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易》中找到主體意識

現在要找回我們的文化,為時不晚。學國學就是要學習這些文化、智慧,不是要復古,而是要走向世界,要抬頭挺胸,告訴別人“我是中國人”“代表著中國文化”“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和智慧,有中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現在要找回我們的文化,為時不晚。我們的文化不能從西方去找,我們是炎黃子孫,有中國人自己的文化,有中華文化的根,這個根可以是伏羲、是文王。學國學就是要學習這些文化、智慧,不是要復古,而是要走向世界,要抬頭挺胸,告訴別人“我是中國人”“代表著中國文化”“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和智慧,有中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

只要我們把“仇必和而解”這句話學會,我們就能走遍世界。如果我們能够在全世界都交朋友,中國的智慧得到廣泛傳播,這才是真正的復興,而並不是一定要穿唐裝、古服、旗袍等等,即使穿著西裝,只要“仇必和而解”,照樣是有著中國的智慧。

我們自己學習的時候,不要把學習當作時髦,當作炫耀自己的資本,智慧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國學是為了未來,首先不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從小的來說,首先為了自己的幸福就應該學會“仇必和而解”,至少,要把家庭做到家和萬事興,也要“仇必和而解”。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它的開篇第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我看來,用《周易》的智慧去解讀,幸福的家庭只有一句話,就是“仇必和而解”,不幸的家庭則是“有象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這句話無論在古今中外都有其不尋常的價值,值得推廣到全世界。

現在西方人老是說中國不講普世價值,認為中國沒有自由、平等、人權這些普世價值,中國的普世價值就是和諧,和諧把這些普世價值都包括在內,甚至中國有的價值觀念西方未必有。比如梁啟超為清華大學寫的校訓“自强不息,厚德載物”,學生要有陰陽互補的中和精神。

21世紀的和諧觀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繼承了《周易》的思想,包含了六個方面的內容: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互惠互助,充滿活力,人與自然保持和諧。這裡包括了西方的普世價值,也包括了西方所沒有的價值,比如人與自然的和諧等等。這正是源自於《周易》的哲學思想。所以,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周易》中的和諧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一以貫之的核心價值觀,也塑造了我們中國走向世界的形象。

普通人學《周易》不必像我們專業研究的人一樣去寫專門的研究文章,而是要融入生活中去,有了自己體會,把《周易》思想深入到各個方面,把各種類型衝突處理好,達到和諧的境界。

資料標籤: 易經 文化 普世價值
本文標題: 在《周易》中找到主體意識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603364742809
相关資料
“仇必和而解”是《周易》智慧的關鍵
中國哲學智慧,與西方比不太一樣,有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來自《周易》,後人則對《周易》內容進行了各個方面的發揮。多年前,我曾經與他討論“《周易》的智慧在哪裡”?故宮裡面最大的殿是太和殿,“太和”就是最偉大的和諧;中和殿之名就是講究陰陽、剛
標籤: 易經 文化 和諧
《周易》與中華民族精神傳承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原”。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其中如“自强不息”、“厚德載物
標籤: 易經 民族精神 文化 國學 誠信
巽卦,服從統一調度
巽卦,小有亨通。服從命令,說進則進,說退則退,這是戰士的天職;順從天意,是吉利的,可减少過失;以愁苦的心情去服化,是不好的,服從統一調度,打獵時捕獲則多,滿載而歸;掌握好服從的道理,即使一開始不習慣,但最終能够理解服從的必要性,行動便無所不
標籤: 巽卦
《易經原文》(上)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小貞吉,大貞凶。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不利為寇,利禦寇。有不速之客三人來。窒惕,中吉,終凶。長子帥師,弟子輿屍。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標籤: 元亨 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