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講堂嚴選空空,作為資深文玩從業者和愛好者,有近數十年的文玩行業經驗,有很多關於文玩的知識和資訊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享受文玩帶來的樂趣,大家鑒假估價都可以來找我中國玉文化。中國是“玉石之國”,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玉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部分,中國玉文化是在中國獨有的一種文化,其內涵豐富,含義多層。
陰陽合一思想玉文化中,同樣體現陰陽合一的思想,玉既能表現女性的高貴典雅,溫柔善良的陰柔之美,又能表現男性的堅韌不拔,中國主張天人合一,玉用來代表君子,是非常契合這種天上人合一的思想的。
中和中庸思想和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覈心理念。它要求不同事物聚在一起,能够互相協調、相互並存,相互促進,玉的內斂,魚的含蓄,謹慎,正是符合這種中庸的思想,是中國環境下獨有的產物。
今天這個問題我們就討論到這裡,當然關於玉石文化的知識還有很多,如果有想更深入瞭解玉石的,可以私信我們諮詢交流。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玉:先秦玉文化?
中國人為什麼喜歡玉?因為玉代表中國人心中君子的美德。把玉和人的品行和美德聯系在一起。我們經常用玉形容人都說:某人怎麼怎麼好,思想好,品德好,真是白玉無瑕。見到漂亮女孩形容:婷婷玉立,玉貌花容。形容某人謙虛好學就說:溫潤如玉。我們用玉形容人,比喻人的詞很多,有:守身如玉,金枝玉葉,如花似玉,美如冠玉。從古人對玉比喻人的詞中就能看出我們中國人多麼喜歡玉了。
我們的古人比現在人更喜歡玉,更愛佩戴玉。先秦玉文化是貴族文化,只有國王,官員,貴族才能佩戴玉,老百姓佩玉是要殺頭的。我們的祖先認為玉是天地之靈氣的產物,是通靈、通天、通神的,所以當時的統制者認為只有他們才能與天、與神勾通,是天神讓他們當統制者管理老百姓和奴隸的,秦以前是奴隸制社會。所以只有官員和世襲貴族才能佩玉。他們佩玉是與天,與神交流的。先秦時期是奴隸制社會,制玉工具比較原始,制做一塊玉牌要幾個月時間。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進入封建社會,玉乃是皇帝,官員,貴族必佩戴之物。
玉文化的開放,玉讓老百姓能佩戴也就千年的歷史。
主要是在封建社會的思想主張孔子、孟子的思想,這些文人士大夫們把玉比做人的品德和思想,讓人們學習玉要溫潤,就跟做人一樣要忠君行孝。所以玉和文人文化接合後就有了民間基礎。從古至今人人都愛佩戴玉了。
中國古代的玉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玉者,國之重器也,由此可見中華民族對於玉的喜愛已經深入到了骨髓之中。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玉器為何能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呢?
圖/臺北故宮翠玉白菜
古之遺愛
早在商代之前的古中國時代,中國的先民就開始“制玉為器”,即使用光滑且美觀的玉石製作生活器皿,當時的玉器還只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簡單組成部分,而隨著生產力的進步與社會分化的加劇,社會上層開始賦予玉器特別的政治文化含義,也就是逐漸展現為“以玉為禮”的社會心理。“玉瑞器、“玉祭祀器”以及“玉帛朝貢”成為了玉在早期中國的重要政治文化角色。
圖/紅山文化的玉豬龍
在玉瑞器形成的階段,人們最初用美玉製作工具和飾品,隨著社會的複雜化、分層化,玉質工具(包括兵器)與飾品逐漸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成為玉禮制中“瑞器”的萌芽。在區域性玉祭祀器形成的階段,或因生態差异,不同地區的先民發展出不同的宗教思維,製作出不同的玉祭器。華東地區的先民創作了大量的動物主題玉雕,充分表現了“物精崇拜”的信仰,而華西先民則相信“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與“同類感通”的哲學思想。而玉器曾成為了古代中國早期先民表達自己文化心理的重要媒介。
圖/玉祭祀六器-玉璜
華夏之玉
新石器時代的華西兩大方國(齊家、石峁)與“華東兩大方國(山東龍山、後石家河)都有著各具特色的神祖面玉器與柄型器。在不斷的交流與碰撞中,雙方不斷發生融合(如新砦、二裡頭文化中兩種玉器文化的交匯,並最終形成商周時期具有强烈中原特色的玉器形態。這一過程也恰好與華東、華西融合二千多年最終形成漢族相契合。
圖/石峁出土的玉璿璣
玉器在早期中國各地方文化中都被賦予極為强烈的權力與地位觀念,成為中國價值內核“禮”的最高物質象徵。而不同文化間玉文化的相互交流也成為古代中國不同地域交流的重要內容,使得玉在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參考資料:鄧淑蘋:《中國史前玉文化的形成與意義》,武漢大學學術講座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