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肖俊傑團隊發現PM2.5誘導心臟功能障礙的潜在分子機理

通過環境PM2.5造成的空氣污染對公眾健康構成巨大威脅,因為它與住院率、心肺損傷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新增有關。然而,PM2.5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肺損傷的潜在介質尚不完全清楚。該研究結果表明,PM2.5暴露可促進肺損傷後與sEV相關的miR421釋放,從而通過抑制ACE2導致PM2.5誘導的心功能不全。該研究結果表明,含有miR-421的呼吸系統衍生的sEV會導致PM2.5暴露後的心臟功能障礙。

來源:iNature(ID:Plant_ihuman)

通過環境PM2.5造成的空氣污染對公眾健康構成巨大威脅,因為它與住院率、心肺損傷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新增有關。然而,PM2.5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肺損傷的潜在介質尚不完全清楚。

2022年5月10日,上海大學肖俊傑團隊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IF=26)線上發表題為“Extracellular vesicles enclosed-miR-421 suppresses air pollution(PM2.5)-induced cardiac dysfunction via ACE2 signalling”的研究論文,為了研究PM2.5暴露後肺和心臟之間的潜在串擾,分別進行了體內氣管內滴注、離體器官培養和體外人支氣管上皮細胞(Beas-2B)培養實驗。該研究結果表明,PM2.5暴露可促進肺損傷後與sEV相關的miR421釋放,從而通過抑制ACE2導致PM2.5誘導的心功能不全。

環境細顆粒物(PM2.5,空氣動力學直徑≤2.5μm)在過去幾年成為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隨著空氣品質的改善,持續性污染天氣逐漸减少,儘管中國北方冬季會出現突發性的嚴重污染。然而,很少有研究檢查PM2.5暴露對相對短期污染的影響和生物學機制。短期PM2.5暴露對人體的危害不容忽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急性或亞急性PM2.5暴露會新增所有相關疾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CVD)。

短期內,大氣PM2.5濃度的升高與總死亡率呈正相關,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死亡率。此外,動物實驗表明,短期和亞急性PM2.5暴露會導致心臟功能障礙,包括心肌細胞凋亡和右心室肥大等。然而,亞急性呼吸系統暴露於PM2.5誘發心功能不全的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此外,肺損傷對PM2.5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的影響尚不清楚。

肺部疾病或亞臨床肺功能障礙會影響心血管功能,並與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風險新增有關。研究發現,呼吸道暴露於香烟煙霧和污染物會導致心功能不全,主要與血氧不足、高碳酸血症和胸內壓變化有關。心功能不全與肺損傷之間存在直接相關性,這可能導致暴露於空氣污染後的心臟損傷。肺心對話的生物學基礎包括氣體交換、體液和機械相互作用三個方面。然而,PM2.5-tracing尚未解决,也沒有證據表明PM2.5可以直接沉積在血管中。囙此,上述機制並不能完全回答PM2.5致心血管損傷的機制,PM2.5致心肌損傷和心功能不全的分子機制值得進一步研究。

PM2.5暴露會改變細胞外顆粒亞群(圖源自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有趣的是,先前的一項研究表明,短期顆粒物暴露誘導的凝血新增與細胞外囊泡包裝的miRNA釋放有關,這表明細胞外囊泡(EV)參與了PM誘導的功能障礙。此外,另一項研究表明,含有穀氨醯胺酶的EV可能是PM2.5誘導的神經毒性的潜在介質。

小細胞外囊泡(sEV)是一種被膜包裹的納米顆粒,直徑為40-200 nm,幾乎可以被所有種類的細胞釋放,並存在於牛奶、尿液和唾液等多種生物體液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EV可以傳遞包括microRNA(miRNA、miR)、蛋白質和脂質在內的生物分子,並促進細胞間通訊,在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細胞外亞群響應PM2.5暴露的變化以及sEV在呼吸PM2.5暴露引起的心臟功能障礙中的作用仍有待闡明。由sEV介導的肺和心臟之間的串擾機制對PM2.5的反應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該研究利用體內亞急性暴露模型(通過氣管內滴注)和體外急性模型來評估呼吸系統釋放的sEV在PM2.5暴露引起的心臟功能障礙中的作用。該研究還探討了sEV介導的肺和心臟之間的串擾以響應PM2.5暴露的機制。

為了研究PM2.5暴露後肺和心臟之間的潜在串擾,分別進行了體內氣管內滴注、離體器官培養和體外人支氣管上皮細胞(Beas-2B)培養實驗。收集暴露的Beas-2B上清液以作用原代新生大鼠心肌細胞(NRCM)。在氣管內滴注後,亞急性PM2.5暴露會導致心臟功能障礙,這是繼發於小鼠肺損傷的時間依賴性,從而表明肺和心臟之間可能通過小細胞外囊泡(sEV)介導的串擾。該研究從暴露於PM2.5的小鼠血清和Beas-2B上清液中分離出sEV,以分析sEV亞群響應PM2.5的變化。單粒子干涉反射成像傳感分析(SP-IRIS)表明PM2.5新增了CD63/CD81/CD9陽性粒子。

該研究結果表明,含有miR-421的呼吸系統衍生的sEV會導致PM2.5暴露後的心臟功能障礙。AAV9-miR421-sponge抑制miR-421可顯著逆轉PM2.5誘導的小鼠心功能不全。該研究發現心臟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是sEV-miR421的下游靶標,可誘導心肌細胞凋亡和心功能不全。此外,該研究觀察到GW4869(一種sEV釋放抑制劑)或醋酸二胺(DIZE,一種ACE2的啟動劑)治療可以減輕體內PM2.5誘導的心功能不全。總之,該研究結果表明,PM2.5暴露可促進肺損傷後與sEV相關的miR421釋放,從而通過抑制ACE2導致PM2.5誘導的心功能不全。

參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ev2.12222

本文標題: 上海大學肖俊傑團隊發現PM2.5誘導心臟功能障礙的潜在分子機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9027518958
相关資料
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王紅雲在Journal,of,Extracellular,Vesicles發表論文
近日,上海大學心血管研究所青年教師王紅雲在空氣污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方面取得新進展,揭示了大氣PM2.5亞急性暴露引發心功能紊亂的新的分子機制:細胞外小囊泡攜載miR-421靶向ACE2介導了PM2.5亞急性暴露後的肺—心對話。抑制sEV的分
標籤: 心血管病 空氣污染
南大羅文俊/鄒志剛團隊發現法拉第結的光電壓記憶效應
光伏電池可以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引起了研究人員廣泛的關注。然而由於太陽能輻照受到晝夜陰雨等因素制約,使得光伏電池無法持續供應能源,將太陽能直接存儲為化學能可以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然而,現時這種法拉第結太陽能充電器件依然面臨介面電荷傳輸機制
標籤: 能源 太陽能
蘭州化物所CO2促進醯基化反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CO2作為安全無毒、廉價易得、可再生的C1資源,可作為C1合成子參與多種類型的化學反應。傳統的醯基化反應是羧酸及其衍生物在偶聯試劑存在下與胺或醇的反應。但現時已報導的使用硫代羧酸鹽作為醯基化試劑的醯化反應需要借助光催化和電催化。
標籤: 科學 科普
西湖大學張驪駻實驗室繪製出世界首張芳香型聚酮全景圖
兩年前,我們曾經一起敲開過西湖大學理學院張驪駻實驗室的大門。兩年之後的今天,張驪駻交出了第一張答卷——他們探究了細菌來源的芳香型聚酮化合物的進化過程及其結構多樣性,繪製出世界上首張芳香型聚酮的全景圖。一張色彩絢麗的細菌來源芳香型聚酮天然產物
標籤: 全景圖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