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為農民卻能建立大明江山朱元璋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眾所周知,大明王朝的創建者是朱元璋,在中國歷代王朝的開國君主中,他的出身是最低賤的。後來,濠州一帶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灾害,蝗灾、旱灾接踵而至,朱元璋的父母、長兄因沒有飯吃而相繼死去。

還不瞭解:朱元璋和大明江山的讀者,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貧農出身的朱元璋,憑什麼能建立大明王朝?

眾所周知,大明王朝的創建者是朱元璋,在中國歷代王朝的開國君主中,他的出身是最低賤的。

朱元璋祖籍沛國相縣,也就是現在的江蘇沛縣,從其祖父一輩開始,他家就因貧困幾度遷徙,到父親朱五四時,最終定居在了濠州,也就是如今的安徽鳳陽。

朱元璋幼年時期過得那叫一個慘!他從小就給地主家放牛,時不時挨地主打罵,僅在私塾讀過幾個月的書。

後來,濠州一帶發生了嚴重的自然灾害,蝗灾、旱灾接踵而至,朱元璋的父母、長兄因沒有飯吃而相繼死去。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前往皇覺寺出家為僧。

然而沒過多久,由於天灾的緣故,僧人們也沒有吃的了,囙此他只能離開寺廟四處化緣為生。說好聽點是‘化緣’,說直白點,其實就是‘乞討’。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他加入濠州紅巾軍郭子興部後,才基本宣告結束!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出身低賤的人,最後竟然創建了一個統治中國長達276年的大明帝國,真是讓人不可思議!

那麼,朱元璋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他的成功路上,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呢?

出身低微的朱元璋,能在元代末年社會大動盪和群雄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推翻元代,實現一統,筆者認為有如下四個原因!

第一、依附強權,韜光養晦

在朱元璋崛起之初,先是在淮西一帶活動,進而渡江,以南京為中心,西面有陳友諒、東面有張士誠、北面有韓林兒,很好地避開了元代主力。

韓林兒的父親韓山童,是元末紅巾軍的重要領袖之一,韓山童被捕身亡後,他的徒弟劉福通便找到韓林兒,將其立為帝,號“小明王”,國號宋,建元龍鳳。

從當時天下的局面來看,承擔阻擋元代主力大軍的是北面的韓林兒,儘管他後來也走向了失敗,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也耗盡了元代的元氣,以至於後來朱元璋率軍北伐能勢如破竹。

在朱元璋羽翼尚未豐滿之際,他並沒有選擇孤軍奮戰,而是明智地依附在“龍鳳政權”之下,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就接受了龍鳳政權的封號,在和州建立都元帥府,之後又被提升為樞密院同僉、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當然,朱元璋看似是在小明王的統屬下做事,但朱元璋卻擁有絕對的獨立自主權。簡單來說就是,朱元璋的大軍並不歸小明王調遣,而只歸朱元璋調遣。

不過,也正是由於這種表面的“統屬關係”,使朱元璋開展一些軍事行動時,具有了一定的合法性。這為朱元璋前期擴大和鞏固實力,提供了很好的幫助。

此外,在當時的天下群雄中,朱元璋秉持著徽州大儒朱昇的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從而極大縮小了自己的目標,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結果最晚稱帝者,恰恰是最終成就帝業的人!

囙此這也告訴我們:在自身實力尚弱的時候,千萬不要太過張揚,相反,要學會韜光養晦,慢慢積蓄力量,最後驚豔所有人。

第二、注重大軍的建設

朱元璋從南略定遠開始,不斷收編地方部隊,隨著勢力越來越大,其大軍的成員也就越來越複雜。

對於這個問題,朱元璋有著一套非常好的整訓方案。每收編一支部隊後,他就會認真地加以整頓,從軍官到阿兵哥,無一例外,之後便開始嚴加訓練。

而訓練又分為:軍事訓練和思想訓練!軍事訓練,其目的是增强士兵們的軍事貭素,提高戰鬥力;而思想訓練,則是讓士兵們遵守紀律,團結一心。

所以,相較於元代大軍和各個地方割據武裝來說,朱元璋的大軍是一支遵守紀律、戰鬥力强的隊伍。

明代著名開國將領胡大海曾說:“吾武人不知書,惟知三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婦女,不焚毀廬舍。”而這,也正是朱元璋隊伍得民心之所在。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個亘古不變的道理!強權也許能取得天下,但卻不長久,得到群眾的支持,才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之法。

第三、正確的戰畧方針

朱元璋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非凡軍事才能之人,而這一點,主要表現在他善於運用戰爭動員的手段,以及獨特而正確的戰畧方針。

其中,“戰爭動員”是戰爭中最為重要的一環!

每次征戰前,朱元璋都會對將領和阿兵哥進行動員,主要分為:明確戰鬥目標、交代具體任務、說明步驟、鼓舞士氣、申明紀律。此外,朱元璋也會解答將領的疑慮,一統認識。

每次戰役開始前,朱元璋都會親自做戰鬥動員,以至於他的部隊在戰鬥中,敢打敢拼,不畏生死,賦予了敵人沉重打擊。

當然,除了對將領和官兵進行動員之外,發佈檄文,也是戰爭動員的一種管道。

比如朱元璋在討伐張士誠時發佈的《平周榜》,進攻大都時發佈的《諭中原檄》等,都堪稱“大手筆”。

檄文的發佈,往往具有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既可以壯大自己隊伍的聲勢,又可以使敵軍氣餒,聞風喪膽。

檄文中都會宣示戰爭的動因,表明自己是弔民伐罪之師,從而獲得更多群眾的支持。

其次是獨特和正確的戰畧方針!

兵法雲:遠交近攻、避強擊弱;朱元璋在對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戰畧上,從二人的實際情況出發,先攻打遠方强大的陳友諒,再攻打近處相對弱小的張士誠,結果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此外,朱元璋還擅長利用衝突,對敵人各個擊破。

比如在朱元璋討伐張士誠時,最擔心的就是元代大軍南下,一旦腹背受敵,那後果將不堪設想。於是,他就不斷利用元代內部衝突,於擴廓帖木兒通好,從而孤立了張士誠。

囙此,採取正確的戰畧方針,也是朱元璋勝利奪取天下的一大重要原因。

而這也告訴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選擇正確的方向,使用正確的方法,比起一味地埋頭苦幹,要强得多。

第四、注重戰時經濟

在元代末年時期,由於連年的戰爭,致使社會經濟遭到了嚴重的損害,農村缺乏勞動力,糧食供應嚴重不足。再加上水利失修,殘垣斷壁的破敗景象隨處可見。

囙此,當時各個割據軍閥之間的軍事較量,最終也都將反映在經濟實力的較量上來。

最初的時候,朱元璋的大軍在出征時,軍士概不支糧,而是進入到敵境後進行“捎糧”。

所謂“捎糧”,也叫“寨糧”,就是由當地百姓繳納糧草,以供大軍使用。儘管這種籌集糧草的管道具有一定的益處,但其弊端更大!

首先是害民,其次是難以支持曠日持久的戰爭。

等到下集慶後,朱元璋推行“廣積糧”的措施,於至正十六年,設立營田司,除了負責修堤防、管水利外,其主要任務是帶領各地戍守將領開荒屯田。同時又鼓勵農民各還鄉土,進行耕桑。

這些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囙此在四年後,也就是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就下令廢除了“捎糧”。

朱元璋稱吳王后,又設立司農司,專管屯田事務。而這些,也是朱元璋相較於其他割據勢力的高明之處。

所以我們最後可以簡單總結一下,出身貧賤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建立大明王朝,其主要原因有四點:

第一,在自身實力尚未强大的時候,選擇依附強權,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最後再一鳴驚人。

第二,注重大軍的建設工作,除了加强部隊的軍事能力之外,也要加强部隊本身的思想建設。

第三,採取正確的戰畧方針,以應對當下複雜的形勢,從而獲得主動權。

第四,注重戰時經濟,打造强大的經濟後盾,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

當然,除了以上四點之外,朱元璋成功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他知人善任,善於利用權謀手段等等。

本文標題: 朱元璋身為農民卻能建立大明江山朱元璋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3409867550752
相关資料
李元禮:唐高祖李淵第十子,精勤善政,頗有名聲
李元禮性格恭謙謹直,善於騎射。貞觀六年,實封七十戶,出任鄭州刺史,遷使持節、都督徐譙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册封徐王。有精勤善政的名聲,得到唐太宗褒獎,賜給錦緞與綾絹。李元禮有妾趙氏和愛姬羅觀照。父親李元禮臥病在床時,元禮寵姬趙氏貌美,李茂
標籤: 李淵 元禮 唐朝 歷史 玄武門之變 隋朝
歷史上萬曆帝不上朝的原因是什麼?
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比特皇帝,明穆宗朱載坖第三子,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據很多明朝的史料的記載,是萬曆皇帝由於身體原因不佳,不方便出席各種活動。萬曆不上朝,其背後還有强大的文官集團在共同處理朝政,國家依然在正常運轉。
標籤: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明朝 歷史學 明朝歷史
李善長都要是80歲的老人了朱元璋為何還要殺他
對朱元璋和利李善長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朱元璋為什麼要殺掉已是暮年的李善長?洪武二十三年,垂垂老矣的李善長,收到了朱元璋的一道聖旨——77歲的他與全家70多口人,皆要被處死。這時候,李善長心中感慨萬分,回想起多年
標籤: 李善長 明朝 胡惟庸 徐達
歷史上劉秀是怎麼以少勝多擊敗敵軍的?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劉秀以少勝多擊敗王莽的故事。西元23年,漢軍立劉玄為皇帝,正式建立了與王莽對立的漢政權。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頭,漢軍唯一的希望就是讓駐守在昆陽的漢軍纏住
標籤: 光武帝劉秀 王莽 歷史 昆陽之戰 漢朝 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