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的孩子找回快樂花季

小麗是一名國中女生,不像別的孩子正日互相追跑打鬧,小麗每天總是形單影隻,她的朋友少,她自己也不善表達,這造成她總是感到同學們排斥自己,自己既想和同學接近又怕受傷害,所有這些導致她不太合群,總好像融不進班集體。像小麗這樣的感受,是一部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共有的感受。

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親人,更需要瞭解大孩子的特點,主動與孩子做朋友,多和孩子說話,鼓勵孩子把心裡的困惑講出來,即使這些話對父母有些不順耳,孩子講出來以後也不要責備,而是積極的和孩子討論解决的辦法。

小麗是一名國中女生,不像別的孩子正日互相追跑打鬧,小麗每天總是形單影隻,她的朋友少,她自己也不善表達,這造成她總是感到同學們排斥自己,自己既想和同學接近又怕受傷害,所有這些導致她不太合群,總好像融不進班集體。

像小麗這樣的感受,是一部分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共有的感受。孩子從兒童進入青春期少年階段,會隨著生理的成熟產生心理的變化,比如變得不再有什麼話直接說,變得敏感、情緒化,既想接近別人又封閉自己,既有極强的合群願望又害怕受傷害,等等。面對這些變化,很多孩子選擇把自己的秘密留給自己,從而表現出非社交行為,表面上看就是“這孩子怎麼變得內向了”。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都是願意合群、願意有豐富的人際交流的,但他們不知怎樣表達自己,也不知道怎樣的表達能够被同伴接受。這個時期,孩子如果出現像小麗這樣的苦惱,大人、家長、老師就需要伸出援手。為了幫助孩子,大人們首先需要瞭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活動特點,這才能有的放矢的幫孩子融入人群和集體,比如多說表揚肯定的話,多給孩子創造和同學交流的機會,讓不太善於交流的孩子擔任一定的學生職務等,孩子會從中感到被重視、被在意,從而提升自信心,這樣會更有利於她們鼓起勇氣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另外,班級裏可以配備“小小心理諮詢師”,就是讓發展得比較好的孩子擔任幫助同學排憂解難的角色,由她們出面和小麗這樣的孩子談,小麗會更願意向一個同齡人敞開心扉,這種交流的體驗還會使小麗的社交行為逐漸“泛化”,由可以和這一個同伴談逐漸發展到能够和很多孩子一起說話、玩耍,發展出合群的行為習慣。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親人,更需要瞭解大孩子的特點,主動與孩子做朋友,多和孩子說話,鼓勵孩子把心裡的困惑講出來,即使這些話對父母有些不順耳,孩子講出來以後也不要責備,而是積極的和孩子討論解决的辦法。如果家長能具備一些傾聽、理解、支持的貭素就更好了。

當然,如果家庭環境不是很好,孩子受到過傷害才不敢和同伴談心,那就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比如看心理醫生,向老師求助等。畢竟,青春期是屬於孩子的如花的季節,這個季節理應由孩子們享受,遇到的人際困惑也理應受到大人的關注。

本文標題: 幫你的孩子找回快樂花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818932863955
相关資料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密切關注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家長們最大的願望。然而在社會壓力不斷增加的今天,孩子們也未能逃過心理疾病的困擾。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漸嚴重,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如這一時期的精神心理問題沒有得到良好
標籤: 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
學習與异性正常交往的管道和技巧
男女生的交往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首先,注意交往管道。只要把握與異性交往的尺度,誠懇對人,熱情大方,自尊自重,便能處理好與异性的關係,以自身良好的修養和人品贏得异性的尊重和友情。
標籤: 心理健康
青春期心理教育不可忽視
孩子性早熟家長的煩惱同時擁有成人的身體和孩子的大腦是令人煩惱的,兒童性成熟提前問題是全世界的父母都不願面對又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孩子過早進入青春期的部分原因是受媒體的影響,許多商業廣告都帶有性色彩,整個社會充滿了性,這使孩子們
標籤: 教育 青少年教育 心理健康 青春期教育
父母越是呵護,孩子越是逆反
13歲的劉偉(化名)要離開家,他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原因是“爸爸媽媽對我太好了”。為何父母越呵護,劉偉越逆反?劉偉的父母想用孩子的成功去彌補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遺憾,期望值高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厭煩心理。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長對孩子悉心培育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