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小吃之年糕,起源於春秋戰國,初一吃有“年年高”之意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黏性大,吃起來口感極軟的年糕,是很多地方春節過年必不可少的民俗小吃之一。下麵,我們來了解下年糕的歷史起源及春節食用注意事項。

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黏性大,吃起來口感極軟的年糕,是很多地方春節過年必不可少的民俗小吃之一。下麵,我們來了解下年糕的歷史起源及春節食用注意事項。

年糕的歷史起源

相傳,這種味道獨特的民俗小吃,是從蘇州傳開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蘇州是吳國的國都。那時諸侯稱霸,戰火連年。吳國為防敵國進襲,修築了一道堅固的城牆。

這天,吳王擺下盛宴慶賀。席間群臣縱情酒樂,認為有了堅固的城池便可以高枕無憂了。見此情景,國相伍子胥深感憂慮。他叫來貼身隨從,囑咐道:“滿朝文武如今都以為高牆可保吳國太平。城牆固然可以抵擋敵兵,但裡邊的人要想出去也會同樣受制。如果敵人圍而不打,吳國豈不是作繭自縛?忘乎所以,必至禍亂。倘若我有不測,吳國受困,糧草不濟,你可去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隨從以為伍子胥酒喝多了,並未當真。沒過多久,國王駕崩,夫差繼承王位,聽信饞言,賜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踐便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這些糯粉救了全城老百姓。此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粉做“城磚”,(就是年糕樣子的由來)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稱作年糕了。

春節的大年初一的早點人們講究吃年糕,這是取其“年年高”之意。

年糕(nián-gāo,rice cake;new year cake)漢族傳統食物,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東北一帶則用黃米蒸成,是農曆年的應時食品。春節,我國很多地區都有講究吃年糕。年糕有紅、黃、白三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如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另有老北京傳統老字型大小以“年糕錢”為名。慈城的水磨年糕也是極為有名。

年糕食用注意事項

年糕營養分析

年糕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煙酸、鈣、磷、鉀、鎂等營養元素。

據化驗,年糕的熱量較高,是米飯的數倍。因而不宜多吃,少吃不膩,既補充營養,又對身體好。

年糕保存方法

把年糕浸泡在清水裏是一個保存的好辦法,但要注意,浸泡在清水裏的年糕需要每天清洗,水也要天天更換,這樣才能保存更長的時間;如果你的年糕一直浸在水裏,沒清洗也沒換水,已經出現酸味,就不能再吃了。另外,年糕洗淨後,每塊用保鮮袋包好,放在冰柜冷凍室裏,吃多少拿多少,這個方法可以將年糕保存更久。

年糕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有腸胃疾病患者儘量避免食用,不易消化。

總之,年糕雖好吃,但一定要適量,特別是消化能力差的朋友,不要因為一時貪嘴,而辜負了春節吃年糕的美好寓意。

資料標籤: 春秋戰國 春節
本文標題: 春節民俗小吃之年糕,起源於春秋戰國,初一吃有“年年高”之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2875033489465
相关資料
臘月二十九民俗,小除夕,過趕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標籤: 民俗 除夕傳說 土家族
春節民俗小吃之餃子,起源於東漢,有1800多年歷史
出門吃餃子是盼團圓的意思,取平安團圓之意,也含有希望早日歸來之意。我國北方人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要包頓餃子吃。那麼,餃子這種春節民俗小吃,是從什麼開始的呢?餃子,又名水餃,原名“嬌耳”,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
標籤: 春節 文化 交子
春節臘月三十民俗,除夕,貼門神,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壓歲錢
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發展為春
標籤: 門神 除夕 春聯 桃花塢年畫 臘月 木板年畫
春節正月初三,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羊年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民間以為正月初三比特穀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
標籤: 門神 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