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晶瑩無暇的美玉作為祭器中國玉文化的心得、兵器、禮器、葬器、配飾以及工藝擺設,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那一件件美玉器物上,不僅傾注著歷代工匠的智慧與心血,更寄託著人們對圓滿人生和高潔品性的追求。
漢代玉器,繼承了戰國玉雕之精華,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有人說,漢代玉器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漢代治玉普遍重視玉料選擇,尤其崇尚白玉,而此時期,大量和田白玉進入中原地區,為漢代玉雕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漢代玉器既體現出自由奔放的豪氣,同時也呈現出清新脫俗的風格。漢代玉器多以陰線勾勒,這些線條優美而纖細,營造出疏放大氣的畫面。粗細線條並用是漢代玉雕的一個顯著特徵。
漢代玉器還有一個特點,那便是圓雕和高浮雕的大量運用。在整體設計上,漢代玉雕打破了對稱風格,匠人們充分發揮個人想像,內容豐富多彩。而且,漢代玉器的拋光科技也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准,我們看玉衣片的表面打磨得光滑如鏡,就可知漢代玉器的拋光科技多麼先進。
在漢代玉雕作品中,已大量採用了鑲嵌科技,比如金鑲玉、玉鑲金等。漢代玉雕的紋飾,主要是動物圖案以及幾何紋路。在動物圖案裏,常見的有鳳紋、獸面紋、龍紋等;在幾何紋路中,常見的主要是雲雷紋、穀紋、渦紋等。
從用途上劃分,漢代玉器可分為葬玉、禮玉、飾玉和陳設玉這樣四個種類。學界普遍認為,最能代表漢代玉橋工藝水準的,當屬陳設玉。比如玉雕奔馬、玉雕辟邪等,這些都屬於陳設玉。它們多為高浮雕或圓雕作品,集中體現出漢代豪放、渾厚的玉雕藝術風格。
中國人對玉石是一種怎麼樣的感情?
一是很好看,二是賦予其美好的寓意,君子佩玉,玉代表了高尚美好純潔,被人們所追求,這是個好現象,表現了人們從心裡追求向善之心,向美之心。
士農工商。古代重官輕商,人們以當官為榮,以經商為耻,經商的是掙錢為主,所以和黃金聯系起來,而當官的作為父母官,都想要標榜自己是為官清廉,高風亮節,則喜歡玉石。
當時的統治者,規定根據官員的等級,可以允許佩戴的玉的等級不一樣,玉高於金高於銀高於銅,如果你是四品官,卻佩戴一品大員才能佩戴的東西,那是要論刑法的。
也就是說,玉可不是什麼人,有了錢就能戴的,當時人們普遍給予玉更高的地位,玉能代表地位,代表權力,這是黃金不能代表的。時至今日,人們還受到這樣的文化影響,對玉石追捧。
你若相信萬物皆有靈,那麼玉當為石首。對未涉及的領域不敢過多的言語。但假如你半夜穿墳地,身上有塊玉和沒玉在心理上的區別確實是很大!
玉這個東西,不朽不爛,不言不語,摸上去永遠是光滑如十八歲靚女的頭髮和皮膚,陪你走完一生,才想起來去陪別人!拋開那些我們看不見摸不到的領域來說,小小的礦物在人們的掌心腕間發出暖暖的光,人們看著它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