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异性效應”

因為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异性好奇、好感、想接近异性是正常現象,是性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表現。這就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异性效應”。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性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引起了心理上的一系列微妙而複雜的反應。

有比特初二的女孩在進行心理諮詢時焦急地說:“我在初一時,看到男孩就厭煩,到了初二忽然變得想和男孩說話了,有時看到男孩過來,就不自覺地迎上去,喜笑顏開地打招呼。在學習活動中有男孩在場才覺得有勁,和男孩一起做事,總想顯示自己,以引起男孩的注意。這是怎麼了,我是不是—個作風不正派的女孩,或者人們常說的‘淫蕩’的女孩,我很害怕。”

可以肯定地對這位女孩說,你不是一個作風不正派的女孩,更不是一個“淫蕩”的女孩。這一點你不必害怕,也不必擔憂。因為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异性好奇、好感、想接近异性是正常現象,是性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表現。有這種表現,是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沒有這種表現,反而不正常了。沒有這種表現,要麼是性意識發展出現了障礙,要麼是雖有這種心理,出於羞澀而加以壓抑、掩飾,要麼是受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而扭曲了這種心理。有這種心理並自然而正常地表現出來,是開朗、純真的表現,而壓抑或扭曲自己,往往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囙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大大方方地接近,堂堂正正地交往。這種坦誠的正常交往對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學習生活都有著良好的促進和影響。為什麼异性的良好交往會對青少年的身心與學習有促進作用呢?這就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异性效應”。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性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引起了心理上的一系列微妙而複雜的反應。异性間的相互交往及由相互吸引而產生的愉悅的情緒體驗是一種良好的、積極的情緒體驗,它不僅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整個心理活動都具有大量的生理效應,可激發人的潜能,使人敏捷活躍而奮發向上。

青少年怎樣更好地利用异性效應呢?

1.利用“异性效應”取長補短、豐富完善個性。

進入青春期以後,少男少女由於性激素的分泌,第二性征的出現,使身體外形及體內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一變化既影響周圍的人們的評估,又促使自己性別角色認知的發展,囙此少男少女心理上的差异越來越明顯。男孩子往往性格開朗、勇敢剛強、果斷機智,不拘泥於細微末節,不計較點滴得失,好問好動、好想。當然也有的男孩粗暴驕橫,逞強好勝。女孩往往文靜怯懦、優柔寡斷、感情細膩豐富、舉止文雅、靈活、委婉,有較多的被動意識。男女同學相互交往,相互吸引,往往易於發現對方的長處和自己的不足,以利於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豐富完善自己的個性。

2.利用“异性效應”提高學習與活動效率。

男孩子在思維方法上偏重於抽象化,概括能力較强。女孩子在思維方法上多傾向於形象化,觀察細緻,富有想像力。男女同學在一起學習就可能相互啟發,使思路更加寬闊,思維更加活躍,思想觀點相互啟迪,往往能觸發智慧的火花。在活動中男女同學相互交往,心理交融,也易取得明顯效果。如一比特班主任發現班級集體唱歌時,精神不振作,有的女生不唱,有的男生油腔滑調,總是唱不好。於是就組織了一次“革命歌曲演唱”主題班會,由男女生幹部共同主持,男女生分坐教室兩邊,一個一個分別來唱,加上掌聲贊許聲,群情激昂,最後又來了一個男女生二部合唱,非常成功,收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效果。

3.利用“异性效應”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

青春期的男女學生由於性意識的發展,往往非常留心异性同學(特別是自己喜歡的异性學生)的一笑一顰、一舉一動,喜歡對异性同學評頭論足,同時男女同學又都很重視异性對自己的評估。如某班的宿舍衛生總是搞不好,不少學生不疊被子、床鋪亂七八糟,老師想了個辦法,每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床上貼上名字,檢查衛生時,男學生檢查女宿舍,女學生檢查男宿舍。由於誰也不想在异性同學面前丟醜,囙此宿舍衛生大為改觀。男女同學在評估對方的同時,當然也一定會注意規範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從而在評估別人中學會評估自己,使自己自我評價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利用“异性效應”激勵自己奮發向上。

由於“异性效應”,青春期的男女學生都希望引起异性的關注,都希望能以自己某些特點或特長受到异性的青睞。如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孩子你爭我搶,狼吞虎嚥,一桌菜吃個精光。女孩子在嘻笑打鬧中,把一桌菜也很快地報帳了,杯盤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情景大為改觀,男孩子你謙我讓,大有君子之風度,女孩子溫文爾雅,大有淑女之風範。由於“异性效應”,男孩往往為此激勵自己,成績優异,談吐文明禮貌,舉止瀟灑自如,服飾整潔大方,富於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達的胸懷和男子漢的氣質。女孩子也不知不覺地對自己提出了要求,學習刻苦努力,舉止優美大方,待人溫文爾雅,言談風趣,富有修養。這種相互激勵就成為男女同學發展的動力和“促進劑”。

當然男女同學在交往中既要無拘無束,坦誠相待,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又要注意男女有別,適當把握异性之間交往的“度”,才能使異性交往健康順暢地進行。

資料標籤: 异性效應 宿舍效應
本文標題: 青春期的“异性效應”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818836427649
相关資料
中學生异性“親密接觸”,家長採取“鴕鳥政策”
國際跨文化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大會上公佈的一份對滬上五所初高中1508名學生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大部分中學生認為异性親密交往屬於正常現象,中學生自述其發展异性親密關係的重要原因是為了擺脫孤獨壓抑、減輕學習壓力和滿足好奇心。徐琳建議,首先要培養
標籤: 中學生 鴕鳥政策 心理健康 升學考試
青春期寂寞,少男少女怎麼辦?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有這樣一種體驗:覺得自己是大人了,於是總想一夜之間成熟起來。進入第二次心理斷乳期的少男少女們總會經常感歎:“沒人理解我!”為什麼進入青春期後會感到特別孤獨呢?因為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階段。這個過程一開始,少男少
標籤:
如何克服青少年挫折
面對青少年出現的挫折和情緒問題,一方面,學校和家長要加强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細微情感變化,給予更多的鼓勵和細緻引導,通過誘導、勸說改變青少年對事件的認知評估。另一方面,青少年自身要善於調節自己,用正確的觀念來反駁不正確的觀念。這樣就能
標籤: 青少年教育 心理健康
青少年網絡雙重人格的形成
現實中,人們注意到很多青少年在生活中循規蹈矩,但是在網絡中卻是截然不同的“另類”。這表明,青少年最容易受網絡雙重人格的困擾,使他們的態度發生很大變化,社會化程度受到嚴重影響,也給個體心理健康帶來障礙,甚至表現出明顯的攻擊傾向和反社會行為。青
標籤: 雙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