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越南無法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雖然對外貿易相對興旺,但越南的貿易主要嵌合於美國的消費網絡,而生產主要嵌合於中國的生產網絡,囙此越南極易成為中國供應鏈網絡的“外溢”以及通達世界市場的“仲介”。值此之際,越南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戰略規劃,試圖爭取“世界工廠”地位,並在203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最近,因為李嘉誠投資越南,以及疫情防控帶來的暫時低迷,關於產業鏈外遷東南亞的討論又火了起來。本文認為,中國正在發生的低端製造業轉移,是經濟、資本、人力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如何去把控調整,考驗的是國家智慧。我們應全面、理性看待。雖然對外貿易相對興旺,但越南的貿易主要嵌合於美國的消費網絡,而生產主要嵌合於中國的生產網絡,囙此越南極易成為中國供應鏈網絡的“外溢”以及通達世界市場的“仲介”。

近年來,關於中國製造業向東南亞、南亞國家轉移的討論熱度不減。這批國家政治、經濟、地理、文化等要素相近,越南是其中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分析樣本。由於美國對華大幅增加進口關稅,中國製造業確實出現了加速向越南轉移的現象。

值此之際,越南政府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戰略規劃,試圖爭取“世界工廠”地位,並在203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後來,哈佛大學肎尼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戈登·漢森(Gorden Hanson)公開表示,如果一定要選“下一個中國”,那就是成長最快的越南和孟加拉。

於是,這一話題在世界範圍內越炒越熱。如今,許多越南人相信,他們的國家將在十年內趕超中國。可讓人詫異的是,中國國內也有個別人,為越南製造唱起了讚歌。其論調包括“三星原來在中國有2億部手機產能,但現在都轉移到了越南”等等。對於這一議題,有必要明確的一個觀點是:越南要成為“世界工廠”,應該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另外,中國製造業向越南“轉移”的本質,是國內供應鏈規模及生產網絡不斷擴大後的“溢出”,而且在“騰籠換鳥”、產業升級背景下轉移的主要是低端製造業。

越南,下一個“世界工廠”?

首先,越南的國家資源有著天然上限。歷史上,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全球先後有三個國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即英國、美國和中國。這三個國家成為“世界工廠”時的共同基礎條件包括:地域遼闊、資源豐富、人力充足以及市場龐大等。反觀當前的越南,只在人口體量上勉强過關,缺乏足够的自然基礎要素支撐“世界工廠”級的規模。

其實,越南對應的範本應是日本。狹長的國土、接近破億的人口,讓越南確實像極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建時的日本。但是,即便日本在製造的巔峰時期,也未曾達到過“世界工廠”的層次,只是在部分高技術製成品領域取得過領先優勢。所以,越南製造與其說要取代中國,不如先將當年的日本或者韓國作為對標對象。

其次,越南的工業結構已經嚴重失衡。正如格申克龍準則所總結的,要成為“世界工廠”,必須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而重化工業必不可少。這是因為,重化工業約等於現代經濟的基礎設施,製造了大量原料、資料和工業器件等生產資料。然而,越南現有工業結構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占比非常少。

縱觀全球,後發國家重化工業往往依靠國家支撐,難以在自由市場中發展起來。中國、韓國與日本就都是在“大政府”推動下,才建立起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但越南如今的改革和發展路徑,貌似早已投入了所謂“自由化”的一套體系之內,並不具備不計成本推動工業化的决心與魄力。只要這一局面無法改變,越南的工業發展就只能嵌合在美歐主導的經濟秩序中。

最後,越南缺乏自主而完善的產業鏈。現時,越南製造業的主要運行模式,呈現兩頭在外的“半體外迴圈”狀態,即零部件、半成品供應主要來自中國,製成品主要銷售市場在美國。這使越南的產業發展异常依賴外貿,在“半體外迴圈”模式下,越南發揮的主要作用僅是組裝、製造成品。囙此,越南在全球產業鏈中獲取的價值非常低。

據世界銀行數據,2019年,越南製造業增加值為431.7億美元,僅為中國的1/90。相對而言,中國之所以能相對獲得產業鏈上的更高附加值,是因為產業運行模式類似樹狀的“雙迴圈”結構。基於完善的產業結構、豐富的國家資源及龐大的市場,這種生態模式孕育了全球最大的供應鏈網絡,既可以實現“無孔不入”的專業化分工,又能彼此配套及生產不同產品。

由於先天資源和後天建設發展的局限,越南顯然無法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既然如此,為什麼三星、索尼、耐克等外國企業還要把在中國的產能轉移到越南呢?

越南承接製造業產能有自身的限度

伴隨著經濟轉型發展,中國製造業的發展環境較往日已大不相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土地成本快速增長,以及產業升級趨勢愈發明顯等。這導致部分外資企業製造產品的成本優勢逐漸被“稀釋”。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電子企業迅速崛起也大大衝擊了外資品牌。比如,三星在2013年登頂中國手機市場後,就遭到一眾國產手機廠商包夾圍攻,並迅速淪落至國內二三線地位,最終其在中國僅剩不到1%的市場份額。既沒有市場,成本又在上升,三星再在中國生產手機已經沒有多大意義。

於是,三星就瞄準了在經濟發展、政策優惠、人口紅利和地理位置上有一定優勢的越南。那越南的具體優勢是什麼?在經濟方面,近20年來,越南幾乎一直是東南亞地區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吸引了日本、韓國等國許多企業前去“淘金”。

在政策方面,為了吸引外資,越南多次修改了外國投資法,將企業稅率降至20%,同時對部分企業實行“兩免四减半”等政策,即頭兩年全免、後四年繳稅减半。

在人口方面,2010年越南人口數為6200萬,而如今人口為9875萬,十餘年暴增3600多萬。當前,越南全國人口的中比特年齡是30歲,35歲以下青壯年占一半以上,勞動力充足。

在地理位置方面,越南與中國雲南、廣西接壤,距離珠三角地區也很近,這使它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能最大程度分享中國製造和產業鏈的利益。

經過十餘年精心耕耘和佈局建設,三星已經在韓國本土之外建立起一個規模龐大的“越南基地”。現時,越南三星擁有涉及手機、電腦、顯示器等產品的8家工廠和1個研發中心,產值占三星集團總產值近30%。從越南角度來看,越南三星的產值占越南GDP的25%以上,三星產品出口額占越南出口總額的1/4。在韓國有句流傳頗廣的話:“韓國人一生逃不開的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如今,想必這句話也適合放在越南人身上。然而,僅僅“吞下”一個三星就成這樣,越南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承接中國製造業轉移?

結論可能並不樂觀。可以做一個假想:東莞的地區生產總值相當於越南一半以上,而且工業占經濟結構的比重遠遠高於越南。如果東莞地區的製造業在短時間內都轉移到越南,結果很可能是越南製造業迅速膨脹:土地價格暴漲,人力成本大增,同時大量熱錢也會湧入,從而導致嚴重的資產泡沫,人民財富被洗劫一空,最終引發經濟、社會乃至政治危機等。

這樣的“經濟高燒”,恐怕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承受。囙此,越南製造承接的“容量”有著難以突破的自身局限,勢必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越南對外經貿大學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阮德成曾對外表態:越南發展的最佳狀態是,介於中國臺灣地區和馬來西亞之間的水準,完全不可能取代中國。雖然這位越南專家的表述比較謙卑,但定位還算準確。

既然越南無法成為“世界工廠”,也無法承接中國製造的巨大體量,那麼國內熱炒的“製造業外流”本質又是什麼?

第一,“製造業外流”的覈心本質,實際上是國內供應鏈規模以及生產網絡不斷擴大後的“溢出”。從工業增加值的巨大差异來看,中國真正轉移到越南的是部分製造流程中的簡單生產和組裝環節,即對人力成本較為敏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無可厚非,因為資本會遵循“冷酷”的成本計算規則。但是,中國其他高技術製造業或環節,比如高鐵、大飛機、核潜艇、電晶體等幾乎不可能轉移出去。此外,雖然對外貿易相對興旺,但越南的貿易主要嵌合於美國的消費網絡,而生產主要嵌合於中國的生產網絡,囙此越南極易成為中國供應鏈網絡的“外溢”以及通達世界市場的“仲介”。基於此,長遠來看,越南製造業之於中國製造業並不會形成此消彼長的替代關係,而是一種相互支撐、優化配置以及協同發展的模式。

第二,低端製造業向越南轉移,本質上也是中國持續多年產業升級的結果。早在2012年,中國經濟雖然仍在持續飛奔,但產業結構轉型陞級的壓力已經日益凸顯。此後,隨著中國開啟“騰籠換鳥”“清理過剩產能”等產業政策調整,不少外企紛紛將低端產能轉移到海外,同時加碼國內高端製造業的佈局。比如,三星2018年年底關閉天津手機工廠後,隨後立即宣佈投資24億美元在天津新建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生產線。與此同時,三星西安存儲晶片工廠二期如火如荼。這一項目投資總額達150億美元,建成後將使西安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閃記憶體晶片生產基地。除此之外,很多迹象顯示,對三星等眾多國內外企業而言,中國正在從低端的勞動力工廠,轉變成承接高端製造業的重要地區。

第三,中國製造向越南等新興經濟體轉移,也是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區域交流合作加强的產物。早在2008年,深圳國資就在越南海防市傾力打造了中越經貿合作區。經過十多年聯合推動,現時中越合作區內已有多家中國行業龍頭入駐,涵蓋電機、安全氣囊、電子元器件等領域。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9年,6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佈了對越南的相關投資。這使中國成為越南主要的外資來源國之一。

面對低端製造業外溢考驗的是國家智慧

無論如何,中國部分製造業正在向越南等國轉移是既定事實。在具體產業門類方面,中國的家電、傢俱、紡織、制鞋、電機、電子元件以及通信設備等行業企業均有在越南投建產能。這些相對低端的產業越來越多地向越南等國轉移,中國應該如何審慎對待?

現時,中國中西部仍有不少經濟欠發達地區,存在大量低收入群體。相比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地方還有許多剩餘勞動力、廉價土地等資源。東部地區產業向西部轉移,有利於促進當地就業、經濟發展以及產業鏈完善等,從而改善國家發展不均衡的狀況。與此同時,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訂及推進,國內產業鏈轉移到東南亞,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同樣有著重要意義。作為有擔當的大國,中國在產業轉移上“達則兼濟天下”,還是“獨善其身”推進中西部發展,屬於多元議題。

綜合來看,中國正在發生的低端製造業轉移,是經濟、資本、人力以及政治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如何去把控調整,考驗的是國家智慧。

至於中低端產業轉移是否會倒逼產業升級,或許只有通過實踐才有答案。在本質上,產業轉移與產業升級是一個賽跑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應該做的是減緩產業鏈向外轉移步伐,以及加快相關核心技術研發;更重要的是,全力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尤其是完善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降低生產成本。

另外,在當前日趨嚴峻的全球貿易環境下,中國還應製定相關應對措施,减少國際政治因素引起的低端製造業外流,以及保護高端製造業不被迫遷出。畢竟不少低端製造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等仍有不小貢獻,高端製造業則一直是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訴求。

從歷史上看,近一兩百年全球發生了三次產業轉移浪潮,即從英國到美國,到日韓,再到中國,而且基本是從低端製造業轉移開始。

如今,中國已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工廠”,但在部分低端製造業外流的情况下,一味渲染越南等國的威脅、全球第四次產業轉移浪潮開啟,或者一味強調中國製造的優勢,都不可取,而應該將眼界和格局放在全球、全產業鏈層面,更加冷靜客觀、立體動態地辯證看待中國製造業的未來走向。

至於誰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正如前文所述的哈佛大學肎尼迪學院經濟學教授戈登·漢森坦承:這仍是一個謎題。但一種可能是,“中國將取代中國”,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或將分散到中國其他地方;抑或“中國+1”戰畧興起,即一些公司繼續將大部分製造業留在中國,而部分業務分散至越南等地。

本文標題: 為何說,越南無法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2629740587034
相关資料
“刹車門”劇情,被“抹黑”的特斯拉,冤枉嗎?
“刹車門”劇情出現了大反轉。曾經到處控訴刹車失靈的溫州車主陳先生,最近發佈了公開道歉信,承認自己編造了假消息。首先,在道歉信裏陳先生承認,自己明知錯把油門當作刹車踩了,但心有不甘,於是捏造了特斯拉刹車失靈的內容。現時,不少維權事件已經有了法
標籤: 法律 電動汽車
跨界咖啡火了,加油站和李寧的咖啡杯要端給誰?
只是想賺一波咖啡的流量?這是李寧公司申請註冊“寧咖啡NINGCOFFEE”商標引發輿論關注後,相關媒體給出的大膽推測:現時李寧約七千多家門店或將全面鋪開,同步售賣咖啡。連鎖咖啡企業,精品咖啡獨立門店,互聯網咖啡銷售平臺將如何應對愈演愈烈的跨
標籤: 咖啡 中國雲南咖啡 咖啡行業 李寧 咖啡製作
全賠要1200億元,知網路在何方?
知網惹“眾怒”。有行業人士向雷達財經表示,知網已成為學術基礎設施,僵持下去,各方都是輸家。於是在一審判決中,法院判知網單篇文章賠償周秀鸞2100元至2400元不等。最終,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二審駁回了知網的請求,維持一審原判。據統計,二審判决知
標籤: 同方 法律
逆勢抄底,有哪些常見的誤區?
一定要正確理解“抄底”。近期,在市場不斷底部震盪的情况下,有很多喊話抄底的機构或個人都登上了熱搜。那麼,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有哪些常見的“抄底誤區”呢?所謂的“抄底”,更多的是在市場下跌中的買入,是一種典型的左側交易策略。
標籤: 股票 投資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