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魏風·,碩鼠》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感情?此詩以老鼠比喻貪得無厭的奴隸主,表達對奴隸主剝削和壓迫的强烈憤恨和反抗,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賞析。碩鼠碩鼠①,無食我黍②!三歲貫女,莫我肯德⑥。這首詩純用比體,特點是以物擬人。

還不知道:《詩經·魏風·碩鼠》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感情?此詩以老鼠比喻貪得無厭的奴隸主,表達對奴隸主剝削和壓迫的强烈憤恨和反抗,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賞析。

【碩鼠】

碩鼠碩鼠①,無食我黍②!

三歲貫女③,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④,適彼樂土。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⑤!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三歲貫女,莫我肯德⑥。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⑦。


樂國樂國,爰得我直⑧!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

三歲貫女,莫我肯勞⑨。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

樂郊樂郊,誰之永號⑩!

【注釋】

①碩鼠:田鼠,這裡用來比喻貪得無厭的剝削者和統治者。②無: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黃米,穀類。③三歲:多年。三:非實指,泛指多數。貫:侍奉。女:同“汝”,指統治者。“三歲貫女”就是說侍奉你多年。④逝:通“誓”。去:離開。⑤爰:於是,在此。所:處所。⑥德:恩惠。⑦國:域,即地方。⑧直:王引之《經義述聞》說:“當讀為職,職亦所也。”一說同“值”。⑨勞:慰勞。⑩之:其,表示詰問語氣。號:呼喊,哭嚎。永號:馬瑞辰《通釋》注“猶永歎也。”

【譯詩】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准再吃我的黍!

我多年來侍奉你,你對我都不照顧。

我發誓要離開你,奔向心中的樂土。

那樂土啊那樂土,才是我的安居處!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准再吃我的麥!

我多年來侍奉你,你對我都不顧念。

我發誓要離開你,到那樂國有仁愛。

那樂國啊那樂國,才是可愛的世界!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准再吃我的苗!

我多年來侍奉你,你對我都不犒勞。

我發誓要離開你,奔向快樂的野郊。

那樂郊啊那樂郊,誰還長久地哭號!

【賞析】

詩共三章,每章都以“碩鼠碩鼠”開頭,不但形象地刻畫了剝削者的醜惡面目,而且讓人聯想到“老鼠”之所以“碩”大的原因,正是貪婪、剝削的程度太强了,從而激起對剝削者的憎恨。從“無食我黍”、“無食我麥”到“無食我苗”,反映了奴隸們捍衛勞動成果的正義要求,同時也說明了奴隸主的貪得無厭和奴隸們被剝削的深重。從“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莫我肯德”到“莫我肯勞”,揭露了奴隸主忘恩負義的本性。奴隸們長年的勞動,用自己的血汗養活了奴隸主,而奴隸主對奴隸卻沒有絲毫的同情和憐憫,他們殘忍無情,得寸進尺,剝削的程度愈來愈强。從“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適彼樂國”到“適彼樂郊”,則集中表現了奴隸們對自由和幸福的嚮往,他們幻想著能找到一塊理想的國土,擺脫奴隸主的壓榨和剝削。全詩最後說,在這塊幸福的國土上,“誰之永號”,誰還會再過啼饑號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傷歎息地過日子了。

這首詩純用比體,特點是以物擬人。借喻是其主要表現方法,被責駡的對象在正文中隱去,而用碩鼠來直接喻指替代,使詩篇既委婉又富於形象性。全詩採用重疊的結構管道和重複、呼告等修辭手法,並以命令的語氣發出警告,反復唱歎,使感情表達得十分强烈,富有感染力。

資料標籤: 詩經 文化
本文標題: 《詩經·,魏風·,碩鼠》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305272565449
相关資料
《詩經·,鄘風·,載馳》表達的是一種怎麼樣的情感?
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女子善懷,亦各有行。許穆夫人是我國有歷史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她是衛國人,後嫁給了許國的國君許穆公,囙此被稱作許穆夫人。衛國得以收復,和許穆夫人的奔走周旋是分不開的。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許穆夫人不外乎
標籤: 詩經 許穆夫人 歷史 衛國 許國 衛懿公
《詩經·,鄭風·,子衿》表達的是一種怎麼樣的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挑兮達兮,在城闕兮。青青子衿,很美的字眼,仿佛第一時間就能從字面上讀出女子內心的柔軟。男子穿著青衿,他的身份或許是讀書人吧。不過意思相差很大,《子衿》中指的是靚女的心上人,《短歌行》中則比喻曹操所渴
標籤: 詩經 情感 戀愛
《詩經·,衛風·,木瓜》抒發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她把木瓜送給我,我拿瓊琚回報她,不是為了報答,而是想永遠愛她。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水果,瓊琚、瓊瑤、瓊玖卻都是美玉。《木瓜》中這種送水果返美玉的做法,跟這句話形容的差不多,但含義卻差遠了。木瓜成熟
標籤: 木瓜 詩經
《詩經·,王風·,黍離》抒發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行邁靡靡,中心如醉。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買賣的小夫婦收養。《黍離》的悲凉,又有幾個人能真正讀懂呢。可見,後人也都認為《黍離》之悲難以超越。不過一轉眼,故人不在,
標籤: 周幽王 黍離 詩經 褒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