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的禁忌

亦是文人雅士自視清高的品茶戒旨。清代蘇州官方還有過禁民家婢及女僕飲茶肆的地方法規,因而,曾一度茶肆無婦人入。但民間飲茶習俗已久,終不能禁。雖不一定確當,總比空泛的“毒如蛇”一句比喻要形象、實在多了,因而是更具“說服力”、更能止飲“隔夜茶”的。這也是與不吃茶泡相類似的習俗禁忌。宋代,居喪時飲茶,或以茶待客,忌用茶託。

明清之際,曾有人總結為七條。曰: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亦是文人雅士自視清高的品茶戒旨。清代蘇州官方還有過禁民家婢及女僕飲茶肆的地方法規,因而,曾一度茶肆無婦人入。但民間飲茶習俗已久,終不能禁。

民間尚有一些關於飲茶的俗信禁忌。俗以為飲真茶令人少眠,吃茶多,腹脹(可以醋解之)。故禁忌晚間飲茶和飲茶太多。又以為“隔夜茶,毒如蛇”,不可飲。

據清代《閑居雜錄》雲:“驚蟄後至九月,凡茶水在幾上經宿者不可飲。因守宮(壁虎)之性,見水則淫,每于水內相交,餘瀝遺入,為性最毒。如誤飲時,急覓地漿水解之,或吐或瀉,尚可救一二。掘地以冷水撥之,令濁,少頃取飲,謂之地漿。”這裡所說的隔夜茶不可飲的原由及其破法,頗帶有民間俗信的韻味。雖不一定確當,總比空泛的“毒如蛇”一句比喻要形象、實在多了,因而是更具“說服力”、更能止飲“隔夜茶”的。

浙江一帶新年互賀時,要飲紅糖泡棗的茶。據說溫州一帶光飲茶水不吃棗,俗說,“無家教,吃茶泡”;而閩南一帶飲紅糖棗茶卻要吃掉茶泡,謂之“吃紅棗,年年好”。還有的地方,辦喜事時,新娘要吃“卵茶”。是時,新娘只低頭飲茶,不吃卵。如吃卵,就被視為不穩重,日後不會受到丈夫和鄰居的敬重。這也是與不吃茶泡相類似的習俗禁忌。其取意為“不貪婪,懂禮節”。

宋代,居喪時飲茶,或以茶待客,忌用茶託。《齊東野語》“有喪不舉茶託”,專門記載了這種俗禮。據說是因為“托必有朱,故有所嫌而然”。乃是恐茶託為朱紅色漆器,犯喪諱。

資料標籤: 文化
本文標題: 飲茶的禁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599018804540
相关資料
食物食品禁忌
中國人對食物食品有許多獨特的鑒別管道,比如從陰陽的角度,分析出各種食物是熱性還是凉性,熱性的食之有火,凉性的食之有寒。有些食物還被認為是有毒的。熱、凉、補、損、毒的各種食物又可以專攻人體的某一部位,某一器官,因而成為一種食物食品禁忌的信仰根
標籤: 健康
穿戴禁忌
服飾的穿戴管道,也有諱忌。可見反懸冠也是凶相,所以禁忌之。穿戴不能隨便,還包括忌穿別人穿過的衣服。漢族民間忌諱帽子戴歪,俗語稱,“歪戴帽,狗資料”;忌諱衣扣不系,或系錯;忌諱不穿鞋襪,或只穿一隻鞋襪。尤其是祭祀的場合,衣著穿戴更要整潔,不敢
標籤:
衣服放置禁忌
在服飾的放置方面,民間主要禁忌在不適當的時候到不適當的地方晾曬。民間忌諱將婦女和小孩的衣物在夜間晾置在室外,恐怕落到衣物上賊星或沾染上鬼祟邪氣。小孩的衣服還忌搭在高處,俗稱三尺以上有神仙,恐傷害著小兒。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還忌諱女人的衣服、
標籤: 生活常識
衣服縫補禁忌
衣物如破了,需要立即縫補起來,否則不吉。縫補衣服時,忌諱穿在身上縫補。河北定縣一帶,如不脫衣就讓別人給縫補,自己嘴裡必須銜一樣東西,如筷子、秫秸等物。據說不銜的話會被賊偷。實則可能系家庭中的戲謔,或者是出於補衣如補洞,有了洞,不把東西“咬住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