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是誰?他有什麼事蹟?

溥儀,年號宣統,是清朝第十二比特君主,入關後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國清朝的末代皇帝。通稱宣統皇帝,也被稱為清遜帝,史稱“清廢帝”。道光皇帝曾孫,醇親王載豐長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人,患腎癌而死,終年62歲。火葬,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溥儀62歲時因患腎癌而去世。抗戰結束後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

溥儀,年號宣統(1906年-1967年),是清朝第十二比特君主,入關後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國清朝的末代皇帝。通稱宣統皇帝,也被稱為清遜帝,史稱“清廢帝”。道光皇帝曾孫,醇親王載豐長子。光緒死後繼位,是清朝和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改造成為新人,患腎癌而死,終年62歲。火葬,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人物生平


溥儀,年號宣統(1908年-1911年),是清朝第十二比特君主,入關後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國清朝的末代皇帝。通稱宣統皇帝,也被稱為清遜帝,史稱“”。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之意,小名“午格”[3]。醇親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之弟醇賢親王)之孫、祖母為奕譞側福晉劉佳氏,載灃(第二代醇親王)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榮祿之女)。光緒(溥儀的伯父)死後繼位。溥儀62歲時因患腎癌(有一說患膀胱癌)而去世。火葬後骨灰安放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側室,時任總理周恩來訓示移放於正室,後又移葬華龍皇家陵園。

歷史地位

溥儀是清朝末代傀儡皇帝。後經日本帝國扶持建立偽滿洲國當皇帝,但實際上只不過是日本人的一個傀儡和侵略中國的工具。抗戰結束後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獲釋並經過改造成為新公民,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

在位時間

以下時間均為西曆:

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3年)清

1917年7月1日—7月12日張勳兵變溥儀復辟(12天)民國

1932年3月1日—1934年2月28日任偽滿洲國執政(2年)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1934年3月1日—1945年8月15日為偽滿洲國皇帝(11年)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廟號諡號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諡號,畢竟清朝以後帝制被推翻了,繼承它的中華民國及後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給他上廟號和諡號。

溥儀畢竟是末代皇帝,貨真價實地作過三年的清朝皇帝,所以愛新覺羅家族在臺灣的後裔於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諡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宣國公(此人身份有待進一步核實)”的建議下,於2004(一說是2002年)重新給溥儀上了廟號和諡號,廟號曰:清恭宗;諡號曰: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湣皇帝。尊骨灰奉安處(在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為“獻陵”,尊婉容為“孝恪湣皇后”,譚玉齡為“明賢皇貴妃”,李玉琴為“敦肅福貴妃”,在約純思曰憲,聖能法天曰憲,聖善周達曰憲,創制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聰明法天曰憲,錶正萬邦曰憲,懿行可紀曰憲,儀範永昭曰憲,錶正萬邦曰憲,博聞多能曰憲,賞善罰惡曰憲;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知過能改曰恭,遜順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使民折傷曰湣,在國連憂曰湣,佐國逢難曰湣,危身奉上曰湣,在國遭憂曰湣,在國逢艱曰湣,禍亂方作曰湣,使民悲傷曰湣。從諡法解釋來看,後一個廟號和諡號還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溥儀的一生。

2、人物經歷


清朝末代皇帝

宣統帝名愛新覺羅·溥儀,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生於北京什刹海邊的醇王府。是道光皇帝的曾孫,光緒皇帝胞弟載灃的長子。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緒同時生了重病。在光緒皇帝臨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將不起,由於光緒皇帝無後,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見軍機大臣,商量立儲人選。軍機大臣認為內憂外患之際,當立年長之人。慈禧太后聽後勃然大怒,最後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並讓溥儀的親生父親載灃監國。

接著,光緒、慈禧在兩天中相繼死去。半個月後,溥儀在太和殿正式登基,由光緒皇后隆裕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就這樣溥儀初次登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寶座,即位時年僅3歲。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儀頒佈了《退比特書》,宣告了清王朝的滅亡和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的結束。

廢帝生活

溥儀雖然退位,但根據優待條件“皇帝”尊號仍存不廢;仍在紫禁城過小朝廷生活。

他在大學士陸潤庠和侍郎陳寶琛輔導下學習漢文,在都統伊克坦教導下學習滿文,在莊士敦指導下學習英文。除了讀書外就是惡作劇了。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說:“我在童年,有許多古怪的嗜好,除了玩駱駝、喂螞蟻、養蚯蚓、看狗打架之外,更大的樂趣是惡作劇。”譬如他曾想用藏有鐵砂的油糕給太監吃,用鉛彈向太監窗戶打。是貧苦出身的乳母王焦氏教了他一些做人的道理。

溥儀退位仍在宮中的時候仍用宣統紀年,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內監,故臣贈諡,不改衣冠。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袁世凱對小朝廷仍然效忠,於民國二年元旦派人給溥儀拜年,隆裕太后於2月22日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全國下半旗致哀。

鑒於溥儀放肆,參政院於1914年11月提出“維持國體建議案”,要求政府對小朝廷予以管制。袁世凱不得不派人向溥儀提出7條“善後辦法”:1、尊重中華民國,廢止與國法令抵觸行為;2、用民國紀年;3、賞賜只能用於家庭和家族,官民只能賜物,不能賜諡;4、皇室機關不能對人民發告示,給處分;5、皇室人員用民國服裝;6、由民國司法廳辦理宮內犯罪案件,執事、太監違規由專任內廷警衛的護軍長官處理;7、裁內務府慎刑司。

小朝廷內部機构臃腫,用費浩繁,太監為非作歹,盜竊成風。溥儀不得不加以整頓,遣散內監,裁撤機构,削减官員。即使這樣,有限的經費還是難以維持小朝廷,溥儀乃大肆出賣宮中古物,如金器、名畫等。

丁巳復辟

1917年6月14日,封建餘孽張勳以調解段祺瑞代表的國務院與黎元洪代表的總統府之間的衝突為名,率定武軍4000入京,把黎元洪趕下臺。7月1日,張勳兵變,宣統復辟,年僅12歲的溥儀又坐上龍椅,大封群臣:封贈黎元洪為一等公,任命張勳、王士珍、陳寶琛、梁敦彥等為內閣議政大臣,萬繩式、胡嗣瑗為內閣閣丞,梁敦彥、王士珍、張鎮芳、雷震春、薩鎮冰、朱家寶、詹天佑、沈曾植、勞乃宣、李盛鐸、貢桑諾爾布為外務、參謀、度支、陸軍、海軍、民政、郵船、傳、學、法、農工商、理藩等部大臣,徐世昌、康有為為弼德院正副院長,還任命了各部尚書和督撫。

7月3日段祺瑞出兵討伐,12日,張勳逃入荷蘭使館,次日溥儀宣佈第二次退位,只坐了12天龍椅又下了臺。

復辟期間曾有一架共和飛機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彈,炸到了紫禁城東六宮當中的延禧宮,使當時的建築輕度損壞。這被認為是東亞第一次空襲轟炸。

大婚和離宮

1922年溥儀大婚,娶了一後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繡。

在紫禁城中溥儀或讀書吟詩、作畫、彈琴,或捏泥人、養狗、養鹿,有時還到宮外坐汽車,逛大街。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鐘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北京事變”。溥儀搬進北府(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日本公使館。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張園和靜園,與清朝遺老遺少以及張作霖、段祺瑞、吳佩孚等往來。

溥儀被逼宮後,日本各大報章都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為以後建立偽“滿洲國”造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八國聯軍的時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護送到天津。1931年11月,在日本駐屯軍司令官的幫助下潜赴旅順,不久到瀋陽。

偽滿洲國皇帝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侵華日軍將領土肥原賢二等人的策劃下被挾持到淪陷區東北。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儀在東北建立日本的傀儡政權“滿洲國”,企圖分裂中國。1932年9月與日本簽訂了《日滿議定書》,日本政府正式承認滿洲國,而滿洲國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特殊利益。

溥儀自1932年3月1日至1934年2月28日任滿洲國執政,建年號為“大同”。

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稱皇帝,改年號為“康德”。3月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緒的縮稱,意在紀念,並寄託了祗承清朝基業之願。

1935年4月和1940年5月溥儀兩次訪日。在長春偽滿皇宮內,溥儀性格乖戾,對人時而兇狠,時而溫柔。他喜歡玩具、高爾夫球、網球、檯球、弓箭,好騎馬和自行車,喜歡集郵,能駕駛汽車。但溥儀實際上卻一直被日本人玩弄於鼓掌之中,充當日本侵華的工具,連出“帝”宮等權力都沒有,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掌握在監視他的日本中將吉岡安直的掌控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儀被迫頒佈“退位詔書”。企圖潜逃日本,與日本關東軍的將兵們於瀋陽機場的候廳室被蘇聯紅軍抓獲。在蘇聯被監禁5年。在軟禁5年期間曾有一次去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為偽滿洲國統治者在中國的罪行做證明。 《我的前半生》記錄了這他人生的重大經歷。

二戰之後

二戰後,溥儀被定性為戰犯。在蘇聯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監禁了五年。1946年8月曾返回東京,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作證。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受到了約十年的“革命教育”與“思想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的特赦令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中科院北京植物園工作。1964年被調到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資料專員,並擔任全國政協第四届委員會委員。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但由於身體原因始終未能留下後代。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曾榮獲1988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溥儀因患尿毒癥病倒。周恩來總理聞訊,親自打電話訓示政協工作人員,一定要把溥儀的病治好。後訓示將他安排到首都醫院進行中西醫會診。在病情最危急時,周總理又指派著名老中醫蒲輔周去給他看病,並轉達周總理對他的問候。後因醫治無效,於1967年10月17日淩晨2時30分與世長辭。

還有一種說法,溥儀因癌症逝世,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有關法規火化,而不是他祖先的遺體所採取的土葬。火化後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1980年5月29日,即溥儀去世13年後,中國政府為溥儀舉行了追悼會。在1995年的1月26日,溥儀的遺孀獲准將他的骨灰入葬位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華龍皇家陵園位於河北省易縣清西陵崇陵旁邊,距離崇陵後圍牆僅200米,華龍陵園是一個由個人經營的商業性的公墓。

溥儀生前就有入土為安的願望,清西陵也是溥儀生前就確定了的葬身之所。溥儀葬入此陵園,是他的第五個妻子李淑賢的精心安排,也是由他的妻子李淑賢親自主持辦理的。

1997年6月9日李淑賢女士去世。

特赦溥儀

1956年11月15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届二中全會上講話,進一步發揮了他那篇《論十大關系》的基本觀點,明確提出溥儀等人是“大蔣介石”,對他們處理管道,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簡單地處决。他說:“那些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惡霸、反革命,你說殺不殺呀?要殺。我們殺的是些小‘蔣介石’。至於‘大蔣介石’,比如宣統皇帝、王耀武、杜聿明那些人,我們一個不殺。但是,‘小蔣介石’不殺掉,我們這個脚下就天天‘地震’,不能解放生產力,不能解放勞動人民。所以,對反革命一定要殺掉一批,另外還提起來一批,管制一批。”

從這以後,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3年時光。其間,他認真進行改造,或者在東北各地參觀遊覽,或者專心寫前半生的自傳,或者在高牆內的醫務室以及房前屋後參加輕微勞動,在這和風細雨的改造生活中,溥儀倍感溫馨,他把監獄當做自己的家了。

1959年盛夏,在北京的中央會議上,毛澤東聽取了關於國民黨戰犯和偽滿蒙戰犯的學習改造情況報告後非常滿意,隨即研究了這些戰犯的處理問題。之後,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建議,提出在慶祝建國10周年之際,對於一些確已改惡從善的戰爭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宣佈實行特赦。

9月17日,第二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建議通過了關於特赦確實已改惡從善的罪犯的决定。隨後,劉少奇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特赦令。

特赦,意味著不經起訴而出獄。對於這兩個字,溥儀和其他人一樣為之激動、振奮,他細細地體會著毛澤東的建議,玩味著那洋溢於字裡行間的幾乎是不可理解的大度與寬宏。他在一份手稿中寫下這樣一段話:“特赦,是誰提出的呢?是共產黨中央。建議要赦的是誰呢?是過去對人民犯下滔天大罪、屠殺無數共產黨員的國民黨反動派和漢奸,是帝國主義的幫兇分子。建議的署名者毛澤東主席,他的妻子、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就是被國民黨殺害的,他的兒子犧牲在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瘋狂侵略戰爭中……”

然而,對首批特赦,溥儀卻不報多大希望,他說:“有誰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惡嚴重,論表現我也不比別人强。我還不够特赦條件。”不但溥儀自卑,別人的看法也差不多,都認為只有官小的、罪惡小的,才有可能首先被特赦。

1959年12月4日上午,撫順戰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戰犯大會隆重召開。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讀給特赦人員的通知書。溥儀怎麼也不會想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書——1959年度赦字001號”,換句話說就是國內得到特赦的第一名戰犯,竟是自己!

首批特赦溥儀,不但出乎其本人的意料,出乎同監戰犯的意料,似乎戰犯管理所的幹部,乃至更高層的負責同志,開始的時候也沒有後來的種種認識,正是毛澤東在研究戰犯處理問題的彙報會議上,首先提出了溥儀的名字,並認真聽取了有關情况以及溥儀本人學習改造的情况,據此作出了第一個特赦溥儀的决定。

新中國公民

1959年12月4日,溥儀獲得特赦。他親眼看到:二妹已經創辦了一個街道托兒所,二妹夫擔任郵電部門的工程師;三妹夫婦正在區政協參加學習;四妹在故宮檔案部門工作;六妹夫婦是一對畫家;七妹夫婦是教育工作者;四弟是小學教師。

當然,溥儀能够與弟弟、妹妹們相處好,也經歷了一個過程。在一次周總理參加的座談會上,載濤、溥儀及其弟弟、妹妹們也都應邀出席。周總理看到載濤與溥儀的幾個妹妹坐在一起,而溥儀卻單個坐在一邊,便開玩笑說:“好啊,你們還把他當皇帝啊?”載濤趕緊召集大家與溥儀坐在了一起。談話中,周總理特別表揚了剛剛出席人民大會堂群英會的七妹,但同時又循循善誘地說:“溥儀剛有進步,你們要幫助他。一個家族要爭取先進,幫助落後。先進和落後總是有的。你們家族中也是這樣。後進的要向先進學,先進的也要把幫助落後的當作自己分內的事。”七妹從談話中,悟出了周總理的深情和期望。她改變了原來的成見,决心幫助大哥一起進步。

載濤欣喜地向溥儀介紹了家族的第三代。在載濤家裡,溥儀親眼看到,十幾比特紅領巾擁滿了七叔的屋內屋外。在他的子侄中,一些已成為青年,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洪流中,他們中有工人、幹部、醫生、護士、教師、汽車司機,還有為祖國立下功勳的志願軍英雄戰士。其中,有些加入了共產黨、共青團的先進行列。溥儀還見到了家族中的一些老人,他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過上了安定、美滿的生活,有的還被邀為地方政權的代表,參與協商黨和國家的大事。[1]

最後一段婚姻

1962年4月30日,位於南河沿的文化俱樂部大廳裏喜氣洋洋,一對新人要在這裡舉行婚禮。新郎是曾經的末代皇帝溥儀,新娘是朝外關廂醫院的護士李淑賢。來自統戰部、全國政協的衕誌,以及溥儀的家人、同事一百多人參加了溥儀的婚禮。溥儀身穿筆挺的中山裝,鄭重地拿起提前擬好的發言稿,發表了長長的致辭。溥儀說,之所以選在這一天舉行婚禮,是因為第二天是勞動人民的節日。

就這樣,末代皇帝的最後一段婚姻開始了。其實,溥儀早就想找個伴侶,開始一段新生活。主動給他介紹對象的人也不在少數。就連毛澤東也非常關心他的個人問題,在接見溥儀時毛澤東風趣地問:“你還沒有結婚吧?‘皇上’不能沒有娘娘喲,你可以再婚嘛!”但找一個合適的伴侶對於溥儀而言並不容易。剛剛回京三個月,七叔載濤就給他介紹了比特張小姐。這位小姐穿著入時,還熱情地請溥儀跳舞、抽烟。但當溥儀知道她父親以前是醇親王府的僕人,曾深受皇恩時,兩人的交往戛然而止。

婉容有比特表妹人稱王大姑娘,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直到50歲還是單身。此時,她也對溥儀產生了興趣,又是請他吃飯,又是約會,令溥儀不勝其煩。一比特過去的隨侍想“攀龍附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溥儀,也被溥儀拒絕了。他說:“他們要嫁的是那個‘皇帝’,不是我這個普通百姓。”

大家看出來了,跟清貴族沾邊的溥儀是一概不要,他要找的是一個新社會的新女性。1962年1月,他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道:這些日子裏,不少人為我找對象。屈指算,已然說了七八個對象,還沒有看好。等我說妥了對象,一定告訴你。可見,溥儀想找一個合適的對象,並不是件容易事。恰好,這天同為文史專員的周振强拿著一張照片來到辦公室,說是人民出版社編輯沙曾熙托他給照片上的女子介紹個對象,照片上的女子正是李淑賢。看了照片溥儀很感興趣,當他得知李淑賢還是名護士時,就更滿意了。幾天後,在周振强和沙曾熙的引薦下,溥儀和李淑賢見面了。

晚年,李淑賢向曾經是她鄰居的賈英華回憶,聽說老沙給自己介紹的對象竟是“小宣統”,李淑賢嚇了一跳。她本來不打算見,但在老沙的再三勸說下,她還是懷着姑且一試的心理去了。[2]

令人遺憾的是,因為身體原因,沙曾熙老先生不能接受記者的採訪,但在前兩年的一次電視採訪中,他曾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那次約會的情景。沙曾熙回憶:“李淑賢告訴溥儀,自己是1925年生人,今年37歲。溥儀說:‘你很年輕嘛,我今年55歲了,我們年齡相距這麼大,是不是會影響以後談到婚姻?’李淑賢說:‘主要看感情,年齡不是主要的問題。’”就這樣,兩個人的感情,進展神速。不久,溥儀就成了李淑賢家的常客。起初,院裡的人不知道溥儀的身份。直到有一次,他到鄰居李欧巴桑家閒聊,大家才知道他原來是“小宣統”。結果,鄰居們都擁來看“皇上”。後來,他索性叫李淑賢帶著自己去各家串門。令李淑賢感到吃驚的是,溥儀跟誰都能聊一陣兒,大人小孩都喜歡跟他打招呼,大家都說他沒架子。

對於李淑賢,溥儀更是百般呵護。有一次,他們約在全國政協門口見面,可陰差陽錯地走差了。跑了一大圈,溥儀才找到李淑賢。一見面,他竟激動地把李淑賢抱住了。溥儀率真的行為引來行人的注目,他自己也咧著大嘴笑得像個孩子。在李淑賢的印象裏,談戀愛的幾個月裏,溥儀只發過一次火。有一次閒聊中,溥儀向李淑賢談起了他曾經的四個妻子。溥儀說,他對妻子們很不好,不高興就長時間不搭理,根本談不上什麼感情,還給第四個妻子李玉琴訂過一個二十一條,包括從思想深處服從皇上,一切行動必須順從皇上意旨,任何事情均不能擅自處理;奉守“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一生對皇上忠誠;只許皇上對玉琴不好,玉琴不得對皇上變心;甚至還有見皇上不可愁眉苦臉……稀奇古怪,名目繁多。聽罷,李淑賢半開玩笑地說:“以後你對我總不能這樣吧?”誰知這句玩笑話,竟觸痛了溥儀敏感的神經,他惱怒地說:“你不知道我是經過改造的?如果咱們不能做永久夫妻,就做永久的朋友吧。”說完溥儀竟拂袖而去了。不過,沒過兩天溥儀忍不住思念,又坐到了李淑賢的小屋裏。李淑賢這才知道,對於那個曾經高高在上的皇帝,溥儀心中是多麼的厭惡。婚後,溥儀對李淑賢的關心一如既往。當時做過溥儀家管片兒警察的史育才曾回憶,那時候經常能看到溥儀站在汽車站接李淑賢回家的情景。

植物園研究員盧思聰記得,溥儀第一次把李淑賢帶到植物園時,誇張地邁前一步,隆重地指著李淑賢向大家介紹:“這是我愛人。”

範增興也記得,有一次他們約在北京展覽館看電影,溥儀與李淑賢挎著胳膊就來了。“那時候,我們年輕人談戀愛還偷偷摸摸的,當眾不敢把手。”範增興打趣溥儀:“溥先生,你可真時髦啊!”溥儀開心地哈哈大笑。

曾有一比特英國記者在溥儀再婚後採訪他。當記者得知,皇帝居然和一個職員的女兒結了婚,大吃一驚。他說:“這在英國是無法想像的。”溥儀回答:不僅英國人難以理解,在中國的過去也無法做到。如今我與平民女兒的結合變成了現實,因為社會已不是從前的社會了,我也不是那個皇帝了,而是一名中國公民。

集體皇帝
“我同其他中國人民一樣,是一個‘集體皇帝’”。

1964年對於溥儀而言是最快樂的一年。這一年,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幾經删改終於付梓;他攜妻子參加了全國政協組織的參觀團,親眼看到了新中國成立十年來的建設成果;更重要的是,他成為了一名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12月30日,溥儀手持紅色封皮印著燙金字的出席證,出現在全國政協四届一次會議的大廳裏。這是他第一次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參加會議。會上,溥儀做了發言,通過現存的發言稿可以看出他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他說:“今天,我能够作為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一個成員在這裡發言,心情非常激動……最近,有許多外國記者訪問我,他們覺得像我這樣的人,能够在新中國存在,是個奇迹。不但生存,而且生活得很好,更使他們迷惑不解。在我們的社會,確實出現了這樣的奇迹:把戰爭罪犯改造成新人!”

第二天的《人民日報》中一篇名為《政協四届首次會議繼續舉行大會七十二比特員作了發言或書面發言》的消息中列舉了溥儀的發言。

作為一名曾經的政治人物,溥儀對於政治生活的熱情,也是旁人無法想像的。他的遺孀李淑賢曾向《末代皇帝的後半生》一書的作者賈英華回憶,1963年3月的一天,溥儀下班回家對李淑賢說:“小妹,明天一早我要去投選票。”李淑賢告訴賈英華,每當溥儀心情特別好的時候,都會稱她為“小妹”,可見那天他特別高興,以至於一宿都沒有睡好。第二天天不亮,溥儀便梳頭洗臉打扮起來,早早趕到政協大院集合。一個曾經當過皇帝的人,居然對參加公民選舉看得這麼重,這讓李淑賢非常驚訝。其實,這已經不是溥儀第一次參加選舉了。1960年還在植物園勞動時,溥儀就隨同事們參加了所在的四季青鄉第四届人民代表選舉。開始,植物園的領導對於溥儀能否參加選舉頗為猶豫,為此他們還專門請示了中國科學院。沒想到,溥儀的選舉權問題竟一層層報到了周總理那裡,周總理派人打電話到植物園說:“溥儀特赦後就是公民了,怎能沒有公民權呢?”此後,溥儀一直懸著的心,終於踏實了。

1960年11月26日,他鄭重其事地穿上了會見外賓時才穿的中山裝,在與同事們一起投下選票時,他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3、兄弟姐妹


弟弟妹妹

溥儀有三個弟弟,七個妹妹,分別如下:

二弟溥傑(1907年—1994年),字“俊之”。娶嵯峨浩,生兩女,享年88歲。

大妹韞媖(1909年—1925年),嫁郭布羅·潤良,無子女,享年17歲。

二妹韞和(1911年—2001年),改名“金欣如”;嫁鄭廣元,生一子三女,享年91歲。

三妹韞穎(1913年—1992年),改名“金蕊秀”;嫁郭布羅·潤麒,生三女,享年80歲。

四妹韞嫻(1914年—2003年),改名“金韞嫻”;嫁趙琪璠,生一對子女,享年90歲。

三弟溥倛(1915年—1918年),四歲夭折。

五妹韞馨(1917年—1998年),改名“金蕊潔”;嫁萬嘉熙,生三子一女,享年82歲。

四弟溥任(1918年—2015),字“友之”,改名“金友之”;娶金瑜庭,生三子兩女,享年96歲。

六妹韞娛(1919年—1982年),字“芯多”,改名“溥韞娛”;嫁王愛蘭,生一子四女,享年64歲。

七妹韞歡(1921年—2005年),字“芯笑”,改名“金志堅”;嫁喬宏治,生兩子一女,享年85歲。

堂兄弟

愛新覺羅·溥聰。

愛新覺羅·溥儁,光緒大阿哥。

愛新覺羅·溥侗,民國四公子之一。

愛新覺羅·溥佐,書畫家。

愛新覺羅·溥偉,清末恭親王,溥儀皇位的主要競爭對手,光緒末期三太子之一。

愛新覺羅·溥儒,書畫家。

愛新覺羅·溥伒,書畫家,光緒末期三太子之一。

愛新覺羅·善耆,清末肅親王,川島芳子之父。

4、情感生活


溥儀選妃時,一共看了四個人的照片,他覺得“每位都有個像紙糊的筒子似的身段……實在也分不出俊醜來”。婉容成為皇后,把文繡擠成妃子,是皇太妃鬥爭的結果。婉容猜嫉、排擠、詛咒文繡,雖然得逞,卻使溥儀心生反感。其後婉容與下人李體育、祁繼忠私通並生下一女,此令溥儀大為惱怒,讓人將新生兒填進鍋爐燒化。後來,婉容由於吸毒導致病弱不堪,於日本投降的第二年(1946年)病死在延吉。

文繡不到十四歲就來到溥儀身邊當“宮妃”,後來文繡衝破禁錮,歷經艱難,與溥儀實現離婚。這種“休夫”的膽氣和行為,在中國封建史上恐怕是唯一的例子。《我的前半生》中首次披露“文繡離婚與清室立約”的圖片。

溥儀為了懲罰婉容,把新貴人譚玉齡“像一隻鳥似的養在宮裏”。後譚玉齡因其天真直率的性格,贏得溥儀好感。譚玉齡的突然病死,到底是得傷寒而死,還是為關東軍所害,至今還是個謎。《我的前半生(全本)》中披露了溥儀在譚玉齡照片背後的題字“我的最親愛的玉齡”。

福貴人李玉琴,是溥儀堅決不要日本血統妻子的產物。李玉琴曾經在關東軍大崩潰時,與溥儀一起共同逃亡。後來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期間,李玉琴曾多次探望溥儀,通了許多信件。最後,李玉琴還是向溥儀提出了離婚。

婉容、文繡是合法而有名份的皇后、皇妃,且同時入宮,生活內容交叉。譚玉玲和李玉琴是溥儀在偽滿當“康德皇帝”時期册封的偽貴人,我們雖然不能承認她倆在偽宮中的名份,卻不能不把這兩位女士看作是溥儀的妻子。還有溥儀特赦後戀愛結婚的妻子李淑賢。這幾比特女士,卻共同經歷了溥儀生平中那一段翻天覆地的歷史巨變。

作為清朝的皇后和皇妃,作為按清朝禮儀制度册立的偽貴人,她們的婚姻家庭生活不能不表現清朝的遺風,不能不留有愛新覺羅皇族的深深印痕,婉容、文繡和譚玉齡都出身名門望族,在清朝是被認為具有“高貴血族”的女性;李玉琴雖然生在平民之家,卻曾長期生活在破落的皇族家庭裏,她們是在中國興旺了將近三百年而終於走向衰亡的愛新覺羅皇族的最後一批代表人物,我們研究皇族的敗落,她們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證。

作為具有皇帝身份的男人的妻子,她們都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幫助丈夫實現清朝帝國的中興而做了種種努力,同時也在實踐中逐步認清了日本軍閥的嘴臉。婉容在鬼域中掙扎過,文繡因政治裂痕而跟溥儀分手,譚玉齡在枕邊給丈夫講述日寇的殘暴,李玉琴在溥儀受日本窩囊氣的時候給他唱歌、講故事……她們生活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和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在她們的生命的行事曆上寫下了日本導演偽滿的事實。

作為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后、皇妃、“貴人”和妻子,她們各自的生平道路都交叉在溥儀人生途程的最本質、最深刻的一段上,所以從她們的經歷中不但能找到最真實、最可靠、與普通人一樣食人間煙火的溥儀,而且能找到擅於在複雜形勢中變幻臉譜的溥儀的真正政治面孔。囙此,研究溥儀的生平也離不開他的五位妻子的生平。作為具有某方面典型意義的婦女界名人,她們的喜悅和哀怨,她們的理想和結局,無不可以歸放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當中,婉容、文繡和譚玉齡都是從血淚中走過來的,一個瘋了,一個跑了,一個死了。她們的悲劇既是由封建社會道德觀念釀成,也是外來侵略勢力刺激、催化的結果,囙此不能說這只是一些弱女子的個人悲劇而是民族歷史上一幕軟弱怯懦、任人宰割的悲劇。李玉琴因與溥儀保持婚姻關係的十二年橫跨兩個時代,她才在經歷痛苦與坎坷之後被新中國改變了命運;李淑賢則是作為公民的妻子而給溥儀送終的,雖說少點了夫妻的生活,但夫婦間溫馨的感情構成一幕永恒的喜劇,被這喜劇折射著的,當然是全新的時代、全新的社會和全新的觀念溥儀被特赦之後,作為普通公民的溥儀與普通公民李淑賢結婚。這是溥儀最後一比特夫人,這段婚姻一直延續到了溥儀去世。

五任妻子分別是:婉容、文繡、譚玉齡、李玉琴、李淑賢。

本文標題: 溥儀是誰?他有什麼事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922107626487
相关資料
伏羲是誰?他有什麼過人之處?
伏羲,華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亦是與女媧同為福佑社稷之正神。風姓,又名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史記中稱伏犧,在後世與太昊、青帝等諸神合併,在後世被朝廷官方稱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一說。伏羲是古代傳說中的中華民
標籤:
女媧是誰?有哪些生平事蹟?
女媧,據考古出土的文物遺址、遺跡和彩陶紋飾提供的史前人類與洪水抗爭及對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資訊,究其歷史文化根源,在於原始母系社會女性崇拜觀念的遺傳。女媧的陵墓古史也有記載,但說法有別。
標籤: 女媧 文化 伏羲八卦 楚辭 山海經 讀書
神農是誰?生平有哪些貢獻?
神農氏,因為他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見各種植物在肚子裏的反應。神農氏是我國原始社會時期一比特勤勞、勇敢、睿智的部落首領,他是中華民族之祖、農業之祖、醫藥之祖、商貿之祖、音樂之祖等,對中華文明有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被後世尊稱為“三皇”之一。
標籤: 炎帝 神農嘗百草 帝王世紀
貸款買房子用公積金貸款好還是商貸好
建議選擇公積金貸款。1、公積金貸款利率遠低於同期的商業貸款利率。
標籤: 公積金 住房公積金貸款 貸款 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