgangWagermaier博士、PeterFratzl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傅正義團隊提出自然生物物質精妙的生物製造
標籤: 膠原纖維 仿生設計 科學 科普 應力
《Science》刊發武漢理工傅正義院士團隊資料過程仿生製備技術的創新性研究成果
武漢理工大學資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第一通訊組織,德國馬普膠體介面研究所為合作單位;平航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傅正義院士、WolfgangWagermaier博士、PeterFratzl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傅正義團隊提出自然生物物質精妙
標籤: 膠原纖維 仿生設計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