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曾慶存院士,科研無“小事”,過則勿憚改

近日,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再度發佈“誠信提醒”,宣導在科技獎勵申報過程中誠實守信。作為國家戰畧科技力量主力軍,中國科學院始終將科研誠信建設當作一項長期任務,用持之以恒的决心、行之以穩的堅持,築牢科研誠信的基石。為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詳解這些問題。

作者:甘曉

來源:中國科學報

開欄語

近日,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再度發佈“誠信提醒”,宣導在科技獎勵申報過程中誠實守信。這也是自2018年以來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第五次以“提醒”的管道宣導誠實守信。作為國家戰畧科技力量主力軍,中國科學院始終將科研誠信建設當作一項長期任務,用持之以恒的决心、行之以穩的堅持,築牢科研誠信的基石。

為在全國科技界宣導風清氣正的環境,《中國科學報》自今日起推出“防微杜漸培育優良學風”專欄,發動科研人員廣泛參與討論,强化科研人員“嚴謹表述、虛心求學”的良好學風,引導科研人員從小事做起,恪守科研道德,宣導青年科研人員在科研生涯初期就養成嚴謹求實的習慣。

做實驗、處理數據、引注文獻、撰寫論文……科研人的日常處處是規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犯規”。當然,“不小心”之外,有時候也可能是出於僥倖心理的“雞賊”。面對這樣一些“小錯誤”,青年科研人員應該如何面對?導師又應該如何處理?

為此,《中國科學報》採訪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詳解這些問題。

“孔子說‘過則勿憚改’。對青年科研人而言,只要為學的態度端正,‘小錯誤’即使犯了,也很容易自己發現、改正。導師一旦發現,則應嚴肅指出,實事求是,不能矯情。”曾慶存指出。

不做“害群之馬”

科學研究和做學問本質上是追求真理。“國家和社會會按照科研人員的成果及其所創造的真實價值給予報酬。但不能反過來,以追求名利、報酬為目的去搞科學研究。”曾慶存說。

囙此,為真理而奮鬥,是做科研應當端正的基本態度。要實現追求真理的目標,就必須以嚴謹的學風和遵守科學道德為基礎,練就“真本領”。“一言以蔽之,就是求真,實事求是,不作偽、不浮誇;為了共同的事業通力合作,相互支持。”曾慶存強調,“如果有人不是這樣,就是混入科學界的‘害群之馬’,為科學界所不容!”

指導學生時,曾慶存常把“勇敢、嚴謹、堅韌”這六字箴言掛在嘴邊。他這樣告訴學生:“不勇敢就不能創新;不嚴謹就會根據不足,為錯誤開了門戶;不堅持就可能到達不了循此路本來可到達的正確的地方。”

同時,在曾慶存看來,科學研究追求真理必須嚴謹,容不得半點造假、片面、錯誤或含糊不清。“‘嚴謹’二字最重要,建立‘獻身真理’即‘獻身科學事業’的獻身精神是最基本的,否則沒有大出息。”他強調。

導師以身作則

日常科研工作中,青年科研人員容易忽視一些細節,包括如何取捨數據、如何進行重複實驗、如何進行文獻引注、如何對文章進行署名等。

曾慶存認為,只要為學的態度端正,這些“小錯誤”即使犯了,也很容易自己發現、改正。“錯誤不分大小,有則改之,不能馬虎。”

當然,導師的作用不可忽視。曾慶存表示,導師要引導青年人在科研生涯初期就有端正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發現學生犯錯誤,就應嚴肅指出,實事求是,不能矯情,但也要循循善誘,勉之向道,使之日後能通過自覺檢查,發現問題。

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為青年人樹立嚴謹治學的榜樣,也是導師的責任。曾慶存回憶起我國氣象學泰斗葉篤正先生的一件小事。“當時我和葉先生去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葉先生要做一次報告,給他規定的時間是15分鐘。他在房間裏一遍遍試講,可以做到10分鐘講完,留5分鐘提問。”曾慶存說。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葉篤正告訴他,經過一夜反復思考,演講時間可以控制在8分鐘。“嚴濟慈先生曾經要求我們講課時要爛熟於心,從開講到結束句句連貫,沒有一句廢話。葉先生做到了。”曾慶存說,“前輩們的這種刻苦、認真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後輩學習和繼承。”

堅持“為國為民為科學”

科技界建立嚴謹求實的良好學風,離不開對科學研究價值導向的堅持。“希望有志從事科學研究的年輕人,一定要在思想上認識到、行動上做到‘為國為民為科學’,使自己的研究能闡發真實、可靠的道理(理論或方法),對國家、對人民有用。”曾慶存這樣寄語青年。

“具黃牛風格,如塞馬奔騰”,是他對青年科研人的期待。“具黃牛風格”指的是要像黃牛那樣吃苦耐勞、埋頭苦幹,又能大量吃草、咀嚼反芻消化、積聚營養,意即有極强求知欲、多讀博覽、思考揣摩、融會貫通。“如塞馬奔騰”指的是像邊塞秋高馬肥時的駿馬、沖入敵陣、攻而取之,意即勇敢地創新、攻克目標。

此外,管理者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也應堅持“為國為民為科學”的價值導向。

曾慶存看到,這些年來許多組織的科研成果評估和晋昇規則有一些“跑偏”,“唯帽子論”“唯國外期刊論文”“唯影響因數(SCI)”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人才的成長和選拔任用,也嚴重影響了科研選題的導向及科研成果的真實水准。“必須從觀念到規定條文徹底打破!”他強調。

《中國科學報》(2022-05-18第1版國際)

本文標題: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曾慶存院士,科研無“小事”,過則勿憚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8488702299
相关資料
武漢光電中心孫永明教授課題組構建鋰合金介面實現無鋰負極高電化學-機械穩定性
“無負極”鋰金屬電池直接使用集流體作為負極,避免了金屬鋰的使用,可以最大化電池的能量密度。囙此,急需尋找行之有效地途徑來提高無鋰負極的機械穩定性和電化學可逆性。近日,孫永明教授課題組通過構建穩定的鋰金屬合金介面,調控了鋰沉積形貌,增强了沉積
標籤: 電化學
南海所在區域斷層對廣東省岩漿活動及礦床沉積的控制作用研究獲得新進展
研究區岩漿活動、礦床沉積與斷層系統之間獨特的時空關係表明,這些地表過程受控於深部作用。囙此,獲得該區深部結構,有助於分析區域斷層對區域變形和岩漿活動的控制作用,更好地理解華南構造演化、成礦作用和動力學演化機制。
標籤: 科學 岩石圈 科普
《自然-通訊》報導華東理工在頻率動態驅動傾斜螺旋液晶光學微結構方面的新進展
訊號頻率驅動光學微結構對當代先進光子學和光學工程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利用軟物質體系的頻率回應特性可實現寬動態範圍的螺旋結構調製,然而,這種調控機制的突出問題是高頻熱效應給器件實際應用帶來的嚴峻挑戰。膽甾相液晶是一類具備自組裝螺旋微結構的光學
標籤: 液晶資料 光學 動態 科普 電場 科技新聞
武大陳素明課題組實現不飽和脂質雙鍵異構體的全維度分析
該研究利用開發的雙功能化學反應和色譜-質譜聯用科技,解决了在生命科學研究中長期存在的不飽和脂質雙鍵順反異構大規模分析鑒定的難題,進而實現了脂質雙鍵異構的全維度分析,為研究脂質異構體的生物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方法。
標籤: 不飽和脂肪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