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農學院汪俏梅教授團隊在蕃茄類胡蘿蔔素生物强化領域取得新進展

蕃茄是世界第一大蔬菜作物,現時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蕃茄生產國。蕃茄果實成熟過程中類胡蘿蔔素代謝與蕃茄的外觀品質(色澤)、營養品質和風味品質的形成密切相關。

蕃茄是世界第一大蔬菜作物,現時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蕃茄生產國。近年來,全球性氣候變化和資源短缺等為蕃茄產業帶來新的挑戰,而隨著國民消費水準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强,消費者對蕃茄的需求逐漸從產量需求上升到品質需求,蕃茄產業面臨的種質原始創新不足、集約化栽培管理模式和采後貯運加工管道較單一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蕃茄產業的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蕃茄果實成熟後迅速軟化,為了延長貨架壽命和减少采後損失,傳統育種往往通過與成熟突變體進行雜交,創制耐貯運品種,或者在未成熟時採收用於長距離運輸,以上措施常常會影響蕃茄果實綜合品質性狀,導致果實感官品質和營養品質下降,這已成為新時期蕃茄產業中亟待解决,同時也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蕃茄果實成熟過程中類胡蘿蔔素代謝與蕃茄的外觀品質(色澤)、營養品質(健康功能)和風味品質(香氣揮發物)的形成密切相關。人類自身不能合成類胡蘿蔔素,但每天需要攝入一定量的類胡蘿蔔素以維持健康,膳食研究表明人類攝入的番茄紅素80%來源於蕃茄及其製品,利用生物强化提高蕃茄及其製品中重要類胡蘿蔔素組分的含量,是解决全球性類胡蘿蔔素類營養缺乏問題的有效策略。

近日,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汪俏梅課題組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IF5=14.466)線上發表了題為Carotenoid biofortification in tomato products along whole agro-food chain from field to fork的綜述論文,從蕃茄農業生產實踐和全民健康需求出發,提出蕃茄全產業鏈類胡蘿蔔素綠色永續生物强化策略。

該研究內容主要涵蓋(1)育種:從源頭上創制優質蕃茄品種,系統總結採用經典的雜交育種、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以及代謝工程和基因編輯科技等培育類胡蘿蔔素組分和含量優化的功能型品種的最新進展;(2)采前:從類胡蘿蔔素代謝調控角度闡明了適宜的栽培措施和環境條件改善類胡蘿蔔素和果實品質的效應,並深度挖掘了蕃茄作為中國第一大設施蔬菜所蘊含的减碳潜力:全面總結適度控水栽培、農業廢棄物發酵進行二氧化碳加富、合理光照管理和綠色化學調控等蕃茄栽培管理措施所蘊含的碳减排潜力,减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3)採收和采後:在系統總結不同採收成熟度、采後貯藏、運輸物流、烹飪加工等對蕃茄產品類胡蘿蔔素代謝和品質性狀影響的基礎上,提出最大限度維持蕃茄類胡蘿蔔素和采後品質的措施。

圖1貫穿全產業鏈的蕃茄類胡蘿蔔素代謝途徑

本文在團隊前期蕃茄類胡蘿蔔素代謝網路與品質調控研究基礎上,對整個農業食品鏈中影響類胡蘿蔔素生物强化的因素進行全面梳理,系統總結各個環節中提高蕃茄營養價值和產品品質的科技措施,基於多學科交叉、新技術應用和產業新需求,提出未來基於人工智慧對消費者需求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預測,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科技在育種中的應用,以及利用多組學聯合分析建立蕃茄果實品質與類胡蘿蔔素代謝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以培育類胡蘿蔔素生物强化蕃茄新品種為起點的全產業鏈生物强化策略。本文將蕃茄類胡蘿蔔素代謝調控網絡研究和功能性食品科學等領域最新成果運用於蕃茄品質提升和全民健康工程的產業需求中,為通過蕃茄全產業鏈綜合管理改善蕃茄營養品質和類胡蘿蔔素生物强化提供了新思路。

圖2蕃茄全產業鏈類胡蘿蔔素生物强化的綠色永續生產策略

浙江大學博士生孟凡亮和碩士生李園園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特聘副研究員劉麗紅博士和汪俏梅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這項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31830078,青年基金32002024)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2019YFD1001904-03)等課題的資助。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4224422001534?via%3Dihub

資料標籤: 類胡蘿蔔素 蕃茄 水果
本文標題: 浙大農學院汪俏梅教授團隊在蕃茄類胡蘿蔔素生物强化領域取得新進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9832803021
相关資料
中國科大潘建偉、張强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劉洋等成功融合遠距離量子金鑰分發和光纖振動傳感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潘建偉、張强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劉洋等合作,實現了一套融合量子金鑰分發和光纖振動傳感的實驗系統,在完成光纖雙場量子金鑰分發的同時,實現了658公里遠距離光纖傳感,定位精度達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傳統光纖
標籤: 量子 量子通信 潘建偉 量子傳輸 張强 振動頻率
中國科大成功融合遠距離量子金鑰分發和光纖振動傳感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張强等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劉洋等合作,實現了一套融合量子金鑰分發和光纖振動傳感的實驗系統,在完成光纖雙場量子金鑰分發的同時,實現了658公里遠距離光纖傳感,定位精度達到1公里,大幅突破了傳統光纖振動傳感
標籤: 量子 量子通信 量子傳輸 振動頻率 科普 科技新聞
中國科大實現矽基量子晶片中自旋軌道耦合强度的高效調控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團隊在矽基電晶體量子晶片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郭國平教授、李海歐教授等人與中科院物理所張建軍研究員、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胡學東教授以及本源量子計算有限公司合作,在矽基鍺空穴量子點中實現了自旋軌道耦合强度的高效
標籤: 量子 量子晶片 自旋-軌道耦合 電子自旋 量子效應 量子通訊
南大化學化工學院研究團隊在新型氧化還原活性金屬配合物資料取得新進展
最近,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左景林教授、金鐘教授、袁帥教授等成功製備了由金屬二硫烯配合物基元構築的氧化還原活性金屬配合物資料,並研究了其在Li金屬電池方面的效能。左景林教授課題組在電荷轉移金屬配合物資料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標籤: 配合物 氧化還原 科普 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