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環境學院土壤地下水團隊在自然科學綜合性期刊SCIENCE,BULLETIN撰文解譯土壤-地下水系統中重金屬遷移潜勢與風險

團隊領銜與國內有關專家合作,開創性地提出了智慧6S路線圖,並基於此破譯了我國代表性區域都市工業污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系統中重金屬遷移擴散潜勢與風險。研究成果豐富了土壤-地下水系統中重金屬遷移擴散與預測理論體系,為我國都市“棕地”綜合治理與安全利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近期,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土壤與地下水污染修復科技團隊(曹心德教授團隊)在綜合性Top期刊Science Bulletin發表了題為《Smart 6S roadmap for deciphering the migration and risk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nd groundwater systems at brownfield sites nationwide in China》的視點文章。團隊領銜與國內有關專家合作,開創性地提出了智慧6S路線圖,並基於此破譯了我國代表性區域都市工業污染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系統中重金屬遷移擴散潜勢與風險。

文章簡介: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和產業結構優化陞級,大量廢棄或閒置的工業企業用地,即“棕地”遺留下來,這些“棕地”的再開發利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通常這些場地積累有重金屬等污染物,發生遷移擴散後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對鄰近環境和社群造成嚴重的生態和健康風險,使場地重建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針對場地土壤-地下水系統中重金屬遷移擴散動態規律不明、驅動機制不清及通量預測不准等問題,曹心德教授團隊領銜聯合國內近10家科研機構,提出了智慧6S研究路線圖,通過對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長株潭等代表性區域重點污染行業場地開展三維精准調查,分清了水文地質條件、重金屬空間分佈及賦存特徵(Survey);借助原位微區形態表徵及非線性分配模型類比等方法,闡明了重金屬-土壤微介面過程及形態轉化主控因素(Surface);通過室內尺度實驗類比,探明了土壤-地下水系統重金屬多相介質運移過程及驅動機制(Spread);依據非均質隨機理論,建立了場地尺度下重金屬運移擴散模型並進行通量預測(Scale);利用同位素與基因譜等示踪科技,對不同區域場地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屬遷移擴散模型進行了野外實地驗證(Site);根據重點區域場地重金屬擴散潜勢、遷移能力及其遷移擴散風險,提出了不同區域場地重金屬污染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策略(Strategy)。研究成果豐富了土壤-地下水系統中重金屬遷移擴散與預測理論體系,為我國都市“棕地”綜合治理與安全利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撐。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No. 2018YFC18006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No. 42022057)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重點專案(No. U1906225)等資助。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2.05.013

團隊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土壤與地下水污染修復科技團隊始建於2009年,長期致力於土壤與地下水污染修復科技、環境多介面轉化過程、綠色友好型環境修復資料、土壤生態健康評估與調控、土壤生物炭固碳科技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等項目,在包括Science Bulletin、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重要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團隊秉持“初心系大地,育人德為先”理念,力求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期刊簡介:

據悉,Science Bulletin(科學通報)與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國家科學評論)並為我國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刊物之旗艦,在科學與科技領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本文標題: 上海交大環境學院土壤地下水團隊在自然科學綜合性期刊SCIENCE,BULLETIN撰文解譯土壤-地下水系統中重金屬遷移潜勢與風險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6391459280
相关資料
水生所發現去泛素化酶OTUD3在分別調控抗RNA病毒和抗DNA病毒先天免疫訊號通路中發揮完全相反的作用
闡明魚類抗病毒先天免疫的遺傳機制,對培育抗病毒魚類新品種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該研究揭示了同一個基因在分別調控抗RNA病毒和抗DNA病毒先天免疫訊號通路中的相反作用。
標籤: dna 斑馬魚 科普 調控 信使rna
第二次青藏科考最新成果系統闡述亞洲水塔失衡問題
以青藏高原為覈心的第三極,固態水儲量僅次於南北極。作為地球上近20億人賴以生存的十多條大江大河和數以千計的大小湖泊的源頭,它也被稱為“亞洲水塔”(圖1)。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系統闡述亞洲水塔失衡問題。這
標籤:
清華資料學院研究團隊報導高熵顯著提升電介質儲能密度
但是,隨著儲能器件小型化、集成化的發展,介電電容器相對較低的能量密度已成為現時亟待解决的主要問題,也是當今材料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該資料是一類具有超低介電損耗和較高介電常數的線性介質資料,有益於獲得高儲能特性。
標籤: 大學 儲能 納米
廈大鄭金成教授團隊合作建立最大的單原子催化劑庫
儘管最近SAC研究激增,但仍存在一些重大挑戰。首先,缺乏一套統一的指導SAC組建的指導原則。這主要是由於缺乏對SAC形成機制的全面瞭解。
標籤: 原子 原子結構 原子吸收光譜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