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科學家設計一種對抗腫瘤的“蒙面”細胞因數,小鼠實驗表現優秀

罹患癌症是不幸的,但在治療過程中還可能給患者帶來更多的不幸。因為,許多治療藥物會對腫瘤細胞和健康細胞無差別攻擊,從而引發各種副作用,導致身體遭受二次傷害。此後,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改造IL-12,以使其能在保留强大抗腫瘤效力的同時减少副作用發生。最後,研究人員通過量測小鼠肝損傷的生物標誌物來檢查“蒙面”IL-12的安全性。

罹患癌症是不幸的,但在治療過程中還可能給患者帶來更多的不幸。因為,許多治療藥物會對腫瘤細胞和健康細胞無差別攻擊,從而引發各種副作用,導致身體遭受二次傷害。

近些年來,免疫療法已在多種類型的惡性腫瘤治療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給放化療耐藥性癌症患者帶來了新希望。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由於無法充分啟動殺傷性T細胞(CD8+ T細胞),僅一小部分患者能從該療法中受益。

此前一項研究發現,只有不到30%的乳腺癌患者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產生了適度療效。

促炎細胞因數是一種可以調節免疫系統對抗癌症的小分子蛋白質。它們的殺手鐧就是啟動CD8+ T細胞。由於細胞因數可以訓練免疫系統殺死腫瘤,這使它們一度成為癌症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

其中一種非常有希望的細胞因數是白細胞介素-12(IL-12)。在過去的研究中,它已被發現比其他臨床獲批的免疫療法抗腫瘤效力更强。然而,儘管IL-12已被發現30多年,但由於其附帶的嚴重副作用(如肝損傷),導致該療法至今仍未被準予用於臨床。引起副作用的主要原因是IL-12會觸發一系列的炎症反應,從而造成了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

此後,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改造IL-12,以使其能在保留强大抗腫瘤效力的同時减少副作用發生。

近日,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蛋白質工程方法,在IL-12到達腫瘤前將其“掩蓋”,即阻斷其傳導活性,使“蒙面”IL-12在到達腫瘤附近時再“露真容”,這樣就可以發揮其强大抗癌效力的同時又防止它對健康細胞和組織造成傷害。

眾所周知,癌細胞增殖非常迅速,並在這一過程中會過度產生一些蛋白酶,以幫助它們入侵附近的健康組織並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而健康細胞的增殖速度要慢得多,產生的這些蛋白酶也非常少。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剛好利用了這些蛋白酶。為了設計更安全的IL-12,他們選擇細胞外IL-12Rβ1的細胞因數結合域作為遮蓋物“掩蓋”住IL-12,從而阻斷了通常與免疫細胞結合並啟動它們的分子部分。

這個遮蓋物只有在與腫瘤附近的蛋白酶接觸時才會被移除,使IL-12被重新啟動,並完全恢復活性,從而刺激附近的CD8+ T細胞去攻擊腫瘤。

研究人員表示,由於IL-12Rβ1天然存在於體內,囙此融合蛋白不太可能具有免疫原性,也囙此與其他可能的非內源性遮蓋域相比更具優勢。

然後,他們將這些“蒙面”IL-12分子在健康組織、黑色素瘤和乳腺癌患者來源的腫瘤組織中測試,結果證實,只有在腫瘤組織中“遮蓋物”才可以被移除,從而讓IL-12露出真面目。囙此,“蒙面”IL-12可能會在不損害健康組織和器官的情况下驅動對腫瘤的强大免疫反應。

最後,研究人員通過量測小鼠肝損傷的生物標誌物來檢查“蒙面”IL-12的安全性。他們發現,在經過數周用“蒙面”IL-12治療的小鼠中,通常與IL-12相關的免疫相關副作用明顯消失,這表明藥物的安全性提高。

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蒙面”IL-12導致了90%的治癒率;而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治癒率僅為10%。在結腸癌小鼠模型中,“蒙面”IL-12顯示出100%的治癒率。

研究人員表示,下一步計畫是在癌症患者中測試這種修飾後的IL-12。雖然將這一令人鼓舞的進展轉化到臨床還需要時間,但他們相信,一種有希望的癌症新療法即將問世。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1-022-00888-0

本文標題: 如何避免“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科學家設計一種對抗腫瘤的“蒙面”細胞因數,小鼠實驗表現優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6517156404
相关資料
清華資料學院劉鍇副教授榮獲國際資料研究學會聯盟前沿資料青年科學家獎
清華大學資料學院劉鍇副教授獲此殊榮。國際資料研究學會聯盟是1991年由美國、中國、歐洲、日本等國家的資料學會聯合發起成立的國際學術組織,旨在促進全球範圍內跨學科的材料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現時已有14個會員國家學會。
標籤: 科學 劉鍇 科普
中國科大,|,供體−受體分子間量子相干能量轉移的直接觀察
早在20世紀30年代,理論分析就指出,當供體−受體分子間距離非常小時,分子間的偶極耦合强度就可以大於各自耗散,使得激發能量可以離域在整個供受體分子系統上,這樣一來,能量就能以波狀量子相干傳能的管道在供體和受體分子之間振盪。然而,在實驗上,關
標籤: 量子 量子效應 量子通訊 科學 科普
合肥微尺度中心丨供體−受體分子間量子相干能量轉移的直接觀察
早在20世紀30年代,理論分析就指出,當供體−受體分子間距離非常小時,分子間的偶極耦合强度就可以大於各自耗散,使得激發能量可以離域在整個供受體分子系統上,這樣一來,能量就能以波狀量子相干傳能的管道在供體和受體分子之間振盪。然而,在實驗上,關
標籤: 量子 量子效應 量子通訊 科學 科普
南京土壤研究所朱春梧研究員研究論文被Faculty,Opinions推薦
推薦的論文覆蓋生物學、醫學中的44個領域、3700多本期刊,每篇獲得F1000推薦的論文都會獲得一個星級分數以及一篇闡述該論文重要性的評論。研究論文能被FacultyOpinions點評與收錄,代表著該論文有較高的學術水準和重要的科學價值。
標籤: 研究員 科學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