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SB|上海藥物所發現新型ACLY小分子抑制劑用於高膽固醇血症治療

高膽固醇血症的主要特徵為血漿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异常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積極合理的降膽固醇治療被視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關鍵。現時用於降膽固醇的上市藥物有抑制HMGCR的他汀類藥物和PCSK9抑制劑等。囙此,開發新型安全、有效的降膽固醇靶向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高膽固醇血症的主要特徵為血漿中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异常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積極合理的降膽固醇治療被視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關鍵。現時用於降膽固醇的上市藥物有抑制HMGCR的他汀類藥物和PCSK9抑制劑等。然而,現有藥物仍還存在有效性、耐受性、依從性及治療成本等方面的局限。囙此,開發新型安全、有效的降膽固醇靶向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2022年6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南發俊課題組和李靜雅課題組合作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上發表文章“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ACLY inhibitor 326E as a promising treatment for hypercholesterolemia”,在高膽固醇血症靶向治療策略中取得重要進展。

ATP依賴的檸檬酸裂解酶(ATP citrate lyase,ACLY)是一種連接葡萄糖分解代謝和脂肪酸/膽固醇生成的關鍵生化酶。線粒體三羧酸迴圈產生的檸檬酸通過轉運蛋白SLC25a1運輸至胞漿後,由ACLY將其裂解為乙醯輔酶A和草醯乙酸。乙醯輔酶A是脂肪酸和膽固醇從頭合成的底物,也是組蛋白乙醯化的重要乙醯基供體。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等肝臟中脂質從頭合成异常升高,對肝脂肪變性以及高脂血症的病理發生發展貢獻顯著。長期營養過剩所致ACLY表達及活性异常,ACLY被認為是治療脂質代謝紊亂及肝纖維化的極具潜力的藥物靶標。

合作團隊以烯基二羧酸類化合物為基礎,經過結構優化、體外靶點活性測試及功能評估,獲得具有良好成藥前景的口服候選藥物326E。臨床前研究發現,候選藥物326E作為前藥進入肝細胞後,經長鏈脂醯輔酶A合成酶(ACSLs)轉化為326E-CoA,後者競爭性結合ACLY的CoA底物口袋,有效抑制ACLY活性。體內藥效學研究發現,候選藥物326E多次給藥可顯著改善ApoE-/-小鼠、金黃地鼠、恒河猴等非臨床模型的高膽固醇血症;長期給藥顯著减少ApoE-/-小鼠主動脈斑塊沉積。326E在臨床前研究中展現出良好的藥代動力學特徵及安全性。藥理機制研究表明,326E抗高膽固醇血症,其一是通過抑制ACLY活性减少脂肪酸和膽固醇的從頭合成,進而下調肝臟脂質分泌;其二是通過抑制ACLY活性促進肝臟膽固醇外排蛋白ABCG5/8的表達,促進膽固醇從肝臟外排至膽囊及糞便。以上兩個途徑緩解了肝臟膽固醇累積及血漿中LDL-c的含量,有效改善了高膽固醇血症的疾病行程(圖1)。該項目已與博驥源(上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定,實現了成果轉化,2022年2月獲得臨床批件,5月入組首例受試者,目前正在開展臨床1期研究工作。


圖1.新型ACLY小分子抑制劑326E改善高膽固醇血症及作用機制示意圖

上海藥物所謝治富副研究員、張梅副研究員和碩士研究生宋倩為本文的第一作者,上海藥物所南發俊研究員、李靜雅研究員為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同時,該項工作還得到了上海藥物研究所代謝性疾病研究中心李佳研究員、藥物代謝研究中心鐘大放研究員及陳笑豔研究員、藥物製劑研究中心李亞平研究員、藥物品質控制與固體化學研究中心陳東英研究員及梅雪峰研究員、神經精神疾病研究中心高召兵研究員等團隊的大力支持。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上海市科委生物醫藥領域科技支撐項目、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畫”自然科學基金專案、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項目及臨港實驗室項目等資助。

全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2.06.011

資料標籤: 膽固醇 藥品
本文標題: APSB|上海藥物所發現新型ACLY小分子抑制劑用於高膽固醇血症治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5874113870
相关資料
瀋陽生態所在退化沙質草地植被自然恢復的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而植被自然恢復是一種低成本的植被物種多樣性的維持方法,隨著植被覆蓋的减少,沙化裸斑從周圍植被獲取種子的能力大大降低,土壤種子庫在退化沙質草地植被自然恢復中的作用凸顯。然而,草地沙化裸斑植被自然恢復是否可以依靠原位土壤種子庫,這個問題現時尚不
標籤: 種子庫 科學 科普
華僑大學工學院彭凱副教授課題組在期刊IEEE,Transactions,on,Industrial,Informatics發表學術論文
彭凱副教授為論文第一作者,工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黃華龍為第二作者,我校工學院為第一通訊組織,南京資訊工程大學許小龍教授課題組為合作單位。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華僑大學中青年教師科技創新資助計畫、泉州市科技計畫
標籤: 論文
Mol,Cell,|,上海藥物所合作揭示5-羥色胺家族部分受體的配體識別和G蛋白選擇調控機制
瞭解受體對Gs和Gi訊號通路的選擇性機制是GPCR和相關信號轉導領域長期以來的重要科學問題。5-羥色胺受體家族是GPCR超家族中最複雜的亞家族之一,其包含12種亞型,不同亞型的受體在人體中發揮不同的生理功能,並且與不同種類的G蛋白偶聯。
標籤: mol g蛋白 cell 調控 g蛋白偶聯受體 5-ht
固體所在銀納米線薄膜力學失穩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因其優异的導電性、光學高清和良好的柔韌性,在柔性電子領域展現突出的應用優勢,廣泛應用於觸控屏、感測器、太陽電池以及薄膜加熱器等領域,但實際應用中銀納米線薄膜的機械不穩定現象仍需要克服,如大規模卷對卷生產中薄膜裁剪帶來的邊
標籤: 力學 納米線 納米 薄膜電池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