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個實踐活,在結婚開始就開始趕考了,它不能偷懶的

現在婚姻產生很多問題,有一些心裡話,沈愛春老師想在這裡說說。家是愛的港灣,不是偷懶的港灣。婚姻最重要的是一輩子的修煉,修煉個人的人格,修煉你自己的心,結婚後需要去做這塊的內容。囙此,婚姻是個科技活,不是個本能活,它有巨大的技術含量。同時,婚姻它又是一個實踐活,在結婚開始就開始要趕考了,它不能偷懶的。

現在婚姻產生很多問題,有一些心裡話,沈愛春老師想在這裡說說。

婚姻是一個實踐活,在結婚開始就開始趕考了,它不能偷懶的。

現在婚姻中最多的人就是偷懶,他回到家裡想幹嗎就幹嗎,他覺得家是溫馨的港灣。什麼港灣,偷懶的港灣?家是愛的港灣,不是偷懶的港灣。現在很多剛結婚的,回到家裡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變成偷懶的港灣。婚姻是不能有惰性的,婚姻一結婚就開始要趕考。開始趕考什麼?我鏡子一照出來:我怎麼樣啊?我原生家庭裏有什麼不好?我有什麼不足?我缺什麼?我什麼不懂?我這裡也不懂,我那裡也不懂,我要不斷學習,學習了後還要實踐,實踐了後還要修煉。婚姻最重要的是一輩子的修煉,修煉個人的人格,修煉你自己的心,結婚後需要去做這塊的內容。

因為婚姻裡面的問題,絕大多數是人格不完善的問題。美國哈佛大學對全美國500個30年企業五億美金以上的企業做調查,為什麼你們會獲得巨大的成功?不是一年二年。你們知道原因是什麼嗎?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什麼嗎?排在第一位的居然不是情商,不是智商,也不是財商,居然是婚姻家庭和諧。後來我想,他家庭也很和諧,他為什麼沒有事業成功?我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凡是企業做得長久的,都是人格品質很完善的人。一個人格品質很完善的人,他的婚姻才會穩定。他做企業成功,主要原因是靠人格魅力的驅動。小企業靠努力,靠辛苦。中企業靠團隊建設,靠什麼各種各樣的引進管理等。大的企業象華為,象柳傳志,靠的是人格魅力所驅動的。所以,一個人格完善的人,他的家庭幸福,事業也非常容易成功,賺錢也會非常順利。

我們現在考量一個人成功不成功,主要看三個方面:身體健康,成功有錢,快樂幸福,又叫身體自由、財務自由、心靈自由。沒錯吧,每個人都在追求。但是這三個目標裡面,我告訴大家,這輩子影響我們一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這輩子對我們的喜怒哀樂,對我們的健康、對我們的財富、對我們的幸福影響最大的一個角色是什麼?是妻子或丈夫。婚姻是人一生跨度最長,並且對你的錢財、對你的精神影響最大,是不是?我們如果是合作夥伴,我不快樂,就拉倒。如果是朋友,我不快活,就換朋友。結婚了,有了孩子,孩子他爸、孩子他媽是隨便換的嗎?離婚了,換了你還能全心地進入這個角色嗎?是不是?

囙此,婚姻裏絕大部分的問題,都是人格不完善的問題。比如夫妻為牙刷牙杯如何放的問題吵架;一方經常喝醉酒破口大駡的習氣;或者一方內心有不安全心理,情感不够獨立,依賴性比較重;一方喜歡嘮叨,說話尖酸刻薄,缺少愛的能力,缺少換位思考的能力;一方焦慮一方回避等等,都很容易產生嚴重的婚姻衝突。

囙此,婚姻是個科技活,不是個本能活,它有巨大的技術含量。同時,婚姻它又是一個實踐活,在結婚開始就開始要趕考了,它不能偷懶的。因為所有你婚姻裡面的痛苦,都是自己人格不够完善帶來的。你要通過心理諮詢來療愈自己的心靈創傷,化解內心的很多負面情結,不斷提升完善你自己的人格,你的人生才有更多的快樂幸福可言。

資料標籤: 婚姻 兩性
本文標題: 婚姻是個實踐活,在結婚開始就開始趕考了,它不能偷懶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755984197464
相关資料
一封信,化解夫妻教育孩子分歧衝突,提升親密關係
在諮詢中,沈愛春老師經常遇到夫妻因為教育孩子的理念方法不同,而產生很多的衝突衝突,嚴重的演變為夫妻關係惡化,甚至走向離婚。如果您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沈愛春老師建議向您的另一半寫一封感人至深的信,可以很好地化解很多衝突。
標籤: 親子成長 親密關係 婚姻 家庭教育 育兒
自助手册-如何應對自動思維
認知行為療法是基於循證的,效果顯著的心理療法。認知行為療法不僅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心理問題,而是它本身結構清晰,簡單易學,也被廣泛應用於個體自助。囙此本系列文章致力於介紹認知行為的自助療法,讓你領略認知行為療法的魅力,並將之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標籤:
捫心問診逐字稿分析第一季Sophie 8
捫心問診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關於心理諮詢的劇集。Paul是動力學取向的諮詢師,整個劇集展示了心理諮詢的整個過程,是心理諮詢師必看的一部劇集。當然《捫心問診》畢竟是影視作品,為了製造戲劇衝突,有一些虛構部分,甚至違反諮詢倫理部分,並不完全等同於真
標籤: 諮詢師 捫心問診 心理學 心理諮詢 sophie
你還敢乘坐飛機嗎?如何走出替代性創傷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感受呢,如果是,可能你也陷入了替代性創傷之中。什麼是替代性創傷呢?替代性創傷和PTSD相比,前者是接觸到他人創傷引起的,後者是直接遭受創傷引起的。一項針對200名受訪者的調查顯示,在疫情期間有7%受訪者出現了替代性創傷反應,
標籤: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