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難買老來瘦?最新研究顯示,對中國人來說,老來胖可能更安全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在全世界範圍內,肥胖已經成為了一個主要公共健康問題。在過去30年裏,全球超重和肥胖的男性從28.8%上升到了36.9%,而女性則從29.8%上升到了38.0%。該研究發現,中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重或輕度肥胖與死亡率降低相關。然而,施小明團隊的這項研究顯示,對於80歲及以上的中國老年人來說,最佳BMI指數或許應當上調。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在全世界範圍內,肥胖已經成為了一個主要公共健康問題。在過去30年裏,全球超重和肥胖的男性從28.8%上升到了36.9%,而女性則從29.8%上升到了38.0%。

在年輕人和中年人中,觀察到身體質量指數(BMI)與死亡率呈U型或J型關聯,肥胖一直被認為是各種不良健康結果的危險因素,會導致多種疾病和死亡風險的新增。

然而,在患有心血管疾病(CVD)的人中,卻觀察到肥胖可能對特定原因或全因死亡具有保護作用。這種出乎意料的現象被稱為“肥胖悖論”。一些新的研究表明,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同樣存在著肥胖悖論——超重至中度肥胖的65歲以上老人似乎有更健康的結果、更低的死亡率。

2022年4月2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施小明團隊在Nature子刊Nature Aging發表了題為:The obesity paradox is mostly driven by decreased non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in the oldest old in China: a 20-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論文。

該研究發現,中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重或輕度肥胖與死亡率降低相關。這一發現表明,對最佳體重的公共衛生建議,對於8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或應向上調整。這也提示了我們,“千金難買老來瘦”的說話或許並不準確。

呂躍斌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施小明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BMI指數,即身體質量指數,是現時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BMI =體重(Kg)除以身高平方(m2),BMI指數大於25則為超重,大於30則為肥胖。

然而,最佳BMI建議是建立在對一般人群的大範圍流行病學研究上,對老年個體代表性不足,特別是80歲及以上的最高齡人群。

為了為了更好地理解老年人BMI、健康結果和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研究團隊分析了27026名個體(年齡為92.7±7.5歲)在80歲後收集的數據,這些人在1998年至2018年之間進行的一項中國觀察性研究中得到多達20年的追跡。

分析結果顯示,在80歲及以上這一年齡組中,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均隨BMI指數上升而降低,最佳BMI指數在超重至中度肥胖的範圍之內。尤其是全因死亡風險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的最佳BMI已經接近甚至達到了肥胖的範圍。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了他們的死亡風險與腰圍的關聯,因為腰圍是腹部脂肪堆積的名額。分析結果顯示,無論男女,全因死亡風險和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隨腰圍新增而降低,但男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隨腰圍新增而新增,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與腰圍則呈倒U型關聯。

總體來說,這些發現支持了中國最年老人群(80歲及以上)中存在肥胖悖論,表明對於最佳BMI的公共衛生建議可能不適用於中國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Nature Aging期刊同期發表了來自香港中文大學胡令芳(Jean Woo)的評論文章,胡令芳指出,公共衛生建議人們的BMI應保持在25以下,超過25就會被認定為超重或肥胖。然而,施小明團隊的這項研究顯示,對於80歲及以上的中國老年人來說,最佳BMI指數或許應當上調。他們的全因死亡風險相關最佳BMI為29.3,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相關最佳BMI為26.5,非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相關最佳BMI為30.6。這些最佳BMI均超過25,達到了超重甚至肥胖的範圍。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2-00201-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2-00212-0

本文標題: 千金難買老來瘦?最新研究顯示,對中國人來說,老來胖可能更安全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6000222124705
相关資料
清華/復旦/天大Nature子刊,提高300倍!酶結合SACs破解催化難題
將單個金屬原子錨定在酶上具有巨大的應用潜力,其可以產生具有高活性和選擇性的混合催化劑,從而用於傳統金屬催化劑無法驅動的反應。基於此,清華大學戈鈞教授、復旦大學RichardN.Zare和天津大學張麟教授等人報導了一種光化學方法,並設計了一種
標籤: 原子 科普 化學反應 科技新聞
華中農大環境與生物分析課題組在非生物合成抗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儘管Bt蛋白的生物安全性仍存在諸多爭議,但公眾高度關注的與Bt蛋白釋放、殘留和遷移相關的環境生態和健康風險問題不容忽視。評估不同環境和生物介質中Bt蛋白的存在和水准是研究Bt蛋白環境命運和歸趨的先決條件。聚合物納米顆粒,作為一種新型的非生物
標籤: 抗體 科學 bt項目 科普
從理論到應用——土壤病毒研究的潜在應用前景
病毒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物實體,在調控宿主群落組成、推動宿主進化及影響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迴圈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土壤病毒生態學常用研究方法,闡述了土壤病毒的多樣性、病毒在土壤生態系統中的生態功能;展望了環境噬菌體的應用及
標籤: 基因組 噬菌體 微生物 基因合成 土壤濕度 土壤結構
華中農大油菜團隊與生物資訊團隊合作揭示抗根腫病基因適應性演化機制
研究利用抗根腫病的歐洲蕪菁ECD04參攷基因組,解析芸薹屬根腫病抗性基因的演化歷程,為十字花科作物抗根腫病基因的尅隆、標記開發,以及抗性育種提供了重要參攷。現時發現的根腫病抗性基因大多來自芸薹屬A基因組,其中大部分的抗性位點來源於歐洲蕪菁。
標籤: 基因組 油菜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