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科技考古實驗室青銅文明研究成果引發持續關注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長期開展鉛同位素考古研究,在夏商周金屬資源產地與流通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發現。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金正耀教授撰寫的《“何以河南”之問與中國科技考古新方向》深入探討了金屬資源與二裡頭青銅科技起源的關係。二裡頭青銅文明的誕生是中國早期文明研究的重大學術課題。

自上世紀30年代安陽發掘以來,中國青銅科技始終是國際學術熱點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長期開展鉛同位素考古研究,在夏商周金屬資源產地與流通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發現(Antiquity 2017,360: 1674-1587;Archaeometry 2021,63(1):122-141)。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金正耀教授撰寫的《“何以河南”之問與中國科技考古新方向》深入探討了金屬資源與二裡頭青銅科技起源的關係。該文引發考古與歷史學界的熱切關注,並由首家中國歷史學英文期刊《中國曆史學前沿》(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全文翻譯出版Front.Hist.China 2022,17(1):132-150)。

二裡頭青銅文明的誕生是中國早期文明研究的重大學術課題。金正耀教授由全球史視角分析了二裡頭青銅文化的特性。與舊大陸其他地區青銅主要被用於製作工具、武器不同,青銅在中國更多地被用於鑄造禮器,以滿足建立和鞏固國家權力及社會秩序的需求。從科技角度來看,歐洲較複雜的青銅生產科技主要是使用失蠟法製作神像或人像,後來則走上了製作純粹美術品的道路;中國則普遍採用更為複雜的泥範組合方法大量鑄造青銅禮器。二裡頭青銅禮器與新疆、甘青等地在西元前2000年前後普遍出現的小件銅工具和首飾完全不同,前者展現出全新的金屬科技和器用理念,而後者則是歐亞草原青銅文化在東方的延伸。囙此,二裡頭青銅文明一方面在科技層面與經歐亞草原東傳的銅金屬知識或有間接聯系,但其創新發展則形成中國青銅時代的“特色”“風格”和“氣派”,具有里程碑意義。

二裡頭遺址出土青銅爵

中國青銅時代為何歷史性地選擇在河洛之間揭開大幕?現時已有研究中,考古、年代、地理、氣候等方面的資料多已受到重視,金正耀教授則從豫西金屬資源的角度解讀了這一問題。豫西地區的銅礦規模固然不及中條山,但滿足早期規模不大的青銅生產沒有問題。重要的是,豫西地區金屬資源的優勢在於有較為豐富的鉛、錫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長期堅持金屬資源考古研究,近幾年在豫西、豫西南一帶展開調查研究,發現直到商代殷墟時期,仍然在開採利用豫西鉛礦。二裡頭青銅產業初期所需銅、鉛、錫的產地都應在豫西地區,這正是二裡頭歷史性地被選擇為最早青銅國家所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金正耀教授一行在豫西調查古代採礦遺址

豫西的金屬資源同時也决定了二裡頭冶金科技的內涵。很多研究者將“紅銅—砷銅—錫青銅”假說推崇為人類冶金術起源和早期發展的規律,紅銅、砷銅被看作世界各地區進入青銅時代前的必經階段。但這一模式並不具備普適性。早期冶金術的演進呈現何種樣態,當地銅金屬資源是一個决定性因素。中國不存在“紅銅時期”,世界上也不存在普遍適用的“紅銅—砷銅—錫青銅”模式。金正耀教授提出“銅礦物試驗期—銅合金試驗期—青銅工業”這一人類首個金屬時代科技演進的新模式,是關於早期金屬利用和冶煉活動現象及規律更具包容度和解釋力的理論概括。二裡頭文化早期的銅器材質種類複雜,反映了當時能找到的銅礦物品類的雜多性。豫西地區銅錫鉛、銅鉛、銅錫礦物共生,為二裡頭文化早期銅礦物試驗期提供了資源保障,也直接導致了產品材質的複雜面貌。在社會需求的强力推動下,二裡頭的冶金科技很快度過銅合金試驗期,稍後即發展出適用於鑄造青銅禮器的鉛青銅鑄造科技,快速進入青銅工業時期,從而為輝煌燦爛且科技獨特的中國古代青銅文明奠定了基礎。

《“何以河南”之問與中國科技考古新方向》原文在國內歷史學科頂尖期刊《曆史研究》(2020年第5期)發表。該文相繼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1年第1期)和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考古學》(2021年第2期)轉載。

中文連結: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LAST2021&filename=LSYJ202005004&uniplatform=NZKPT&v=Mgy6hVgVpRXG7jm0XhAS0cUVFIhsx5rYqUMhDn6GQcAAB7av9tAqvHbgAEQT2F7y

英文連結:https://journal.hep.com.cn/fhc/EN/10.3868/s020-011-022-0005-3

資料標籤: 考古 青銅 科技 文物 文化
本文標題: 中國科大科技考古實驗室青銅文明研究成果引發持續關注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7528182978
相关資料
廈大,|,表面緻密FeN2+2位點助力高性能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的商業化應用高度依賴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劑來驅動緩慢的陰極氧氣還原反應。熱解型鐵氮碳資料被認為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活性最高的非鉑電催化劑。文獻報導的高性能催化劑活性位點的密度達到5×1019sites/g時,位點利用率普遍
標籤: 燃料電池 科普
南科大王陽剛電催化自由能動態類比,CO2電還原中的電子-質子轉移的解耦合機制
CO2電化學還原是一項能够降低大氣中CO2濃度以及利用碳資源的重要科技。囙此,如何較為準確地解釋及預測實驗上觀察到CO2RR/HER中電位依賴的活性及選擇性依然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難題。此外,本文通過對CO2吸附活化過程的限制性分子動力學類比,
標籤: 自由能 氫鍵 科普
上海大學物理系葛先輝教授指導大學生在物理學著名期刊《Journal,of,High,Energy,Physics》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在上海大學物理系葛先輝教授指導下,應用物理學專業兩名大學生柏辰、李文浩在量子複雜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柏辰和李文浩為2018級應用物理專業大學生,2019年進入葛先輝教授課題組,學習AdS/CFT對偶、量子複雜度以及非平衡態物理並參
標籤: 複雜度 量子 大學
南科大吳柘團隊揭示模式植物擬南芥種子萌發在染色質水准調控的關鍵機制
在分子水准,該研究展示了RNA結合蛋白RZ-1與組蛋白修飾複合物PRC2在染色質水准協同工作、在關鍵發育基因上建立及維持基因沉默、從而介導種子萌發的詳細機制,為種子萌發以及植物錶觀遺傳調控提供了新的知識參攷。此外,對基因表達的控制常需要染色
標籤: 染色質 種子萌發 種子植物 擬南芥 基因合成 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