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是東吳的將領之一,他最後戰死在哪一場戰爭中?

在東吳的將領中,比較出色的將領沒有幾個,甘寧就是其中之一。甘寧之所以能够在《三國演義》中有著一席之地,主要是他在與曹軍作戰中的表現。他們殺死甘寧,也是劉備得到多方援助的證明。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晋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甘寧死於蠻王沙摩柯之手,真實情况是這樣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演義》中,作者雖然寫的是三國,實際上由於他有著尊劉抑曹的情懷,對蜀漢君臣倍加讚賞。在書中,作者對另外兩個陣營的將領描寫不足,甚至有所貶低。至於敗盟害死關羽的東吳陣營,更是難入作者的法眼。雖然《三國志》中對東吳的將帥也有記載,有著江錶虎臣的讚譽,可在《三國演義》中,極少能够看到他們的正面形象。在東吳的將領中,比較出色的將領沒有幾個,甘寧就是其中之一。

一、《三國演義》中的名將甘寧。

甘寧之所以能够在《三國演義》中有著一席之地,主要是他在與曹軍作戰中的表現。他在合肥之戰中,他和其他吳軍一起,抵擋住了張遼的追襲,挽救了孫權的生命。而在於曹操主力的戰鬥中,他主動請纓,率領百騎夜襲曹營,使得曹軍大亂。孫權因為甘寧的勇氣,誇讚說“孟德有張遼,孤有甘興霸,足相敵也”。

我們知道,張遼是因為與關羽是好友,才在書中成為作者正面描寫的曹軍將領。而張遼在合肥之戰中給孫權留下的印象太深,成為了孫權的夢魘。由於有了孫權的讚譽,甘寧就和張遼沾上了邊,成為東吳可以與張遼匹敵的將領,在《三國演義》得以顯露身手。

在歷史上,甘寧和關羽也有交集。那是在湘水之爭的時候,當時孫權向劉備索要荊州不成,派呂蒙襲取了荊州的桂陽、長沙、零陵三個郡。劉備得知情况,從益州率領五萬大軍回援荊州,並派關羽出兵和東吳爭奪。東吳派魯肅率領軍隊,在益陽阻擊關羽。關羽率領部下三萬人,選拔了五千精銳,親自率領出兵。他對其聲張,要在晚上從上游十幾裏的淺瀨渡江。

魯肅和部下諸將商議,甘寧挺身而出,說如果給自己新增五百人,我就到他的對岸相持。我保證關羽聽到我的咳嗽聲,就不渡水,否則的話就被我所擒。魯肅對甘寧的豪言壯語所打動,給他選拔了新增了千人。甘寧連夜率領他們去和關羽對峙,關羽得知情况後便停止了自己行動,在當地紮下了營寨。那個地方便有了一個地面叫做關羽瀨。

我們看甘寧的生平,就可以知道,他在孫權的眼中,是一個衝鋒陷陣的將領,而不是擔當大將的人員。他少年時做過強盜,江湖人稱“錦帆賊”。這成為他一生的污點,在黃祖那裡不得重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投奔孫權,成為孫權的部下,在打敗黃祖的戰爭中出了大力。可是,雖然甘寧在戰爭中為東吳屢建戰功,我們看他部下的數量,就能够看出孫權對他的態度。

甘寧的部下一直就不滿千,在湘水之爭中,他的部下也才三百人。當時,關羽對外張揚要渡江與東吳交戰,只是虛張聲勢,為下一步和平解决爭端作勢。不過,即便是這樣,甘寧挺身而出對抗關羽也是難能可貴的。不過,只有三百部下的將領,能够對戰爭起多大作用,大家可想而知。

其實,甘寧的主要作用就是呂蒙對孫權形容的,是一名“鬥將”,在關鍵的時候發揮拼死敢戰的作用。囙此,在《三國演義》中,就多處描寫了甘寧勇猛善戰的英姿。這也使得甘寧成為作者對東吳難得認可的名將。

二、甘寧之死。

在《三國演義》中,甘寧是在夷陵之戰中戰死的,殺死他的敵將是蠻王沙摩柯。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重新奪回荊州,出兵攻打東吳。在這一場戰爭中,劉備不但率領了原本北伐的主力,還動員了少數民族武裝,蠻王沙摩柯率領的軍隊就是其中的一支。

在初期的戰爭中,劉備勢如破竹,屢戰屢勝。東吳為了挽救危局,派出了以韓當為正將,周泰為副將,潘璋為先鋒,淩統為合後,甘寧為救應的援軍。甘寧雖然勇猛,但是在此時身患痢疾,帶病出征。

在虢亭之戰中,劉備率領的蜀軍再次大敗周泰等人率領的吳軍。甘寧正在船上養病,聽到前線大敗的消息,帶病上馬,想要趕往前線。在路上正遇到了沙摩柯率領的蠻兵。書中描寫沙摩柯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一個鐵蒺藜骨朵,腰帶兩張弓,威風抖擻。甘寧見敵兵勢大,不敢交戰,回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顱。甘寧帶箭而走,到富池口坐大樹下而死。從這一段描寫,我們可以看到吳軍戰敗的慘狀,連勇猛善戰的甘寧也不敢交手,還獨自死於樹下,這不由得我們為甘寧感歎。

不過,《三國演義》中寫歷史事件,既有史實,也有傳說。歷史上的甘寧並沒有死於夷陵之戰,因為按照史書上的推斷,甘寧應該是死於夷陵之戰前。在合肥之戰後,就沒有了甘寧作戰的記載。而記載甘寧之死的最後一個記載就是潘璋在荊州之戰後,甘寧去世,收編了甘寧的部下。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推斷出,甘寧應該是在合肥之戰至荊州之戰間去世的。甘寧正當壯年,死因應該是合肥之戰中染上了疫疾。

作者在《三國演義》中描寫甘寧被沙摩柯殺死,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為了烘托劉備的勝利,為大家出一口不平之氣。在歷史上,劉備在這場夷陵之戰中,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在初期,雖然劉備取得了一些戰果,但都不是决定性的。

尤其是陸遜擔任吳軍的主帥後,就堅決不戰,和劉備轉入對峙。在這段時間裏,劉備想盡了辦法,也沒有能够與陸遜決戰。最終,劉備只得放弃進攻,弃舟上岸,紮下連營與陸遜對峙。最終,兵疲意沮的劉備被陸遜用火攻打敗,他率領的蜀軍主力也毀於一旦。

作者無力改變歷史總的走向,但是他可以用自己的生花妙筆來改變人的命運。在他的筆下,雖然劉備在戰爭中失敗了,但是他卻為關羽、張飛報了仇。那些謀害關羽、張飛的人都在戰爭中被劉備和關平、張苞所殺。為了加强大家對劉備雖敗猶榮的印象,他將甘寧也寫進了蜀軍的戰果。這就讓大家在心底感覺出了一口惡氣。

二是顯示劉備得道多助,眾望所歸。在歷史上,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還有一個幻想。那就是劉備在荊州的時候,對那裡的士人待遇很好。他還希望在進軍荊州的過程中,能够得到當地士人的幫助。但是現實是殘酷的,讓劉備極度失望。

劉備在荊州的那些部下,用孟達的話來說,是“邇者荊州覆亡,大臣失節,百無一還”。荊州的臣子,只有一個廖化靠詐死逃出,回到了劉備的麾下,其他的人都投靠了東吳。就連裡面著名的潘浚,在投降時涕泗交流,可是一經孫權勸降就死心塌地為東吳效力。他不但為孫權出謀劃策,還親自率軍去鎮壓響應劉備的叛亂,露出了的真實嘴臉。

劉備在出兵的途中,還專門在秭歸東北建一臨江城,在這裡駐紮等待荊州的響應。但是荊州卻沒有劉備希望的動靜,劉備在失望之餘,只得繼續進軍。不過,相比荊州的無情,武陵的少數民族對劉備卻表現出了不一般的熱情。

當年劉備曾在武陵五溪地區設定黔安郡,對這一帶的少數民族頗有恩德。囙此,在這次夷陵之戰中,五溪的少數民族首領紛紛去劉備那裡表達忠心,組織軍隊幫助劉備作戰。於是劉備派馬良攜帶大批金帛前去武陵,收編這些武裝,並授予這些首領官職。

一時間,武陵的各縣民夷都反吳為蜀。這一舉動威脅了東吳的後方,牽制了大批的吳軍,有力地配合了劉備的軍事行動。這種形勢甚至被後人注意到,有人就曾經指出,如果劉備在夷陵正面戰場不能突破,就應該從武陵地區直接突入荊州南部,調動吳軍消滅之。這也許是劉備取得夷陵之戰勝利的一種方案,不過劉備沒有採用。

在夷陵之戰失敗後,武陵的少數民族武裝也因為孤立無援被吳軍擊破,馬良也英勇戰死。《三國演義》中沙摩柯率領的少數民族軍隊就是武陵蠻兵的翻版。他們殺死甘寧,也是劉備得到多方援助的證明。當然,甘寧在夷陵之戰前就去世了,他自然不會出現在夷陵之戰的戰場上,也不會被沙摩柯殺死。書中說甘寧死於富池口大樹下,是因為當地有祭祀甘寧的廟宇,附會而來的。

至於說甘寧的後代,在《三國志》中只記載了有一個兒子叫做甘瑰,因為有罪被流放到了會稽,不久便死去了。

結語:

甘寧因為驍勇善戰被列入江錶虎臣之一,他以百騎夜劫曹營,大壯了吳軍的軍威。他也囙此被死去讚譽為可以與張遼媲美的武將。囙此,在《三國演義》中,也在很多場合對甘寧多有描寫。尤其是在夷陵之戰中,作者將甘寧作為劉備伐吳的主要戰果寫進了書中。不過作者為了給甘寧保留面子,讓甘寧帶病作戰,為蠻王沙摩柯所殺。

歷史上的甘寧死在夷陵之戰前,囙此他的戰死是作者的虛構。作者這樣寫,一是為了讓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失敗雖敗猶榮,二是顯示劉備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支持,顯示劉備伐吳是眾望所歸。這是作者的一種寫作手法,在書中經常可以看到,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標題: 甘寧是東吳的將領之一,他最後戰死在哪一場戰爭中?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5304986318708
相关資料
如果劉備不上陣,關羽和張飛與呂布之間的勝負會如何?
那麼,如果劉備不上陣,關羽和張飛與呂布的交鋒勝負又會如何呢?這一場三英戰呂布的戰鬥,以劉歇業三人的勝利而告終。在這場戰鬥中,關羽和張飛一起夾攻呂布,已經佔據了上風。如果劉備不出馬,關羽和張飛依然能够打敗呂布。
標籤: 張飛 呂布 三英戰呂布 劉備 關羽 虎牢關
世界上最大的可發光蟲子叫什麼名字?它很難被發現嗎?
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世界上最大的可發光蟲子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在海洋中,有一種叫火體蟲的動物,它也會發光,並且最長可達30米,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可發光的蟲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可發光的蟲子,火體蟲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們會“生物
標籤: 火體蟲 動物
荊州之戰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流落到了何處?
在我們的印象裏,手持青龍偃月刀,騎著赤兔馬的關羽是忠義的化身。我們一提起青龍偃月刀,就會聯想起關羽。這把刀已經成為關羽專用的大刀。至於說青龍偃月刀落入潘璋之手,也是暫時的。關興殺了潘璋,奪回了關羽
標籤: 青龍偃月刀 關羽 赤兔馬 孫權 曹操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