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病理診斷,而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理療目的的方法,從性質上來說,它是一種物理的治療方法。從按摩的治療上,可分為保健按摩、運動按摩和醫療按摩。

1、名詞解釋


概念

運用手、指的技巧,在人體皮膚、肌肉組織上連續動作來治病,這種方法,叫做按摩療法。

中國史記上記載先秦時名醫扁鵲,曾用按摩療法,治療虢太子的屍厥症。秦代到今已兩千多年,可見按摩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歷史了。中國最早的按摩專著,當推《黃帝按摩經》(十卷,見《漢書·藝文志》),可惜早已失傳。但現存的古典醫書《黃帝內經》在許多地方談到按摩:如《血氣形志篇》、《异法方宜論》等。古代很早就已掌握用按摩療法來治療肢體麻痹不仁、痿症、厥症、濕症和寒熱等症。

歷史

按摩是中國最古老的醫療方法。按摩,又稱推拿,古按摩稱按磽(指按摩矯捷,舒暢筋骨)、案杌(案,通按;杌,通玩。案杌,即按摩)等,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鬥爭中逐漸總結認識和發展起來的。

在原始社會,原始人在生產勞動時或與野獸搏鬥中,必定有一些外傷發生。出現疼痛,他們自然地用手去撫摸,按揉逐步收到效果;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損傷出血時,人們便本能地用手按壓以止血;當損傷使局部部位隆起時,人們又本能地通過撫摩、揉動使隆起變小或消失,從而緩解了腫痛。另外人們發現,用石片等刮擦某些部位能緩解一些特定的病痛,人類本能地重複應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撫摸按揉手法,經過時間的延續,這些手法得到發展和積累。在長期的認識實踐過程中,按摩逐漸從無意識的偶然動作演變成為人們自由運用的系統的治療方法。約在幾千年前,我國祖先就為按摩奠定了基礎,並逐步形成我國的按摩學科。

從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可以發現,早在西元前14世紀,就有“按摩”的文字記載。在中國古代文獻《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說:“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藥……而以橋引、案杌、毒熨等法”。這些記載中的“案杌”、“橋引”都指的是按摩。

春秋戰國及其以前時期,《莊子》、《老子》、《旬子》、《墨子》等著作也提到了鍛煉及自我按摩的方法。《周禮疏》中記載的扁鵲治癒虢太子屍厥的醫案,不僅說明這種綜合性治療產生的奇特效果,而且說明按摩在臨床應用中的重要作用。

秦漢時期出現了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典--《黃帝內經》,共36卷162篇,其中《素問》9篇論及按摩,《靈樞》有5篇論述按摩。《黃帝內經》不僅記載了按摩的起源,而且指出了按摩的作用和應用,對按摩療法有了較為具體的論述,為後世繼承和發揚按摩奠定了理論基礎。《素問·血氣形志篇》說:“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指出了經絡不通,氣血不通,人體中的某個部位就會出現疾患,在治療上可以用按摩的方法疏通經絡氣血,達到治療的作用。《黃帝內經》中曾有按摩工具的記載,《九針》中的“圓針”,既用於針灸,也用於按摩,常配合使用。秦漢時期,按摩已經成為人民醫療上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皇帝岐伯按摩十卷》(已佚)在此時期問世。《內經》中曾有按摩工具的記載,《九針》中的“圓針”,既用於針灸,也用於按摩,常配合使用。

在三國時期,開始形成按摩與導引、外用藥物配合應用的方法,出現膏摩、火灸。名醫華佗曰:“傷寒得始,一日在皮膚,在膏摩火灸即愈。”他還根據虎、鹿、熊、猿、鶴是動作,創造了最早的按摩導引術--五禽戲。

魏、晋、隋、唐時期,設有按摩科,又相應建立了按摩醫政。《隋書.五官志》中有按摩博士2人的記載,這說明隋代已設有按摩博士的官職。《舊唐書.職官志》載有按摩博士1人,保健按摩師4人,按摩工16人,按摩生15人。按摩博士在保健按摩師和按摩工的協助下,知道按摩生學習按摩導引之法,開始了在官府重視下有組織地開展按摩教學活動。此時有按摩專著問世,如《按摩導引經十卷》。隋代的《諸病源候論》,每卷之末均有導引按摩之法;《千金要方》雲“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鹵上及足心,甚逼風寒。”;《唐六典》曰:“按摩可除八疾,‘風、寒、暑、濕、饑、飽、勞、逸’”。在這一時期,已經基本上形成了系統的按摩療法。

宋、金、元時期,按摩療法得到了進一布的發展。這時,不僅按摩其治療範圍擴大了,而且還將按摩用於婦科催產。宋代龐安時“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有民間孕婦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撫摩,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嚀間生一男子。”這說明當時按摩對處理難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到了明代,太醫院將按摩列為醫政十三科之一。隨著按摩的進一步發展,許多按摩專著相繼問世,以小兒推拿方面的專著居多,如中國現存最早似的小兒按摩書籍《小兒按摩經》及《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小兒推拿秘訣》等。

清代,“崇儒尊道”的封建禮教佔據統治地位,認為按摩“有傷大雅”,屬勞力者的“賤技”,系非“奉君之道”,遂使按摩術遭到政府的冷落。但由於按摩療效顯著,故在民間仍有發展,特別是小兒推拿比較盛行。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的小兒推拿專著,如熊應雄的《小兒推拿廣意》、駱如龍的《優科推拿法》、錢懷村的《小兒推拿直錄》、張振鈞的《厘正按摩要術》、夏雲集的《保赤推拿法》等。這一時期對傷科病也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在《醫宗金鑒》中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為傷科八法。隨著經驗的豐富,在理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按摩的治療法則和適應證也有可較為系統和全面的論述。

國民政府崇尚西醫,1929年提出“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之障礙”的方針,又在1936年提出“國醫在科學上無根據”,一律不許執業,從而排斥了中醫的社會地位,按摩更被人們視為醫家小道。於是,從事按摩行業者寥寥無幾。與此相反,巫神之道卻趁機行事,假借按摩手技為其說教塗脂抹粉、故弄玄虛,嚴重歪曲了按摩療法。真正的按摩療法僅僅停留在家傳口授的窘地。

1949年以後,各地辦起了按摩推拿學校、專科醫院。按摩推拿的治療範圍包括了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疾病。同時還開展了按摩作用和治病機理的初步研究,以及按摩推拿歷史文獻的整理工作,出版了《按摩療法》、《中醫推拿講義》、《中醫按摩學簡編》、《中醫按摩髒腑圖點穴法》、《新推拿十八法祥解》等按摩專著。

20世紀70年代末,進一步重視中醫的發展,其中按摩教育和醫療機構也紛紛建立或恢復。上海、北京、河南、陝西、山西等市相繼恢復興辦了按摩學校,一些中醫院校增設了針推系,培養了數已千計的按摩人才。1980年代,長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新疆中醫學院、北京聯合大學,相繼開辦了盲人按摩大專班和本科班。1990年代,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成立了中國盲人按摩中心對盲人保健按摩和醫療按摩實施規範化行業管理。

2、按摩分類


從按摩的內容上,可分為醫療按摩、保健按摩、運動按摩。

醫療按摩

又稱推拿療法,是中醫外治療法之一,也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主要應用按摩以達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療法。除治療外科病(即傷科按摩)外,還可治療內科疾病(婦科、內科、兒科等),對於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發育性疾病療效甚好。

現時從事醫療按摩的主要是盲人按摩醫院、盲人按摩診所,以及中醫院下設的按摩理療科。

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是指醫者運用按摩手法,在人體的適當部按摩比特進行操作所產生的刺激資訊通過反射管道對人體的神經體液調整功能施以影響,從而達到消除疲勞,調節體內資訊,增強體質,健美防衰,延年益壽的目的。

保健按摩施術手法很多,如常用的表面按摩法、揉捏池頸法、棉布摩擦法、背腰部的法、拍打法、四肢抽抖法等,它動作輕柔,運用靈活,便於操作,使用範圍甚廣,不論男女老幼、體質强弱、有無病症,均可採用不同的施術手法,進行保健按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准的逐步提高及人們的健康的需要,各種保健按摩服務行業應運而生。如國內的保健按摩、小兒保健按摩、美容按摩、减肥按摩、國外還有旅遊按摩、情景按摩、寵物按摩等。現代保健按摩許多借助按摩器械,廣泛用於家庭生活中!

運動按摩

體育與衛生相結合,兩者必將相互促進和發展,按摩在體育運動中的應用,也就隨之發展,並逐漸形成了運動按摩。

運動按摩是以調整和保護運動員良好的競技狀態,增進和發展運動員潜在體能,達到運動成績為其目的。近年來,國內外的一些實踐表明,它為創造優异的運動成績所起的作用和意義已越來越顯得重要了。

1.運動前按摩

體育運動一般分為運動訓練和運動競賽,在這些活動之前進行的按摩,稱為運動前按摩。它能促使人體的神經、肌肉、關節、內臟器官和心理情緒動員起來,以適應即將面對的運動的和心理的負擔,從而預防傷病菌,提高體力,發揮積極的作用。

2.訓練前按摩

運動訓練前的按摩,要求幫助運動員提高訓練工作的能力;幫助促進身體素質的發展,有得於預防疾病,促進人體各系統的器官都動員起來,以適應即將參加的運動活動。在具體操作上,必須根據運動項目的特點,以及運動員的個體特點進行。一些能量消耗較多的運動項目,中長跑、游泳、自行車、籃球、足球、排球等,如採用按摩的方法,來代替需要消耗部分能量的準備活動,這就為運動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3.賽前按摩

運動競賽前的按摩,名賽前按摩。通常在起賽前15~30分鐘完成。有時,當運動員在接到競賽的通

知時,就出現了賽前狀態,有的人會出現不良情况,需要進行醫學處理,這就是說,需要在競賽前若干天就進行按摩。例如,競賽前,運動員過分緊張,晚上不易入睡或入睡後多夢易醒,或惡夢不安等,影響運動員的睡眠休息。由於夜不得眠,出現白晝精神不振,煩躁不安,食欲不佳等症狀。這將影響運動員參加競賽時所必須的良好競技狀態。出現這種情況時,就應該進行鎮靜安眠的按摩。

若失眠的時間較長,症狀更劇的運動員,在用上法按摩之外,還要按摩氣沖穴,掐、揉神門穴,掐行間穴等。所有這些刺激,用力都不要過重,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度。通常要進行20分鐘,或更長的時間。起賽前狀態,運動員在起賽前過度興奮,坐立不安,情緒激動,脈搏升高,呼吸迫促,甚至出現多尿,動作的準確性和協調性也受到不良影響,其結果是妨礙運動科技水准的充分發揮。

4.運動後按摩

激烈的運動訓練或競賽之後,運動員的神經、體液、迴圈、呼吸、消化、代謝和酸堿平衡等方面,都要發生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一時破壞了機體內環境的平衡。但它很快又達到新的平衡,這個新的平衡,通常都標誌著機體工作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內環境各機能系統達到平衡的過程中,有時出現遲緩環節,一般的表現有:精神過度緊張,失眠,肌肉緊張,疲勞等。運動後的按摩,可以促使這些現象消除,加速內環境達到新的平衡,加速提高對運動負荷的能力,加速完成對後面運動負荷的準備。

運動後按摩所採用的手法、用力的大小、時間的長短等,均應根據運動員的體質、性別、運動項目的特點,特別是要求根據運動後反應出來的情况(如頭昏脹、欲嘔、四肢乏力、肌緊張、失眠等)來决定。需要遵守個別對待的原則,不可千篇一律。我們通常採用的手法,有撫摩、揉捏、推壓、振動和抖動等。對體質強壯,肌肉戚豐滿者,按摩力量應當重些,時間應當長些;反之,用力則要輕些,時間應當短些。運動員在十分疲勞的情况下,常採用經穴按摩,其手法是按、壓、分、揉、掐、推等,以疏通氣血,內外通達,平衡陰陽,使運動能力得到較快的恢復,並有所提高。

運動後的全身按摩:通常是一週一次的進行。在訓練後休息1~2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後進行。最好是在溫水浴後,在溫暖、清靜的室內進行。運動員舒適地躺在床上,裸露被按摩的部位,依照胸、腹、上肢、下肢的次序。順血液和淋巴回流的方向進行按摩。使用揉捏、推壓、搖晃、抖動等手法,用力是由重到輕。同時根據各個部位的疲勞情况,循經取穴。施行揉、撚、推、掐等手法,以調和氣血,更快地消除疲勞。如按摩進行到運動員快要入睡,應停止按摩,給被按摩者輕輕蓋上被子,以防止感冒。運動員睡醒之後,便會精神飽滿,全身舒適。

特點

按摩簡單易行,不需要什麼特殊設備,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經濟實惠,健康生活。

按摩根據其作用主要分為保健類按摩和休閒類按摩和治療類按摩三大類,保健類按摩主要目的是恢復肌肉神經的活力,擺脫亞健康狀態,提振精神。典型的有中式按摩,日式指壓按摩,泰式按摩,足部按摩等;治療性按摩主要是治療一些肌肉神經的損傷,配合火罐,刮痧,艾灸等傳統中醫手段,經過一定得療程,達到康復和好轉的目的,目的是強調治療後的效果,促進機體恢復的目的。典型的有中醫推拿手法,整骨按摩等。對技師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要求較高。休閒型按摩:主要強調對人體精神的放鬆,除按摩手法外,強調人對視,聽,嗅等感覺氛圍的整體影響,通過柔和舒適的裝潢,燈光,優美的音樂,和輕新芳香的空氣,營造一種高雅舒適的氛圍,是歐美國家人士和商務活動的首選:典型的有歐式精油按摩。

優點

按摩的優點很多,容易學習。操作簡便,經濟實用,還可代替藥物。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後,可使精神振奮,起到興奮劑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靜下來,起到鎮靜劑的作用。

由於按摩有利於循環系統和新陳代謝,對於一般慢性病或身體過度虛弱的患者,是比較安全可靠的。對於不便吃藥的孩子,按摩可增强小兒體質,起到預防保健作用。對於某些複雜疾病,還可配合針灸、藥物治療。但是,對於一些急性的或高燒的傳染病,或臟器有病變,如傷寒、肺炎、肺結核等,按摩只能起配合作用。如果患有腫瘤,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腸穿孔、膽道蛔蟲引起的膽囊炎等,發病凶急,應速去醫院急診。

適應症

按摩治療的範圍很廣,在傷科、內科、婦科、兒科、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方面都可以適用,尤其是對於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療效較好。

外科按摩學

治療範圍包括上肢部傷筋(肩關節周圍炎、肱骨外上踝炎、腕關節扭傷、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等)、脊柱部傷筋(落枕、頸椎病、胸椎小關節錯縫、胸脅迸傷、急性腰扭傷、慢性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後關節紊亂症等)、下肢部傷筋(梨狀肌綜合征、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踝關節扭傷、跟痛症等)等。

內科按摩學

治療範圍包括心腦系病症(不寐、中風後遺症等)、脾胃腸系病症(胃痛、泄瀉、便秘等)、肝膽系病症(脅痛等)、其他病症(頭痛、口眼渦斜、青少年近視、兒童弱視、兒童多動症、兒童自閉症、兒童抽動症、焦慮症、憂鬱症等)等。再生障礙性貧血

婦科按摩學

治療範圍包括月經病(月經不調、痛經)、帶下病()、產後病(乳癰等)、婦科雜症(乳腺小葉增生、更年期綜合症)等。

兒科按摩學

治療範圍包括感冒、發燒、咳嗽、厭食、疳積、嘔吐、腹瀉、便秘、遺尿、夜啼、肌性斜頸等。

傳統按摩與電指按摩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按摩也與時俱進。現時,除傳統的按摩外,還產生了新的按摩管道——電指按摩。這種按摩管道療效更加明顯。

3、一般注意事項


1.按摩者的雙手應保持清潔、溫暖、指甲應修剪,指上不戴任何裝飾品,以免損傷被按摩者的皮膚。

2.為了按摩順利進行,取得良好的效果,按摩者的體位應便於操作,被按摩者的肌肉應充分放鬆。

3.全身按摩時應注意操作方向,要順著血液和淋巴液回流的方向。

4.按摩時,要注意順序,用力要由輕到重,再逐漸減輕而結束。

適應

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前頭後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疼痛)。顏面神經麻痹、顏面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滑囊腫痛和關節强直等症。

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症、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慢性腹瀉、遺尿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症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症

手法分類

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症。此外,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某些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主要手法

4、常見手法


按摩手法大致分為7類:

1.擺動類手法:一指禪推法、各種振法、各種揉法、各種抖動法等。

2.摩擦類手法:推法、運法、擦法、刮法、搓法、摸法、梳法等。

3.擠壓類手法:按、點、壓、掐、捏、抓、彈法等。

4、叩擊類手法:各種拍法、擊法、點穴法等。

5.運動關節類手法;各種搖法、板法、伸屈法、端法、頂法等。

6.複合類手法:推摩法、按揉法、振顫法、點按法、牽抖法、旋轉法、搖按法等。

7.特定手法:胸外心臟按壓法、背法、踩躋法等。

按摩的常用十七種手法: 1.推法2、擦法3、揉法4、揉捏法5、搓法6、按法7、摩法8、拍擊法9、抖法10、運拉法11、拿法12、滾法13、刮法14、掐法15、彈筋法(提彈法)16、拔法(分筋法)17、理筋法(順筋法)

推法

用手或掌等部分著力於被按摩的部位上,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為推法。輕推法具有鎮靜止痛,緩和不適感等作用,用於按摩的開始和結束時,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間。重推法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整複,活血散瘀,緩解痙攣,加速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於按摩的不同階段。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指或掌等部位著力於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據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推法和重推法。選定力度後進行單方向的直線推動。一般推3~5次。

(二)動作要領

1.輕推法時用的壓力較輕;重推法時用的壓力較重。作全掌重推法時,四指併攏,拇指分開,要求掌根著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時可用另一手掌重疊按壓於手背上,雙手同時向下加壓,沿著淋巴流動的方向向前推動。

2.指、掌等著力部分要緊貼皮膚,用力要穩,推進的速度要緩慢而均勻,但不要硬用壓力,以免損傷皮膚。

擦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緊貼在皮膚上,作來回直線的摩動為擦法。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鎮靜止痛,能提高皮膚溫度,增强關節韌帶的柔韌性等作用。輕擦法多用於按摩開始和結束時,以減輕疼痛或不適感。重擦法多插用於其他手法之間。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手掌、大魚際、小魚際或掌根部位著力於皮膚上。

2.根據力量大小選擇輕重手法作來回直線的摩動。

(二)動作要領

1.操作時腕關節要伸直,使前臂與手接近相平,以肩關節為支點,帶動手掌作前後或左右直線往返擦動,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壓力要均勻適中,在擦動時以不使皮膚褶疊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較快,往返擦動的距離要長,動作要均勻而連貫,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膚充血潮紅為度,防止擦損皮膚。

揉法

用手的不同部位,著力於一定的部位上,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的手法為揉;。具有加速血液迴圈、改善局部組織的新陳代謝、活血散瘀緩解痙攣、軟化瘢痕、緩和强手法刺激和減輕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於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於關節、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與步驟

1.用手掌、掌根、大魚際、小魚際、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著力於皮膚上。

2.作圓形或螺旋形的揉動,以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或掌的揉動而滑動。

(二)動作要領

揉動時手指或掌要緊貼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摩動,手腕要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或整個手臂作小幅度的迴旋活動,不要過分牽扯周圍皮膚。

揉捏法

拇指外展,其餘四指併攏,手成鉗形,將全掌及各指緊貼於皮膚上,作環形旋轉的按摩揉捏動作,邊揉邊捏邊作螺旋形地向心方向推進的手法為揉捏法。具有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能新增肌力和防治肌肉萎縮,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肌肉疲勞和活血散淤止痛等作用。多用於四肢、臀部等肌肉肥厚處,常與揉法交替使用。

搓法

用雙手挾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的手法為搓法。具有疏經通絡,調和氣血,鬆弛組織,緩解痙攣,加速疲勞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適用於腰背、脅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關節處最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後階段使用。

(一)方法與步驟

1.雙手呈抱物形著力於肢體部位,挾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對用力、方向相反,作來回快速地搓動,同時作上下往返移動。

本文標題: 按摩是什麼?有什麼好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922061370102
相关資料
什麼是食療?誤區是什麼?
食療又稱食治,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利用食物的特性來調節機體功能,使其獲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種方法。通常認為,食物是為人體提供生長發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種營養素的可食性物質。也就是說,食物最主要的是營養作用。被譽為“世界食療學的鼻祖”。孟詵的《
標籤: 食療 食療養生 養生 孫思邈 飲食
氣功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氣功(炁功)是一種中國傳統的保健、養生、祛病的方法。《卻穀食氣篇》是介紹呼吸吐呐方法為主的著作。《導引圖》堪稱最早的氣功圖譜,其中繪有44幅影像,是古代人們用氣功防治疾病的寫照。氣功的好處除了保健作用外,也有治療疾病的作用。
標籤: 氣功 中醫
《傷寒雜病論》講什麼?作者是誰?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是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典籍,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
標籤: 傷寒雜病論 中醫 傷寒 張仲景 金匱要略 中藥
祝由術是什麼?治病原理是什麼?
祝由,也稱:祝由術、祝由科、咒禁科、書禁科、祝由十三科、中醫十三科、天醫等,是在《黃帝內經》成書之前,上古真人所創,用符咒治病的方法。後世中醫有祝由科,借畫符等形式改變影響病人的心理和氣場,對某些疾病有良好的效果。由,疾病產生的原由、來由。
標籤: 祝由術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