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在哪?知名人物有誰?

哈佛大學,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麻塞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讓我們一起走進哈佛大學。同年正式開學,第一届學生共9名。1650年哈佛學院獲准成立法人機构。這兩所學院的出現,使哈佛學院有了夥伴和競爭的對手;受英國古老大學傳統影響較深的哈佛學院,面臨著强有力的挑戰。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簡稱“哈佛”,坐落於美國麻塞諸塞州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是一所享譽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學,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讓我們一起走進哈佛大學。

1、歷史沿革


哈佛學院

15世紀末,由歐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倫布開闢,歐洲人紛紛遠涉重洋來到美洲。17世紀初,首批英國移民到達北美,在那裡開拓自己的“伊甸園”——新英格蘭。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劍橋大學受過古典式的高等教育,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後代在新的家園也能够受到這種教育,他們於1636年在麻塞諸塞州的查理斯河畔建立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所學府——哈佛學院。

1636年10月28日,麻塞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决定仿照英國劍橋大學,籌建一所高等學府,每年撥款400英鎊;學校初名“新學院(New College)”或“新市民學院(the college at New Towne)”,成為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機构。

1638年9月14日,牧師兼伊曼紐爾學院院長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的積蓄720英鎊和400餘册圖書捐贈給這所學校。同年正式開學,第一届學生共9名。

1639年3月13日,為感謝以及紀念約翰·哈佛牧師在創立初期對學院的慷慨捐助,麻塞諸塞海灣殖民地議會通過決議,將學校更名為“哈佛學院”。

1650年哈佛學院獲准成立法人機构。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學府威廉·瑪麗學院誕生;1701年,耶魯學院(耶魯大學的第一所學院)成立。這兩所學院的出現,使哈佛學院有了夥伴和競爭的對手;受英國古老大學傳統影響較深的哈佛學院,面臨著强有力的挑戰。

哈佛學院最初模仿英國的大學模式展開辦學,但清教徒的哲學思想卻獲得了保留。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學院的領導者都由神職人員擔任,直到1708年第一個非清教成員的校長上任,哈佛才從清教思想的管制中獨立出來。

1721年學校正式設立神學教授職位。

1727年,為順應北美產業革命的勢頭興起、新興的工商業對應用科學的需求,哈佛學院設立了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授職位。數學和自然科學開設後,哈佛學院還置備了一批科學儀器和設備,教授們用實驗的方法,向學生講授天文、物理和化學知識;在數學領域內,設立了測量術和航海術等科技學科。

哈佛大學

1775~1783年,北美13個英國殖民地爆發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哈佛學院順應潮流,站在同情和支持獨立戰爭的正義事業一邊。在麻塞諸塞,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的畢業生,包括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1775年7月3日,喬治·華盛頓在哈佛學院所在地坎布裡奇就任北美獨立戰爭軍隊的統帥,他的司令部也一度設在坎布裡奇。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誕生後,哈佛學院為獨立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弗遜(《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美國第三任總統)、約翰·傑伊(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任首席大法官)、亞曆山大·漢密爾頓(首届美國聯邦政府財政部長)等人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1780年麻塞諸塞州頒佈新憲法,哈佛學院擴建、更名為哈佛大學;同年設立醫學教授職位。醫科開設後,教授們開展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北美和英國學術刊物上,自然科學終於在哈佛建立起牢固的陣地,並開始對其它學院產生影響。

在北美獨立戰爭初年,哈佛學院的基金,連同地產的租金在內,不足1700英鎊。戰後的1793年,哈佛的基金已超過18.2萬美元。

霍利斯神學教授David Tappan和校長Joseph Willard分別於1803、1804年去世後,經歷了一場鬥爭,1805年,哈佛由一位論派者Henry Ware捕手管治,辦學精神開始向亞米念主義過渡;這也使美國的教育機構開始世俗化。他們與聯邦黨結盟,並開辦了很多機构,以擴大其政治及文化勢力;與此同時,一些神學的保守派人士則利用大眾傳媒,評擊對方企圖凝造寡頭政治文化及破壞共和國的政治原則。哈佛囙此在1850年代被稱作“一位論派的梵蒂岡”。

1816年成立神學院,1817年成立法學院。

1829年,昆西(J·Quincy)出任哈佛大學校長,他大刀闊斧、極力扭轉哈佛大學的方向,大力提倡重視理科教學。他任職的16年期間(1829~1845年),在哈佛大學辦起了理學院,建立了一座天文臺。18世紀和19世紀,隨著哈佛大學的發展,學校課程內容範圍擴大、重心切換,自然科學受到了極大重視。

19世紀上半葉,哈佛大學的影響力超出麻塞諸塞州之外,到達美國中部和南部。

1869—1909年,查爾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擔任校長,從根本上使哈佛蛻變為現代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查爾斯·艾略特在任校長期間,將課程中固有的基督文化成分删去,讓學生能自願及選擇性地去學習相關的宗教文化;他使法學院、醫學院獲得了新的活力,並且新建了商業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文理學院,注册學生從1000人上升到3000人,教學人員從49名新增到278名,學校基金從2300萬美元新增到2.25億美元。Eliot的改革措施包括選修課程,小班授課,以及入學考試,此一“哈佛模式”影響了美國國家的高等和中等教育政策。此外,Eliot還負責出版了著名的“哈佛經典”,從多個學科收集“偉大的書”。在1926年逝世後,他的名字已和“哈佛”共同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同義詞。

20世紀,哈佛的地位及聲譽,隨著所獲捐助及教授的人數上升而迅速提升,申請入學的學生人數也因課程數目的增大及校園的擴建而新增,其在1900年成為美國大學協會的創始成員。於1879年成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與哈佛結盟為姊妹學校,亦成為了美國當時最著名的女子學校;後來兩者合併,拉德克利夫成為了哈佛大學的一部分。

1909~1933年,洛厄爾(Abbott Lwrence Lowell)擔任哈佛大學校長,他重新製定了大學大學生課程計畫,實行課程的集中與分配相結合的制度,以便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基礎教育;而洛厄爾實行的導師制,至今仍被哈佛大學沿用。這一制度的實施使得在大型的綜合大學中,大學生都有一個小型的學院環境,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年住在哈佛校園內或附近的宿舍中,一年以後,學生們分住在12幢宿舍樓內,還為少數走讀生設定了第13幢宿舍樓。每幢宿舍樓內有一比特住校教師和一個導師組,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1933年上任的校長詹姆斯·布萊恩特·科南特重新建立了創意獎學金制度,以鼓勵及吸納人才、確保學校在研究機構中的領導地位。他認為高等教育是為真正有才華的人服務而不是富家子弟。他調整課程制度,以物色、招聘、並支持有才華的青年。他更在1943年要求教職員對“什麼才是中等及高等教育的目的”提出明確的看法,1945年,由此誕生出的報告成為20世紀美國最影響力的教育宣言之一。

1945~1960年,哈佛改變了收生政策,開始接受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而不只是一些來自貴族學校的子弟。學生的種類也開始多元化,校園裏多了不少猶太人及天主教徒,但黑人及亞洲人仍只占極少數。

1953~1971年,蒲賽任校長,在他的主持下,哈佛大學進行了美國高等教育史規模最大的募捐活動,籌集資金達8.25億美元,這項活動提高了哈佛大學教師的薪金,擴大了對學生的資助,建立了新的教授職位,充實了教學設備。

1971年~1991年,博克擔任校長,他精心處理了高等教育中一些主要問題,包括行政管理、少數民族和婦女受教育的機會以及學術界與工業界之間的科技轉換等問題,博克校長還重新組織了哈佛大學的管理機構,把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程式引進到哈佛大學的各個研究生院和各個系科。

1991年,陸登庭出任第26任校長,為了更好地協調各學院和教師關係,他開創了一個全校集中的的學術計畫,目的是辨別出哈佛最主要和優先的部分。另外,陸登庭還強調大學的責任:優秀的本科教育,大學的門始終向不同經濟階層的人敞開,研究型大學如何適應資訊快速增長和嚴重財政約束的時代,在一個自由表達的社會中迎接挑戰。

20世紀末,女性在哈佛的地位也開始不斷上升。初期,女性學生仍集中在拉德克利夫學院。雖然越來越多的女學生願意報讀哈佛的課程,但哈佛的學生仍以男性居多,五個學生裏平均只有一個女性

1999年,拉德克利夫學院正式成為哈佛大學的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學院。時任院長的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也後在2007年正式成為哈佛創校300多年以來第一位女性校長,亦是繼賓夕法尼亞大學、布朗大學與普林斯頓大學後,常春藤盟校的第四位女性校長。

2、學術資源


科研機構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BIDMC)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劍橋健康聯盟(Cambridge Health Alliance,CHA)波士頓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福塞斯研究院(Forsyth Institute)哈佛朝聖者醫療保健院(Harvard Pilgrim Health Care)希伯來老化研究所(Hebrew Senior Life)喬斯林糖尿病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貝克法官兒童診療中心(Judge Baker Children’s Center)麻塞諸塞州眼耳醫院(Massachusetts Eye and Ear Infirmary)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麥克林醫院(McLean Hospital)黃山醫院(Mount Auburn Hospital)斯格本斯眼科研究院(Schepens Eye Research Institute)斯波爾丁康復醫院(Spaulding Rehabilitation Hospital)退伍軍人事務部波士頓醫療保健機构(Veterans Affairs Boston Healthcare System)圖書館

哈佛大學擁有美國最大的學術圖書館,規模為全球第五(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

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中央系統位於哈佛庭院的懷德納圖書館(Widener Library)內,整個系統覆蓋80所不同的圖書館,整體館藏量超過1600萬册,使其成為全美最大的學術圖書館網絡,同時位居全美第三(僅次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波士頓公共圖書館)。不同的圖書館適合不同類型的讀者進入:比特處於劍橋市本部的加博科學圖書館(Cabot Science Library)、拉蒙特圖書館(Lamont Library)及懷德納圖書館為大學生最常去的圖書館;霍頓圖書館(Houghton Library)及亞瑟·伊麗莎白施萊辛格圖書館(Arthur and Elizabeth Schlesinger Library)專門收藏有關美國女性地位發展的歷史參攷;哈佛大學資料庫搜羅了各種珍貴的書籍及手抄搞;美國一些最古老的地圖、地名册等能在哈佛的蒲賽圖書館(Pusey Library)內找到;而哈佛燕京圖書館內則保管與東亞古老語言相涉的文獻。

博物館

1、卡本特視覺藝術中心(Carpenter Center for the Visual Arts):由著名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為大學電影及藝術部的資料庫。

2、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Museums)

一、亞瑟·M·薩克勒畫廊(Arthur M. Sackler Museum),內藏亞洲藝術品。

二、布什雷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內藏中歐及北歐藝術品。

三、佛格藝術館(Fogg Museum of Art),內藏西方中世紀藝術品。

3、哈佛藝術博物館線上展覽館(Harvard Art Museums Online Collections)

4、史特勞斯保存中心(Straus Center for Conservation)

5、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6、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7、礦物與地理博物館(Mineralogical & Geological Museum)

8、比較動物學博物館(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9、阿諾德植物園(Arnold Arboretum)

10、科學儀器(歷史)典藏館(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Scientific Instruments)

11、哈佛林之費雪博物館(Fisher Museum at the Harvard Forest)

12、畢巴底考古與民族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

13、閃族博物館(Semitic Museum)

14、華倫解剖學博物館(Warren Anatomical Museum)

15、動物標本資料庫(Database of Zoological Collections)

16、數位哈佛(Digital Harvard)

17、皮博迪數位博物館(Peabody Museum Online)

18、哈佛科學文化博物館(Harvard Museums of Science and Culture)

19、metaLAB(at)Harvard

3、重大成果


1922年,醫學院於英格蘭首次完成胰島素注射。

1954年,波士頓兒童醫院科學家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及其團隊因成功以人為管道培養脊髓灰質炎病毒,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0年,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首次完成心臟起搏器植入手術。

1961年,蓋歐爾格·馮·貝凱希因發現內耳耳蝸分析和傳送聲音的物理機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2年,分子生物學家詹姆斯·沃森因提出DNA的雙螺旋模型學說,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因膽固醇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發現,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65年,物理學教授朱利安·施溫格與理查德·費曼、朝永振一郎共同分享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三人在量子電動力學及粒子物理學方面作出的基礎性貢獻。

1965年,現代有機合成之父伍德沃德獲諾貝爾化學獎。

1967年,眼科學家喬治·沃爾德因視網膜領域的開創性研究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71年,國民生產毛額之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獲當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2年,肯尼斯·約瑟夫·阿羅因在一般均衡理論方面的突出貢獻與約翰·希克斯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3年,華西裏·列昂惕夫因投入產出分析方法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6年,無機化學家威廉·利普斯科姆因對硼烷結構的研究獲得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1977年,因對“磁性和無序體系電子結構的基礎性理論研究”,約翰·凡扶累克與內維爾·莫特一同獲得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1979年,史蒂文·溫伯格因實驗驗證了由於Z玻色子與電磁作用混合引起的宇稱破缺,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與他一同獲獎的還有大統一理論的開創者、同為哈佛大學教授的格拉肖。

1980年,巴茹·貝納塞拉夫因發現了控制免疫反應的、遺傳的細胞表面結構,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年,因為發展了測定DNA序列的方法,沃特·吉爾伯特與弗雷德裏克·桑格獲諾貝爾化學獎。

1981年,大衛·休伯爾因為視覺系統方面的研究(用視皮層細胞解釋視網膜的編碼脈衝資訊的能力),獲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84年,卡羅·魯比亞因為在發現弱作用傳播子W±和Z°的大規模實驗方案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獲同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6年,化學教授達德利·赫施巴赫因為研究化學基元反應體系在位能面運動過程的動力學,與李遠哲和約翰·波拉尼(John Polanyi)共同分享了198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1989年,諾曼·拉姆齊由於研發超精密銫原子鐘和氫微波激射器而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90年,約瑟夫·默裏由於在“人體器官和細胞移植的研究”的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年,艾裏亞斯·詹姆斯·科裏因開發了電腦輔助有機合成的理論和方法,獲諾貝爾化學獎。

2002年,裏卡多·賈科尼因在X射線天文學方面的先驅性貢獻,獲得20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4年,琳達·巴克由於在嗅覺方面的卓越研究與理查德·阿克塞爾一同獲得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5年,羅伊·格勞伯因“對光學相干的量子理論”的貢獻,獲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傑克·紹斯塔克因發現端粒和端粒酶保護染色體的機理,與兩位科學家一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3年,馬丁·卡普拉斯因“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獲當年諾貝爾化學獎。

2018年3月19日,浙大社會科學研究院與哈佛大學地理分析中心聯合共建的中國第一個綜合性“學術地圖發佈平臺”在浙江大學正式上線。

4、傑出人才


哈佛大學共出過8比特美國總統和數十比特諾貝爾、普利策獎得主。此外,還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學術創始人、世界級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如諾伯特·德納、拉爾夫·愛默生、亨利·梭羅、亨利·詹姆斯、查爾斯·皮爾士、羅伯特·弗羅斯特、威廉·詹姆斯、傑羅姆·布魯納、喬治·梅奧等;著名外交家、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

近代中國,也有許多科學家、作家、學者曾就讀於哈佛大學,如胡剛複、竺可楨、楊杏佛、趙元任、陳寅恪、林語堂、梁實秋、梁思成、江澤涵等。

而馬克·紮克伯格和比爾·蓋茨則是該校久負盛名的輟學生。

本文標題: 哈佛大學在哪?知名人物有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921668117521
相关資料
清華大學的介紹是什麼?著名校友都有誰?
1911年,遊美肄業館更名清華學堂,並首次開學,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清華學生組織演講、會見公使、致電巴黎和會;9日,校內掛半旗,全體同學在體育館舉行“國恥紀念會”,並焚燒校內日貨。1966年12月19日,經
標籤: 清華大學 大學 臺灣清華大學 梅貽琦 校友會 何健
梅志是誰?如何評估她?
梅志,女,祖籍江蘇武進,出生於江西南昌,本名屠玘華,又名屠琪(或屠棘),是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傳記作家,胡風的夫人。童話集《聽來的童話》獲優秀作品獎。
標籤: 梅志 胡風 七月 艺文
柳青是誰?她有哪些獎項?
2000年柳青畢業於北京大學電腦系,2001年在哈佛大學研究生就讀期間,進入高盛實習。2008年,柳青晋昇為高盛亞太區執行董事。在此期間,在柳青的推動下,滴滴完成了從提供單一計程車業務跨向提供專車等多元業務的重要一步。
標籤: 柳青 滴滴打車企業平臺 移動互聯網 蘋果 程維
黃蓓佳是誰?如何評估他?
黃蓓佳,女,1955年6月27日生於江蘇如皋市,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曾擔任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幹部,省作協理事、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六、七届全委會委員。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2019年11月,她創作的《野蜂飛舞》獲得2019陳伯吹國
標籤: 黃蓓佳 文學 新亂世佳人 今天我是升旗手 我要做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