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以卦爻為符號,以卦爻辭為語言,目的在於探索宇宙以及人生變易規律,闡述人類應宇宙變化的法則,主為“天、地、人三才合一”。
天文曆法對人類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
宇宙間的自然現象
八卦認為,宇宙是太極生兩儀,兩儀而生四象,四象又生八卦而逐漸形成。這實際上與現代宇宙演化學相暗合。現代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宇宙形成於一個“奇點”,在此之前是一個沒有空間和時間的物理世界,並猜想,這可能是一個由“正能量”和“負能量”互相抵消的“烏有”的非宇宙。當現代人使用科學哲學新歷史主義的溯因法,進行倒行研究時,他們重建宇宙的形成過程,從宇宙年譜中推出宇宙的演化圖式,竟然與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相生圖式暗合。
事實上,八卦最初代表的也是八種自然現象,而伏羲在創造八卦過程中,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才畫出八卦。可見,八卦成列以天地定位為中心,“日、月、星、辰之行,度運數、十日、四時之屬,凡麗於天之文者,八卦無不統之。”八卦首先觀於天象,將天象日辰變化與八卦成象形成對應關係。
確實,八卦所包括宇宙間的自然現象,如天、星辰、雷電、氣象、寒暑等等,都對人體生命有著重要影響。《周易·系辭》曰:“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八卦中還有“月幾望”、“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日中見鬥”、“日昃之離”等諸多天象運行記載。《周易·系辭》曰:“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也指太陽月亮交相推移而光明常生。“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寒暑季節交相推移而年歲形成。
十二消息卦
這是由乾坤兩卦相互推移而形成的十二卦,依陰陽消息的次序排列為:複、臨、泰、大壯、、乾、ァ⒍蕁⒎瘛⒐邸剝、坤等。這十二卦,代表一年十二個月。
《周易參同契》說:“變易更盛,消息相因,終坤始複,始循連環。”其陰爻、陽爻的變化,體現了陰陽兩氣消長的過程。從複到乾,陽爻逐漸新增,從下往上增長,陰爻逐漸减少,表示陽氣逐漸增强,陰氣逐漸减弱,為陽息陰消的過程。從ヘ灾晾へ裕陰爻逐漸新增,從下往上增長,陽爻逐漸减少,表示陰氣逐漸增强,陽氣逐漸减弱,為陰息陽消過程。
具體說來,十二月陰陽消息變化如下:
1、複卦一陽生,陽在初九,夏曆十一月。
2、臨卦二陽生,陽在九二,夏曆十二月。
3、泰卦三陽生,陽在九三,夏曆正月。
4、大壯卦四陽生,陽在九四,夏曆二月。
5、卦五陽生,陽在九五,夏曆三月。
6、乾卦六陽生,陽在上九,夏曆四月。
7、ヘ砸灰跎,陰在初六,夏曆五月。
8、遁卦二陰生,陰在六二,夏曆六月。
9、否卦三陰生,陰在六三,夏曆七月。
10、觀卦四陰生,陰在六四,夏曆八月。
11、剝卦五陰生,陰在六五,夏曆九月。
12、坤卦六陰生,陰在上六,夏曆十月。
在十二消息卦中,“二至二分”是一年四季中陰陽消長轉折時期。冬至、夏至為每年陰陽之氣接合之時;春分、秋分則為每年陰陽之氣分離之時。春分日,晝夜長短相等,以後陰陽分離,日晝漸長,夜漸短,陰退而陽進,以“大壯”表示。時至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為陽極陰生之時,用“卦”表示則夏至一陰生。秋分之時,與春分相反,陰進而陽退,夜漸長晝漸短,以“觀卦”表示。冬至日,則白晝最短,夜最長,為陰氣極至而陽生之時,用“複卦”表示則冬至一陽生。
十二消息卦反映了陰陽變化與天體運行和四季變化的規律,是創立我國天文曆法的基礎。十二卦還可以用來表示人的生命之生、長、老、死的行程。
八卦中的氣象記錄
《周易》中有許多關於氣象的記錄和論述,據初步統計,專門論及氣象方面的資訊,達二十四卦之多。如:
《坤卦》:“履霜,堅冰至。”
《鼎卦》:“方雨虧悔,終吉。”
《豐·象》:“雷電皆至,豐。”
《小畜》:“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這些記錄為後人研究古代氣象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周易·泰·彖》:“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宇宙萬物處在不斷運動和變化之中,它們是一個動態平衡結構,在運動之中保持相對穩態。囙此,無論是宇宙間的自然現象還是十二消息的陰陽消長,它們都在宇宙之中迴圈不已,“天地節,而四時成”(《節·彖》),“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恒·彖》)
人與天地宇宙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離不開宇宙所賦予的自然環境,而宇宙間的運動變化又折射在人身體上,宇宙與人體在各自的運動過程中,具有相互感應的效應。《周易·系辭》總結說:‘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所以,天上人相應,方可占天以應人事,觀象以知吉凶。人的生命健康與宇宙天象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