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其主要原則是什麼?

我國封建王朝時期的婚姻,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這當中,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了。中國古代的婚姻不僅程式十分的繁瑣,甚至對於男女雙方的年齡和家庭背景,都有著一定的要求。

我國封建王朝時期的婚姻,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

在中國,各種制度文化綿延了數千年之久,這些制度促進了中國經濟和政治的巨大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這當中,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了。

但是人們對於古代的婚姻制度還是存有一定的偏見的:“中國古代嘛,不就是男權主義明顯,三妻四妾嗎,這誰不知道。”其實這麼說也不能算錯,但是如果這麼片面地去對整個古代的婚姻制度一概而論的話,那就真的不算是一種明智的做法了。

中國古代的婚姻不僅程式十分的繁瑣,甚至對於男女雙方的年齡和家庭背景,都有著一定的要求。所以說啊,要想結婚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項制度的背後也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東西。

一、婚姻制度的起源及文學作品記載

01.起源——從“集體群婚”到“一夫一妻”

“婚姻”一詞在中國人的觀念裏一直都具有極其莊嚴和神聖的意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相對於戀愛這種兩個人的選擇,婚姻其實更能够反映出一種真實的家庭狀況,也能反映出當時社會經濟體制下的人們的觀念。從婚姻家庭的演變史也能够進一步去窺測人類文明的進程,換句話說,中國人的婚姻狀態和社會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要說的是,在原始社會的行程中,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都是沒有明確的婚配觀念,男女的結合只是為了滿足繁衍子孫後代的需要。當時的人們為了避免同一族群的人進行繁衍導致族群退化,逐漸形成了由一個族群跟另一個族群集體進行婚配的制度,俗稱“集體群婚制”,但是很顯然,這種制度並未延續多久,私有制社會的出現使得婚姻制度發生了質的變化,人們熟知的“一夫一妻”的制度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並且綿延至今。

一夫一妻制最早是西周時期對於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它規定了古代男性只能有一個妻子,西周實行的是宗親制,他們要求自己本族的血緣必須要正統,所謂“一妻”就是指是一個男人的婚姻合法妻子只能有一個,而男性只能娶一個妻子,也是為了宗族血緣的延續,這也符合了西周時期對於宗法血緣關係的繼承。

02.相關文學作品對於古代婚姻制度的記載

在中國古老的文化典籍裏,就有很多對於男女婚姻的描述: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一篇《氓》中就有寫到:“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大意就是這個女子很抱歉地對著自己的心上人說:“對不起啊,不是我故意拖著日子不嫁給你,實在是你還沒有找到媒人來說媒,失了禮儀。”這就表現出了在當時社會中媒妁之言對於一段婚姻的重要性。

《左傳·僖公三年》中對於齊桓公與蔡姬離婚的描述也比較詳細:“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蔡姬本來是一個調皮的女子,她覺得無聊,就想跟自己的丈夫開開玩笑,所以晃了晃船,船身在晃動下逐漸有些不穩,齊桓公嚇得臉色一變,蔡姬才知道自己闖了禍,但是為時已晚,最終被齊桓公休了。

中國文學史的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中,也有相應的內容:“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意思是妹妹本不想出嫁,但是家裡的兄長說她要是不願意嫁人又要去什麼地方呢,最終妹妹答應了出嫁。畢竟長兄如父,女性在婚姻中是不占主導地位的。

二、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主要原則

一場婚姻要想得到雙方家庭以及整個社會的認可,就必須滿足結婚的基本原則和實質性的條件,不然這場婚姻就會被判定成為無效婚姻。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則一共分為三類。

01.同姓不婚的倫理觀念形成

這個制度的產生甚至能追隨到原始的母系和父系氏族社會,在當時社會發展力還不是特別發達的時代,人們就已經有了為了繁殖優質的後代而選擇了一個部落與另一個部落通婚的制度。所以在那個時候,人們對於同一家族的成員之間進行通婚,會導致下一代身體不强健,各方面機能都會下降,導致整個家族的發展將受到阻礙,已經有了明顯的意識了。

而且同姓通婚也是對於世俗倫理的一種褻瀆。這種理念真正以一種禮法規章出現,也是在西周時期。西周周公禮制為了規範血緣宗法制度的有效傳承,而設立了同姓不通婚的原則。其次,為了實現其“附遠厚別”的目的,與其他异姓的人進行婚配,除了能保證家族血脈的强健,也能通過聯姻實現其與其他貴族加强聯系的目的,進一步鞏固西周的制度。

02.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的出現

實行一夫一妻制,古代男子就只能娶一個老婆嗎?其實不然,在這個男權主義處於鼎盛之峰的時代,從天子諸侯再到平民百姓,三妻四妾才是這些男性所推崇的真正的婚姻制度。一個男子只能有一個正妻,這是為了保證家族血脈的合理延續,用嫡庶之分來維持正常的宗族關係,除此之外,男子可以合法的擁有數量不等的妾室。

所以一夫一妻的真正目的還是為了血源的正統,在這種制度下,女性的社會地位很明顯的處於劣勢。妻子和妾室的地位差別也會延續到後一代的身上。

0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重要原則之一

這算是一段婚姻確立的最基本的一個前提了。古代的婚姻制度相比較現代,家長對於孩子的婚姻具有很强的支配心理,這種觀念極其之深,甚至到近代,也還存在著包辦婚姻的現象。這種文化觀念也使得古代很多互生情愫的男女不能走到結婚這一步,除了父母之外,媒人也是必須要有的,這兩個同時具備,一段婚姻關係才能够正式的確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制度同樣也是出現在西周時期。它也是為了維護西周的宗法體制而設立的。在這種制度下,父母作為孩子的家長,决定孩子的婚姻大事成為了他們的主要任務,而且媒人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則這場婚姻非禮非法,不會被宗族和社會所承認。

三、婚姻制度的必經程式

中國古代禮制中所規定的男女結婚必經的程式,主要見於《禮記·士昏禮》中,這是一部儒家學者編訂的婚禮文獻,它把男女結婚的手續和禮儀細分為了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六種。

01.納采禮

男方家裡要先向女方家提親,用大雁作為提親的禮物,主人則要設擺宴席。這是婚配所要進行的第一項形式,男方家庭派媒人去女方家庭,表達願意通婚之意。如果雙方家庭都有同意婚配的意思,男方則會備禮物登門拜訪。

02.問名禮

男方再派媒人拜訪的時候,也會事先詢問女方的姓名以及出生日期,瞭解一下雙方的主要情况。

03.納吉禮

納吉的禮節與納采相同。這一步算是正式締結婚姻關係的標誌了。在雙方都同意之後,男方就會選擇一個吉日,備好禮物登門拜訪。並且會求神問卜,來獲的男女結合是否吉利的資訊。

04.納征禮

指一切前期準備都做完了之後,男方就要開始籌備聘禮,正式的提出要迎娶女方的要求。

05.請期禮

顧名思義,就是雙方家庭一起商定結婚日期。當然,這一項也要通過占卜,選擇一個黃道吉日。畢竟在古代,人們對於結婚這種頭等大事,都是要先祈求一下神明的庇佑的。

06.親迎禮

最後,男方就會親自帶著迎親的隊伍到女方家裡去迎娶女方,將女方接回男家,履行完一定的儀式之後,婚禮才算告成。

看似一個簡單地婚配,實則要經過這麼多關卡的考驗,雙方的身份、地位、聘財的多少,以及男方的誠意,都是需要先進行考察的,這六種禮儀的順序雖然再後來社會的發展變化中,有了一定的變通,但是基本上都遵循著包辦婚姻的制度。

縱觀整個中國古代婚姻制度,我們不難發現,這種制度中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中最需要人們去關注的,就是中國古代對於女性權利的剝奪,這種壓迫表現在婚姻方面,更顯得極為尖銳。這種包辦和買賣婚姻的制度,使得女性完全附屬於男性,沒有了獨立的人格。這種畸形的婚姻制度很顯然是不可取的。

資料標籤: 婚姻 家庭
本文標題: 探索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其主要原則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305159233183
相关資料
古代花卉飲食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古代製作食品的花卉有哪些種類?
我國飲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花卉供食用和藥用早有記載。在中國古代,花卉最早是作為一種觀賞品而存在的,不管是栽種在庭院裏,還是放置於室內,每一朵花都能散發出不一樣的美感,也蘊含著不一樣的意義。中國古代花卉食品的製作工藝,也是中華文明中的一份珍貴
標籤: 桂花 梅花
敦煌壁畫造型特色是怎麼樣的?以色彩奠定風格
眾所周知敦煌壁畫是我國古代文化璀璨的明珠,那麼其造型特色是什麼呢?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繪畫的變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和植物形象。而敦煌壁畫在色彩上則融合了西方的表現藝術。不同於中國的水墨繪畫,亦或是唐朝之前盛行的繪畫風格,敦
標籤: 敦煌壁畫 藝術 文化 美術
敦煌壁畫中的佛像畫特點有哪些?
眾所周知敦煌壁畫中的佛像畫數量非常多,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异的佛像12208身,那麼這些佛像畫有什麼特點呢?北魏以後說法圖往往兩側有眾多的菩薩、飛天等,一鋪說法圖可能有十幾身像。第263窟南壁的說法圖,由於從表層壁
標籤: 佛像 敦煌壁畫 文化 菩薩
敦煌壁畫中的經變畫特色是什麼?
經變又是什麼意思?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又稱變相、佛經變
標籤: 敦煌壁畫 佛教 藝術 美術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