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地攤創業也能做出大生意

都市迷離的夜色裏,行人歸家的路途中,越來越多的地攤,重新出現在都市最生動的畫面上。這是我們曾經熟悉的地攤,一個衣架,一塊墊布,便成了生意上演的舞臺。當地攤重新歸來,改變的,不只是產品與特色,更是對於創業、對於生意的觀念。事實上,這樣大大小小的地攤聯盟,現時在地攤族中已並不鮮見。

“地攤與商鋪的區別只在於我們不用交租金。”

“擺地攤不會沒面子,同樣的,我們也叫老闆。”

在“重慶地攤聯盟”的網站上,這樣的標語是地攤族的心聲。

都市迷離的夜色裏,行人歸家的路途中,越來越多的地攤,重新出現在都市最生動的畫面上。

這是我們曾經熟悉的地攤,一個衣架,一塊墊布,便成了生意上演的舞臺。

這又是我們完全陌生的地攤,廉價不再是惟一的表情,從服裝到飾品,從光碟到玩偶,每個最流行的時尚元素,都以最快的速度在這裡出現。

在上世紀80年代,地攤曾被認為是“沒面子”的生意——甚至稱不上生意,只是就業無門者被迫的謀生手段。而現在的地攤族,則心懷自豪與坦然,他們用地攤推廣產品,積累資金,用地攤的形式完成創業最初的起步過程。當地攤重新歸來,改變的,不只是產品與特色,更是對於創業、對於生意的觀念。

從追逐奧運火炬跑遍全國的“最牛小販”,到我們身邊每一個最普通的地攤老闆,從追求個性的創意市集,到日漸興起的地攤聯盟,地攤從不是低人一等的生意,但同時也不是少數人的時尚體驗,它只是一種最平實、最易行的草根化創業實踐。地攤歸來,回歸的不僅是一種經營的管道,更是一種放下架子、告別空想、踏實前行的創業精神。

地攤變形記

2008年6月,一個上海夏天尋常的晴朗日子。

上午十一點,江蘇昆山的手工飾品廠老闆王俊,比平時提前了半個小時。來到上海城隍廟福佑商厦小商品市場。在那裡,他有一個批發攤位,銷售自己廠裡加工的手工飾品。

半個小時後,上海陸家嘴的一幢辦公大樓中,在一家廣告公司做文員工作的章妍踩著高跟鞋,步履如飛走下電梯,轉眼消失在匆忙的人流中。

走出辦公大樓,章妍便擁有了白領之外的另一種身份——一個經營飾品的地攤老闆。

而走上互聯網,王俊也擁有另一種身份——一個地攤群的群主。

中午十二點十分,當章妍轉了兩次車來到王俊的攤位前時,王俊已經按照她提前發來的清單,將商品分類打包。總價1500元的飾品,是包括章妍在內的6個地攤老闆共同進貨。

變遷的記憶

章妍的家鄉在河北的一個地級都市。作為20世紀80年代出生的一代,地攤曾經是章妍成長路上揮之不去的記憶。童年的印象中,走街串巷的小販,在路邊鋪一塊看不出顏色的舊床單,販賣著廉價的服裝、文具和日用品。那時,章妍從沒有將地攤和自己聯系在一起。

2006年,章妍大學畢業後來到上海,幾經周折,終於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一份文員的工作。地攤就是在這個時候,重新回到章妍的視線。

從2007年初,每天下班的路上,章妍都會在地鐵站的通道裏發現一些地攤。讓她覺得意外的是,這些地攤,不知不覺中顛覆著童年關於地攤的記憶。地攤上的商品,價格依然低廉,質量和款式卻開始緊跟時尚潮流。那些時尚雜誌上最新流行的時裝,那些獨具個性與風情的飾品,那些在圖書音像城裡找不到的光碟,居然都出現在街頭的地攤上。而這樣的地攤前,停留最多的也是像自己一樣的時尚年輕人。

更讓章妍覺得意外的是,這些地攤的經營者,也不再僅僅是過去的無業小販。當地攤帶著一份從容不迫的淡定重回人們的視線,其經營者已經最大限度地多元化,其中既有下崗工人、純粹的小生意人,也不乏大學生、白領等時尚人群。他們當中,有人是純粹的地攤生意人,更多人則是兼職經營,追求利潤與體驗的雙重滿足。他們區別於傳統的小販,也還稱不上是老闆,地攤經營者更喜歡用另一個中性的名詞來稱呼自己:地攤族。

章妍也曾經想過創業,但一沒有資金,二不知能做點什麼。擺在面前的現實是,在上海這個地方,沒有什麼生意別人想不到,另一方面,店鋪租金貴得驚人。而事實上,這也是地攤重新歸來的原因所在。從地攤起家,試銷產品,積累資金和經驗,成為一條最簡便易行的創業途徑。

對於地攤的記憶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當章妍親眼看到同一個辦公大樓中的一名白領,下班後背起卡通圖案的收納袋,神色坦然地在地下通道裏擺起一個女裝攤子時,終於意識到其殊途同“攤”

2008年初,章妍正式决定加入地攤一族。

最先要確定的便是產品類別。現在的地攤生意中,銷路最好的產品主要有以下幾類:服裝尤其是女裝、飾品、小型箱包、玩偶、音像製品,另外還有一些新奇產品及自製商品。而無論是哪類商品,都遵循著一條原則:跟著時尚潮流走。

章妍最終選擇了飾品作為自己的主營品種。最初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單價低,佔用資金少,更重要的一點是,便於攜帶,不僅上班時就可隨身帶到辦公室,而且“遇到城管跑起來方便”。

定下了經營方向,接下來便是尋找貨源。

批發市場依然是地攤族進貨的首選。然而章妍走了幾個飾品批發市場,卻沒有找到合適的貨源。地攤上經營的商品,一定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款式上足够個性、時尚,二是價格上必須有優勢。

互聯網正在悄然影響著地攤的經營。通過在網絡上蒐索,章妍加入了一個地攤QQ群。

從事飾品批發生意的王俊,同樣是這個群的成員。市場上的任何風吹草動,總是最先反映在上一級的批發商身上。當發現到自己這裡進貨的地攤老闆越來越多,王俊加入了幾個地攤QQ群,在群裏發佈資訊,他在城隍廟福佑商厦小商品市場的攤位,成為一批地攤老闆的固定進貨地。

通過網絡,章妍找到了王俊。王俊的飾品都是手工製作,主推日韓時尚和波西米亞風格,款式獨特搶眼,並且價格基本上在20元以內。在上海這樣的都市,這是最適合地攤銷售的定位。第一次進貨,章妍花了400元,拿到了三十多件商品。

在王俊的攤位上,章妍還見到了一比特從青島前來拿貨的地攤老闆。攀談起來才知道,他從王俊這裡進貨已經有半年之久,卻是借出差的時機第一次來到王俊的攤位。在此之前,雙方的合作模式一直是選貨靠網絡,發貨靠快遞。現代的物流服務改變著地攤族的進貨管道,他們依然會到當地的批發市場淘貨,但也開始通過更多的通路尋找貨源。網絡進貨,异地進貨,使得地攤族的商品具有了區別於本地市場主流商品的獨特個性。

小地攤的大生意

政策的放開是地攤歸來的重要原因。上海從2007年5月開始在部分路段對路邊攤試行解禁,這些地段就成了地攤族的天堂。

天堂也有自己的遊戲規則。擺攤的第一天,章妍就因為不小心“搶”了別人的地盤,被老賣家狠狠“教育”了一番。

解禁也並不意味著有免費的午餐。依然是擺攤第一天,章妍抬起頭,突然發現兩個身穿制服的人站在面前。“交費。”其中一人沖著章妍伸出5個指頭。“50?”章妍驚恐地睜大眼睛,心都凉了。“5塊!新來的吧?”章妍紅著臉交了5元管理費,這種管理費,被地攤族戲稱為“保護費”。

由於地攤族都集中在一些相同的路段,生意做得久了,一些人便發現了合作的可能。章妍賣的是飾品,就把攤子擺在一個賣女裝的攤位旁邊,顧客買服裝時,往往也會順手帶上幾件飾品用來搭配,兩人的生意可以相互促進。

合作的時間長了,又有一些經營同類產品的地攤加入進來,大家開始商量,組成一個聯盟,一起擺攤,交流市場資訊,實現商品種類的互補,也搞“規模化經營”。

事實上,這樣大大小小的地攤聯盟,現時在地攤族中已並不鮮見。地攤聯盟一般都有自己的網站或QQ群,除了供大家交流資訊外,更重要的作用在於,組織大家集體進貨,以數量優勢與批發商砍價,降低進貨成本。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現時的一些地攤組織,其建立者和組織者恰恰是像王俊這樣的批發商、供應商。當發現了地攤的商機後,王俊馬上建立了自己的地攤QQ群。現在,他已經擁有4個地攤QQ群,不但通過這些通路銷售自己的商品,還利用自己身處批發市場的優勢,針對其他商品組織集體進貨,從中賺取差價。對於供應商,地攤正成為一條嶄新的銷售管道。“也許有一天,會出現品牌化、規模化經營的地攤連鎖組織。那會是一張最龐大的供銷網絡。”王俊相信,自己現在的嘗試不會僅僅只是嘗試。

資料標籤: 創業
本文標題: 從小地攤創業也能做出大生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3412096030897
相关資料
夏季擺攤兩個月掙了10多萬!
夏季都有哪些商機,比如開個冷飲店、服裝店、飾品店等等,然而他卻在這個夏季擺地攤,竟然掙了10萬多,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如何創業的吧!他一個夏季擺攤掙了10萬。很多人都知道一個季度,只有3個月,這樣的話,每個月收入要達到3萬多,才能賺到10
標籤:
200元起家創業:從擺地攤到年入15萬
許多人都會不屑一顧,假的吧,200元怎麼能夠創業。下麵就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他用300塊錢擺地攤,一年收入15萬。今年28歲的包正忠出生於甘肅省靖遠縣箬笠鄉,這裡十年九旱,是有名的窮地方。2004年,隻身來省城蘭州尋找夢想的包正忠連落脚的地方
標籤: 創業
燒烤店如何做生意紅火
喜歡吃燒烤的人們也為商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近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市區部分燒烤店、燒烤攤瞭解到,一年中生意最好的時期就是5月到9月,一個小型燒烤店一個夏天能賺10多萬。長春的劉老闆便是靠著小燒烤店在4年內賺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個100萬元。三老闆
標籤:
千萬富翁的創業歷程:從擺地攤開始
王青來是椒江洪家人,8歲的時候,父親離開了人世,是母親一手將他拉扯大的,因家境貧寒只讀了不到兩年小學的他便被迫輟學。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王青來很是感慨:“每天都在為生存掙扎著,吃了早飯,往往中飯還不知道有沒有著落。”王青來告訴記者,10歲的
標籤: 創業 王青 創業歷程 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