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鄭春苗團隊在環境毒理學研究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針對抗生素和全氟化合物對生物健康效應的研究,對保護環境及促進生命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闡明抗生素和全氟化合物的致毒機理可以為有效解決和控制環境污染物提供理論支撐。囙此,研究團隊以斑馬魚為研究對象,結合生物化學、毒理學、分子生物學和分子建模等多種研究手段探究親代抗生素暴露對子代免疫系統的影響。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席教授鄭春苗團隊圍繞“環境污染的生態健康效應”主題,在環境科學領域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連續發表3篇論文,報導了斑馬魚中抗生素暴露對子代的免疫毒性及機理、腸道菌群對抗生素免疫毒性的介導作用以及全氟辛烷磺醯胺對心臟發育的毒性效應及機制。

抗生素和全氟化合物是環境中普遍存在的新污染物,由於其大量應用於人類生產和生活中,並通過機體代謝排放,已經對環境(尤其是水環境)造成持續的污染。針對抗生素和全氟化合物對生物健康效應的研究,對保護環境及促進生命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闡明抗生素和全氟化合物的致毒機理可以為有效解決和控制環境污染物提供理論支撐。

研究團隊首先聚焦於抗生素的子代免疫毒性開展研究,相較於親代,子代因早期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受抗生素污染暴露影響可能更大。囙此,研究團隊以斑馬魚為研究對象,結合生物化學、毒理學、分子生物學和分子建模等多種研究手段探究親代抗生素暴露對子代免疫系統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抗生素能够通過跨代免疫抑制作用顯著减弱斑馬魚子代的抗菌活性。具體表現為干擾子代先天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應答反應,影響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數量、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以及其他免疫功能(圖1和圖2)。此外,結合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科技和特异性抑制劑實驗,團隊揭示了NF-κB在抗生素跨代免疫毒性中的重要介導作用。該研究為闡明抗生素的跨代毒性作用奠定基礎,為評估低劑量化學品對生物健康的危害提供科學依據。

圖1.典型抗生素氯四環素CTC父/母代暴露對子代的免疫毒性及致毒機理研究

圖2.典型抗生素氯四環素CTC父/母代暴露對子代的免疫毒性影響

研究團隊深入探究了抗生素暴露與斑馬魚免疫系統毒性、腸道菌群穩態失衡的關係。採用宏基因組測序方法及分子生物學方法系統解析了抗生素暴露對斑馬魚腸道菌群影響及免疫調節干擾作用;通過生信分析方法及統計學方法解析可能介導抗生素免疫毒性的關鍵菌種;然後利用抗生素對關鍵菌種高豐度斑馬魚及野生斑馬魚的免疫干擾异同,驗證關鍵菌種對抗生素的免疫介導作用;同時對比抗生素暴露野生斑馬魚和無菌斑馬魚對經典免疫過程的干擾,揭示腸道菌群介導抗生素免疫調節的作用機制(圖3和圖4)。

圖3.腸道菌群介導抗生素干擾斑馬魚免疫調節

圖4.腸道菌群介導抗生素干擾斑馬魚免疫調節

心臟是所有脊椎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最先發育的功能器官,囙此評估污染物的心臟毒性對於評估環境污染物的健康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研究團隊利用轉錄組學的方法預測了全氟化合物PFOS低濃度暴露對斑馬魚的心臟發育毒性作用。與轉錄組結果一致,研究結果表明PFOSA能够顯著誘導斑馬魚心臟形態异常改變、心功能障礙以及心臟發育相關基因表達失調。通過GESA分析發現PFOSA暴露導致芳香烴受體(AHR)訊號顯著富集,結合AHR受體抑制劑和morpholino knock-down科技,研究團隊證實了AHR具有介導PFOSA引發斑馬魚心臟發育毒性的作用(圖5)。

圖5.全氟辛烷磺醯胺(PFOSA)對斑馬魚心臟發育過程的毒性效應及作用機制

以上研究成果,南科大均為論文第一單比特,鄭春苗為通訊或共同通訊作者。南科大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助理教授裘文慧為抗生素相關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鄭春苗課題組科研助理陳紅紅為全氟化合物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裘文慧為共同通訊作者。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國家環境保護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控與修復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廣東省領軍人才計畫等的支持。

論文連結:

1.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est.1c07343

2.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est.1c08712

3.https://pubs.acs.org/doi/pdf/10.1021/acs.est.1c08875

本文標題: 南科大鄭春苗團隊在環境毒理學研究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994451580727
相关資料
清華大學醫學院杜亞楠課題組研發細胞培養肉丸科技
細胞培養肉是近十年來細胞生物學和組織工程等學科交叉的新領域。以動物肌肉細胞為來源的培養肉,旨在解决傳統畜牧業空間和能源耗費巨大、不環保的弊端。細胞培養肉的科技難點在於如何在體外大規模擴增肌肉和脂肪祖細胞,並誘導其朝著成熟細胞的方向高效分化;
標籤: 細胞培養 肌肉 生物技術 科普
山東大學鄭立梅教授團隊在鐵電類人工神經突觸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物理學院鄭立梅教授團隊在鐵電類人工神經突觸領域取得新進展,結合氧空位遷移和鐵電極化翻轉兩種機制,在鐵電隧道結器件中獲得了高線性度和對稱性的權重變化,實現了鐵電類人工神經突觸效能的新突破。然而現有人工神經突觸器件的一個顯著缺點是
標籤: 大學 山東大學
GCA發表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賀娟講師研究成果,闡述河口沉積物中古菌碳同位素所反映的生物地球化學和碳迴圈資訊
類异戊二烯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類化合物是古菌的細胞膜脂,其中的泉古菌醇被認為是海洋氨氧化奇古菌的特徵生物標誌物。已有資料表明,不同海洋沉積環境中由泉古菌醇裂解出的C40:3雙植烷單體的穩定碳同位素組成變化範圍很小,囙此長期被假定為可以用來反映
標籤: 地球化學 碳迴圈 科學 地球科學 科普
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重室王曉磊教授課題組,複雜肽基核苷類抗生素Miharamycin,B的首次不對稱全合成
Miharamycins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複雜的分子結構吸引了眾多科學家尤其是合成化學家的研究興趣,但是關於miharamycins的全合成至今尚未見文獻報導。近日王曉磊-劉劍研究團隊分別以20步和18步實現了miharamycinB及其生物
標籤: 科學 手性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