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梅花》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鑒賞呢?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有神仙的風姿。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據《耆舊續聞》《野客叢書》記載,此詞乃蘇軾為悼念死於嶺外的歌妓朝雲而作。

西江月·梅花

蘇軾〔宋代〕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麼同:么)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翻嫌一作:常嫌)

譯文

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它淡雅的姿態有神仙的風姿。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

它的素色面容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高尚的情操已經追隨向曉雲的天空,就不會想到與梨花有同一種夢想。

賞析

此詞當為悼念隨作者貶謫惠州的侍妾朝雲而作,詞中所寫嶺外梅花玉骨冰姿,素面唇紅,高情逐雲,不與梨花同夢,自有一種風情幽致。上闋通過讚揚嶺南梅花的高風亮節來歌贊朝雲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下闋通過讚美梅花的豔麗多姿來寫朝雲天生麗質,進而感謝朝雲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為知己的情誼,並點明悼亡之旨。全詞咏梅,又懷人,立意脫俗,境象朦朧虛幻,寓意撲朔迷離。格調哀婉,情韻悠長,為蘇軾婉約詞中的佳作。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豔態,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么鳳)。以上數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面翻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遊目騁情。面對著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東坡慨歎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雲”,“雲”字承前“曉雲”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裏的“曉雲”,可以認為是朝雲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首咏梅詞空靈蘊藉,言近旨遠,給人以深深的遐思。詞雖咏梅,實有寄託,其中蘊有對朝雲的一往情深和無限思戀。作者既以人擬花,又借比喻以花擬人,無論是寫人還是寫花都妙在得其神韻。張貴《詞源》論及咏物詞時指出:“體物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不明。要須收縱聯密,用事合題,一段意思,全在結句,斯為絕妙。”以這一標準來衡量此詞,可以窺見其藝術技巧的精湛。

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西元1096年(紹聖三年)。據《耆舊續聞》《野客叢書》記載,此詞乃蘇軾為悼念死於嶺外的歌妓朝雲而作。作者創作這首詞時大約60歲。

本文標題: 《西江月·梅花》原文是什麼?該如何鑒賞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3491608665576
相关資料
《曲池荷》該如何理解?創作背景是什麼?
曲折的堤岸彌漫著荷花清幽的香氣,圓圓的荷葉重重疊疊的覆蓋在池塘上。常常擔心蕭瑟的秋風來得太早,讓人來不及欣賞荷花就凋落了。《曲池荷》的前兩句寫的是花好月圓,而後兩句突然轉寫花之自悼。《曲池荷》在寫作中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成功地運用了象徵的藝術
標籤: 曲池荷 文化 讀書 盧照鄰 詩歌
探索古代婚姻制度的起源,其主要原則是什麼?
我國封建王朝時期的婚姻,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接下來老資料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攷。這當中,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了。中國古代的婚姻不僅程式十分的繁瑣,甚至對於男女雙方的年齡和家庭背景,都有著一定的要
標籤: 婚姻 家庭
古代花卉飲食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古代製作食品的花卉有哪些種類?
我國飲食文化歷史源遠流長,花卉供食用和藥用早有記載。在中國古代,花卉最早是作為一種觀賞品而存在的,不管是栽種在庭院裏,還是放置於室內,每一朵花都能散發出不一樣的美感,也蘊含著不一樣的意義。中國古代花卉食品的製作工藝,也是中華文明中的一份珍貴
標籤: 桂花 梅花
敦煌壁畫造型特色是怎麼樣的?以色彩奠定風格
眾所周知敦煌壁畫是我國古代文化璀璨的明珠,那麼其造型特色是什麼呢?敦煌壁畫繼承了傳統繪畫的變形手法,巧妙地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動物和植物形象。而敦煌壁畫在色彩上則融合了西方的表現藝術。不同於中國的水墨繪畫,亦或是唐朝之前盛行的繪畫風格,敦
標籤: 敦煌壁畫 藝術 文化 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