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訟卦》與民間糾紛調解

上海電視臺的“老娘舅”,是一檔受歡迎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節目。孔子此語的思路,源自《周易·訟卦》,卦辭中說:“訟,有孚,窒惕。”《周易·訟卦》的“九五”爻與“上九”爻,非常有趣地唱了個雙簧。《周易·訟卦》的指導思想,則出於《周易》的和諧哲學。

上海電視臺的“老娘舅”,是一檔受歡迎的調解民間糾紛的節目。它能情理兼顧,重在普及法律與道德。

一些家人、親戚之間的房屋、財產糾紛,頭緒紛紜,關係錯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或面紅耳赤,氣急敗壞,或號啕大哭,淚下如雨,千頭萬緒,各爭高下;但是,在“老娘舅”的條分縷析之下,以法律為準繩,以情理為經緯,以和解為要義,常常如理亂絲,漸漸的就有了頭緒;又如冰雪之遇暖春,逐步地化解了對立情緒,結果,往往在水到渠成的關鍵點上,“老娘舅”提出調解方案,雙方各讓一步,調解成功,達到皆大歡喜、或者至少大致滿意的效果。

其實,“禮之用,和為貴”,從歷史上看,求得爭訟的和解,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獨特的亮點。孔子說過:“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追求和諧,至於“無訟”,這是儒家的一種高尚理想。孔子此語的思路,源自《周易·訟卦》,卦辭中說:“訟,有孚,窒惕。”爭訟者即使有理有據,在爭訟過程中,也會處於一種窒息、憂惕的氣氛中。

打官司必有勝負。爭訟的雙方,未知後事如何,自然不免“窒惕”。即使勝負已分,勝者擔心敗者報復,敗者則處心積慮於重新扳回局面,爭訟的不安,像魔鬼附身一樣,長期難於休寧。特別是親人之間,即使官司勝利了,親情也就永遠結束了,那就會“窒惕”永存了。

《周易·訟卦》的“九五”爻與“上九”爻,非常有趣地唱了個雙簧。“九五”爻說:“訟,元吉”,官司贏了,大吉大利。緊接著的“上九”爻卻說“或錫之以Q帶,終朝三褫之”。“Q帶”,官服,象徵官職。打官司贏來的官職,最終還是要丟掉。儒家學者在《象傳》(傳說為孔子所寫的對於《周易》的經典解釋)中解釋說:“以訟受服(得官),亦不足敬也。”

《史記·周本紀》中,記載了虞、芮兩國爭地,去找周文王(當時還是諸侯西伯)評理的故事。兩位國君剛剛進入周國境內,看到耕田的人們,相互讓道;行路之人,都讓年長者先走。這一看,心中就自覺慚愧了,兩人相與說:“我們所爭的,正是周人所耻於做的事情啊!我們見了西伯,豈不難為情嗎!”於是兩位君主回國,相互謙讓,這塊地就成了無主土地。人們稱之為:間原。“間原”者,兩國之間的無主原野也。

我們現在的報刊上,常常講到“六尺巷”的故事,其實,“六尺巷”源於“間原”,“間原”的思路則又源於《周易·訟卦》。《周易·訟卦》的指導思想,則出於《周易》的和諧哲學。孔子在《易·系辭》中,概括《周易》的覈心思想為“陰陽合德”,即,衝突雙方的依存與和解;宋代哲學家張載總結中國傳統的辯證法的特點說:“仇(對立面雙方)必和而解”。強調和解,是中國傳統的辯證法有別於西方辯證法的一個根本特點。

資料標籤: 易經 孔子 國學
本文標題: 《周易・訟卦》與民間糾紛調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601590994026
相关資料
易學的哲思――人類理性的導引
說到易學,我想最基本的認識應該有,那就是:它是哲學思想。雖然,由於長久以來人心積習難反,總有許多人認為易起源於術家,而易經為術家之書,本論文即以此為主題指向,說明易學之所以為哲學思想之由,期以破除世俗之誤解。
標籤: 繫辭傳 國學 易經
周易之謙卦,謙而不虛是大吉
周易六十四卦,都是吉凶彼此消長,沒有全吉全凶的。相對而言,謙卦是六爻都吉的,比乾卦還要好。其中關鍵就在於這個“謙”字,謙讓、謙退、謙遜、謙虛者,能够得到最大的吉,可見聖人在茫茫宇宙間捕捉到這個“謙”的意象,是多麼重視、多麼珍惜。
標籤: 易經
易經第三十九卦,蹇,水山蹇,坎上艮下
雨雪載途,下下卦卦辭:大雨傾地雪滿天,路上行人苦又難,拖泥帶水費盡力,事不遂心且耐煩。不宜起訟,動則招咎。
標籤:
易經學習的基本知識大匯總
陽性稱為“九”,陰性稱為“六”。⑵、《象》是對《易經》卦名及爻辭的注釋。它闡發了許多從《易經》本義中看不到的思想,是《易經》的哲學綱領。⑸、《說卦》是對八卦卦象的具體說明,是研究術數的理論基礎之一。
標籤: 易經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