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的《踏莎行·小徑紅稀》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小路旁的花兒日漸稀少,郊野卻是綠意盎然,高高的樓臺在蒼翠茂密的樹叢中若隱若現。醉酒後從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幽深的庭院。由於這兩種衝突的情緒都不那麼强烈,就有條件的共處著。

想知道晏殊的《踏莎行·小徑紅稀》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好在哪裡嗎?全詞以寫景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朧而顯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踏莎行·小徑紅稀

宋代: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蒙通:蒙)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譯文

小路旁的花兒日漸稀少,郊野卻是綠意盎然,高高的樓臺在蒼翠茂密的樹叢中若隱若現。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好似那濛濛細雨亂撲人面。

黃鶯躲藏在翠綠的樹葉裏,紅色的簾子將飛燕阻隔在外,爐香靜靜燃燒,香烟像遊動的青絲般緩緩上升。醉酒後從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幽深的庭院。

賞析

此詞寫暮春閑愁。上闋寫郊外暮春景色,蘊含淡淡的閑愁,將大自然春之氣息表現的淋漓盡致,下闋寫身邊的春景,進一步對愁怨作鋪墊,表達了詞人面對時光匆匆逝去的無奈和哀傷。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這三句描繪一幅具有典型特徵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稀疏,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漫山遍野;高臺附近,樹木繁茂成蔭,一片幽深。“紅稀”“綠遍”“樹色陰陰”,標誌著春天已經消逝,暮春氣息很濃。三句所寫雖系眼前靜景,但“稀”“遍”“見”這幾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展的行程和動態。從“小徑”“芳郊”“高臺”的順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所寫的楊花撲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裡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富有生趣。“濛濛”“亂撲”,極富動態感。“行人”二字,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一承上,一啟下,轉接自然。上句說翠綠的樹葉已經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引出下麵對室內景象的描寫。著“藏”“隔”二字,生動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閑靜之狀。

“爐香靜逐遊絲轉”寫如此閑靜的室內,香爐裏的香烟,嫋嫋上升,和飄蕩的遊絲烦乱、繚繞,逐漸融合一起,分不清孰為香烟,孰為遊絲了。“逐”“轉”二字,表面上是寫動態,實際上卻反托出整個室內的寂靜。“逐”上著一“靜”字,境界頓出。

結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跳開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原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醒來,已是日暮時分,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裡點明“愁夢”,說明夢境與春愁有關。夢醒後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賀鑄《薄幸》詞“人間晝永無聊賴。厭厭睡起,猶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初讀起來,結尾兩句似乎和前面的景物描寫有些脫節,主人公的愁緒來得有些突然。實際上前面的描寫中固然流露出對春暮夏初的充滿活力的自然景象的欣賞,另一方面又隱含有對已逝春光的惋惜。由於這兩種衝突的情緒都不那麼强烈,就有條件的共處著。當深院閒居之時,惋惜之情轉而滋長。結尾兩句就是後一種情緒增長的結果,由於這種春愁只是一種時序流逝的惆悵,所以它歸根到底不過是淡淡的輕愁,並沒有否定前者。

資料標籤: 晏殊 踏莎行 文化
本文標題: 晏殊的《踏莎行·小徑紅稀》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2032548809194
相关資料
《破陣子·燕子欲歸時節》是怎麼表達出晏殊落寞之情的?
燕子欲歸時節,高樓昨夜西風。求得人間成小會,試把金尊傍菊叢。斜日更穿簾幕,微凉漸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盡,寫向蠻箋曲調中。現在正是燕子即將歸來的時節,昨夜閣樓上吹起了陣陣西風。從“燕子欲歸”和“昨夜西風”這兩句來看,當是晚春至秋初的這段時節。
標籤: 晏殊 破陣子
《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燕鴻過後鶯歸去。細算浮生千萬緒。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鴻鵠春燕已飛走,黃鶯隨後也歸去。勸君莫要作舉世昏醉,唯我獨醒的人,不如到花間去盡情狂飲,讓酒來麻醉我這顆受傷的心
標籤: 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 木蘭花 讀書 晏殊
《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描寫了一副什麼樣的場景?
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少留歸騎促歌筵。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烟。不知重會是何年。在即將離別的時刻,切莫推辭杯中的美酒。這首詞上片描寫夜宴時的景色,為使歸客稍有停留,催促為餞別準備的歌宴早點安排。這首小令內容雖取自普通的日常生
標籤: 浣溪沙 晏殊 心情
晏殊的《踏莎行·碧海無波》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碧海無波,瑤台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晏殊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但晏殊寫的這類詞,也不像完全脫離自身生活的客觀描寫,這首《踏莎行》小令,就是這樣的一首詞。
標籤: 晏殊 踏莎行·碧海無波 踏莎行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