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生物所,|,滇東北首次發現奧陶紀末大滅絕前三葉蟲動物群

華南奧陶紀末大滅絕前的三葉蟲動物群過去主要見於浙贛地區,而上揚子區則是以筆石相地層(五峰組)廣泛發育為特徵,殼相地層較為少見。近期,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及中國地質科學院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的科研人員合作,對上揚子區西緣滇東北鎮雄地區晚奧陶世三葉蟲動物群進行了深入研究。

華南奧陶紀末大滅絕前的三葉蟲動物群過去主要見於浙贛地區,而上揚子區則是以筆石相地層(五峰組)廣泛發育為特徵,殼相地層較為少見。幸運的是,在上揚子區西緣(今滇東北-川東南一帶),以泥晶灰岩、黑色葉岩互層為特徵的大渡河組保存有多個生物類群,如三葉蟲、腕足動物、筆石、牙形類、幾丁蟲和疑源類,為全面揭示大滅絕前華南上揚子區的海洋生物面貌提供了重要視窗。

近期,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及中國地質科學院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的科研人員合作,對上揚子區西緣滇東北鎮雄地區晚奧陶世(凱迪晚期)三葉蟲動物群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對5個剖面大渡河組三葉蟲的逐層採樣,以及室內系統古生物學研究,揭示了該地區奧陶紀末大滅絕前(凱迪晚期)三葉蟲動物群面貌,並建立了一個新的、生活於深潮下帶的三葉蟲生態組合(Taklamakania組合);同時也為該時期華南三葉蟲動物群的生態分异研究奠定了基礎。相關研究已線上發表在國際期刊《遠古世界》(Palaeoworld)。

魏鑫等本次報導的大渡河組三葉蟲共計9科15屬17種,含4個新種Malongullia sinensissp. nov.,M.zhenxiongensissp. nov.,Taklamakania paucisegmentatussp. nov.和Amphitryon constrictussp. nov.。通過沉積學和動物群組成分析,表明Taklamakania組合屬於典型的Raphiophorid群落(盲眼群落),生活於昏暗、泥質、鄰近缺氧盆地的深潮下帶環境。

根據三葉蟲(種)的時空分布情况,推斷出華南晚奧陶世凱迪中晚期之交發生的一次生物遷移事件:即凱迪晚期,受廣西運動影響,華南上揚子區形成普遍缺氧的半閉塞海盆,致使大量凱迪中期的三葉蟲消亡,最終僅有少量分子在凱迪晚期成功遷移到相對更淺且充氧的環境中(如鎮雄地區)。

本次研究還對同時期華南板塊三葉蟲組合在不同沉積環境下(淺潮下帶、深潮下帶、斜坡和葉岩盆地)的生態分异進行了詳細討論。研究認為,除水體深度外,氧氣含量在三葉蟲組合的生態分异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華南凱迪晚期三葉蟲組合隨水體深度的變化模式與高緯度阿凡隆尼亞地塊早中奧陶世出現的“Neseuretus-Raphiophorid-Olenid群落”十分相似;深水Olenid群落過去常被作為大陸邊緣環境的標誌,而華南的證據表明該群落也能够出現在半閉塞且貧氧的陸內海盆。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以及現代古生物學和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聯合資助。

論文相關資訊:Wei Xin,Wang Kai,Zhou Zhiqiang,Cui Yunong,Zhang Zhutong,Liu Jianbo.2022. A new late Katian(Late Ordovician)trilobite association from Zhenxiong,northeastern Yunnan,Southwest China and its palaeoecological implications.Palaeoworld,https://dio.org/10.1016/j.palwor.2022.01.008.

圖1.滇東北鎮雄地區大渡河組(凱迪階上部)三葉蟲動物群,其中左圖M和N為Taklamakania paucisegmentatussp. nov.

圖2.大渡河組岩性柱及三葉蟲地層延限(左)、剖面照片及微相薄片(右)

圖3.大渡河組三葉蟲多樣性(屬)及時空分布情况(種)

圖4.大渡河組和同期地層三葉蟲生態組合的古地理分佈,其中C,Taklamakania組合(深潮下帶);D,Triarthrus組合(葉岩盆地);G,Cyclopyge-raphiophorid組合(斜坡);H,Pliomerina-Vietnamia組合(淺潮下帶邊緣);I,Vietnamia組合(淺潮下帶)

本文標題: 南京古生物所,|,滇東北首次發現奧陶紀末大滅絕前三葉蟲動物群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9702236655
相关資料
上海矽酸鹽所在陰離子交換膜電解水催化劑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陰離子交換膜制氫科技可同時兼具固態電解質制氫的大電流密度和鹼性電解水制氫科技的低成本等優點,被認為是未來規模化制氫最有前途的科技。開發高效的電催化產氧催化劑、加速水氧化反應速率,對於AEM電解水制氫科技是至關重要的。
標籤: 電解水 科普 化學反應
TrAC期刊發表武漢光電中心免定標雷射誘導擊穿光譜科技綜述文章
LIBS具有無需或簡單制樣、原位、快速、遠程和多元素同步檢測等獨特優勢,已被廣泛應用於冶金、能源、地質、先進製造、環境監測、生物醫學和太空探索等領域。特別是2021年我國“祝融號”號和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成功登入,並採用LIBS科技開展火星
標籤: 光譜 电浆
西湖大學工學院朱博文課題組光電神經突觸電晶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現代神經科學表明,人類大腦包含約上百億個神經元和數萬億個連接神經元的神經突觸。近日,西湖大學工學院朱博文課題組使用噴墨列印科技製備了光電神經突觸電晶體,利用電晶體的接觸電極調控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在紫外光波段的持續光電導行為,成功類比了可調節的
標籤: 可塑性 ito 突觸傳遞 光電轉換 科普
成都生物所在吸收根/運輸根差异化調控森林土壤有機碳化學組成和來源中獲新進展
森林土壤有機碳的形成過程與途徑非常複雜,受到眾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響,導致現時關於森林SOC分子組成與形成途徑還缺乏統一的認識。然而,現時關於不同根系功能分化如何差异化地調控土壤SOC組分與形成來源等關鍵過程研究近乎一片空白,極大地限
標籤: 科學 科普 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