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關帝、關公

自清代以來,關帝無疑是最走鴻運的神。他的神廟遍佈於全國城鄉,神廟以外,幾乎家家都為關帝像供奉丁香火,漢族之外,滿族,蒙族都極為尊重他。圍繞著祭祀關帝的活動,形成了一系列習俗。而關帝信仰在民間的。普及,與道教的推動有著密切關係。第一個給關羽神上封號的是道君皇帝宋徽宗,之後共有十五個皇帝為關羽加封授匾。

自清代以來,關帝無疑是最走鴻運的神。他的神廟遍佈於全國城鄉,神廟以外,幾乎家家都為關帝像供奉丁香火,漢族之外,滿族,蒙族都極為尊重他。圍繞著祭祀關帝的活動,形成了一系列習俗。而關帝信仰在民間的。普及,與道教的推動有著密切關係。


廣泛吸收民間的神,是道教不斷壯大聲威的途徑之一,也是控制神權、吸引群眾信仰的一個重要手段。佛教在逐步中國化的過程中,也是這樣。比如關羽,就被中國的僧徒立為伽藍神。關羽在道教中更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他很早就進入了神將的系列,或稱吳朗上將,或稱馘魔關元帥。萬曆二十年(1592),道士張通元請皇帝對關羽進爵為帝。過於二十年,關羽就被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雖然佛道二教同時爭奪這位民間傳說和崇祀的“英雄”,但道教的力量更大一些,在民間祭祀中,還是道教所立的關公廟、關王廟(明以前)、關帝廟(明以後),享受的待遇要优渥得多,以至萬曆四十二年(1614)後,佛寺中關羽的伽藍地位讓給了尉遲恭,關帝不再替佛做奴僕了。道教的社會影響不及佛教,但在對中國民間神祀的指導方面則遠遠超過佛教。這也並不奇怪。佛教作為外來的宗教,儘管已經中國化,但佛菩薩畢竟是遠自西域的。五台、峨眉、普陀、九華山成了四比特菩薩的道場,但無法改變西天諸佛的形象。道教則完全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他的神仙系統與民間神及歷史上有影響的人物發生緊密的聯系是自然而然的。即以關雲長而言,僅僅是持刀的護法伽藍未免太寒酸相。他在道教中的“關帝”身份大致上直接從歷代皇帝的褒封而來,似乎更為“名正言順”。第一個給關羽神上封號的是道君皇帝宋徽宗,之後共有十五個皇帝為關羽加封授匾。當陽關陵廟中關羽的神道碑上刻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漢前將軍漢壽亭侯”,關陵正門上書“威震華夏”四個大字,是清同治帝寫的,有了歷代帝王的褒封,關羽坐穩了“武聖人”、“聖帝”的位置。清代趙翼說:“今且南極嶺錶,北極塞垣,凡兒童婦女,未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陔餘叢考》卷三十五)除了最後一句有些誇大其辭,其餘大抵是實錄。


關帝的神像,在多數廟中都是塑成紅臉長須,丹鳳眼,臥蠶眉,披戰袍(多繪成綠色),正襟危坐。一旁站著黑臉周倉,手扶青龍偃月刀,另一旁站著白臉關平,手捧關帝大印。這形象,源自“三國演義”的描寫。至於那過分誇張的紫紅臉膛說是表示神的忠勇,可能是從舞臺上的臉譜移植過來的,這些也不足為怪。但若走進不那麼正規的小廟,便會發現關帝擎起的右手上掛著一架小小的桑弓,搭著支木箭,說是打仗吧,那小弓是不濟事的,與關聖的威風凜凜也不成比例。原來,這是古代的所謂弧矢,為生男之兆。凡生了男子,在戶外掛桑木弧(弓)矢(剪),可保男孩平安。民間求神庇護重要內涵之一,就是要祈求家國平安、子嗣繁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生育下男孩的家庭不免到處求神拜佛。其中常去祈求的地方便是關帝廟。人們相信他有給人送子嗣、保佑小兒成丁的能耐,於是又依照這種設想給他手上掛上弧矢以作象徵。


關帝是武將,本來不管子嗣,管子嗣的民間稱送子娘娘,或說即是觀音,民間傳說,一次關帝爺外出,周倉在家看門,喝了幾口酒正迷著打盹,朦朧中聽到有人用三牲祭獻,一時高興便扔下上上大吉的簽,應允了他的禱告。再一細聽,方知他求的是子嗣,這可不是關帝廟的職司範圍,於是略施小計,到了孫娘娘的子孫堂裏偷了個狀元郎給那家送去,後來事情鬧大了,官司一直打到玉皇大帝的金鑾殿。這一民間傳說顯然是諷刺關帝爺管子嗣是不務正業。但一般老百姓卻仍然願意相信關帝廟中求子嗣也同樣靈驗。


如果說,關帝管子嗣是神格的變異,那麼在關帝面前義結金蘭便是正道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早已被人奉為异姓兄弟情義的楷模,所以每逢關帝生日,便有人一夥夥地到廟裡致祭並結拜為异姓兄弟,以後有些幫會在吸收徒眾時,也往往在關帝像前點起香燭,舉行儀式。關帝義氣幹雲,不僅漢族群眾知道,清朝統治者也很會利用這一點。據《清稗類鈔·祭祀類》記載,清人“羈糜蒙古,實利用三國一書”,清世祖未入關前先征服蒙古諸部,與蒙古諸汗約為兄弟,引桃園結義事為例,滿洲自認為劉備,以蒙古為關羽。入關以後,又累次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所以蒙古人除信仰喇嘛教外,所最尊奉的,便是關羽。蒙古王公以關羽自居,像關羽事劉備那樣服事清皇朝。關羽在清代政治上有此妙用,倒是他生前夢想不到的。


關帝在清代滿、漢、蒙並尊,所以祠廟遍於國中,而且如上面所述,關帝既是神通廣大的伏魔大帝,又是忠義的人格化偶像化,所以它不僅廟宇遍佈城鄉,就是在幫會中、民間宗教中都受到奉祀。近代商品經濟發達,五湖四海的商人彙集都市,各地同籍商人照例在各地建有會館,會館中例祀關帝。甚至可能開始時先由同籍商人共建關帝祠,作為同仁厘定條規,協調行動,解决糾紛之所,然後才寫為會館。會館祀關羽,既有客居他鄉求神靈庇護的涵義,又有借鑒於他的忠義正直,讓他監督同仁講義氣,講團結的涵義。


關帝的生日,民間多認為是五月十三日,但有人考證五月十三日是關平的生日,關羽本人則生於漢桓帝延熹三年(160)庚子六月二十四日,不管怎樣,民間給他祝壽,還是放在五月十三日,傳說這天照例要下雨——關帝爺這天要磨大刀,那雨便是磨刀水,所以這雨稱為磨刀雨,如果溪中水漲,那麼便稱為“漲大刀水”。其實這日子正趕上雨季,尤其在江南,五月十三日正處於梅雨季節開始之後,下點雨是尋常的事。自然,相信他生日是六月二十四日的,便把壽禮安在了他們認為正確的那一天。


對關帝的祭祀,以五月十三日最盛。關帝廟不用說,地方官改祭、百姓燒香敬獻鬧成一團。而清代蘇州等大都市中各地的會館,還在十三日前夕,就準備好了三牲,為明天的大祭派用場,同時開始演戲。這戲是為酬神而演的,當然觀眾還是會館同仁及鄰近的市民。而一般的居民,也例行致祭。比較早的時候,士大夫家殺白雄雞致祭,但在清代中葉後已漸少見。一般的祭法無非是點香燭,在家中懸掛的關帝神像前上供晶,放爆竹、鼓樂齊喧。尤其是商人,祭得特別地虔誠熱鬧,原來民間傳說財神有文武之分,關羽既是伏魔大帝,又是武財神,商家豈能不分外殷勤?所以到了這一天,那市集上,大街小巷鼓樂聲、鞭炮聲、喧嘩聲整日不絕。


關帝聖誕的祭賽以外,人們逢灾染病,去廟中燒香祈禱的也很多,倘蒙神指點佑護之後逢凶化吉,那麼又得燒香還願,酬謝關聖帝的恩情。不僅關帝被視作靈驗的神靈,他那柄青龍偃月刀,也端的非同小可。有人久病不起,往往到廟中許願,將那柄大刀請回家中,裹以紅巾,每日香燭上供,據說也靈驗得很,只是這刀要大廟裏的鐵刀才行,倘是一般小廟泥塑周倉手上的木刀,便不濟事。

資料標籤: 關羽 三國 道教
本文標題: 崇拜關帝、關公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598979277298
相关資料
掌管考試的文曲星
文曲星又稱文昌帝,原是晋朝人,姓張名育字亞子,居於四川梓潼縣七曲山。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掌管考試命運、主宰士子功名利祿,廣稱作「文昌帝君」。農曆二月初三,是為「文曲
標籤: 文曲星 文昌帝君 仁王
“八仙”的來由
“八仙”一詞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擁有不同的含意,直到明朝吳元泰的《八仙出處東遊記》,才正式定型為漢鐘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道教的八仙緣起於唐宋時期,當時民間已有“八仙圖”,在元朝馬致遠的《嶽陽樓》、範子安的
標籤: 文化 呂洞賓 張果老 韓湘子 藍采和
中華龍崇拜的來歷
龍,是中華民族自上古以來所一直崇拜的神异動物。在中國傳統的習俗中,龍是吉祥的象徵。以至於人們將中華文化稱為”龍的文化”,將中華兒女稱為”龍的傳人”。權威的象徵,但龍的真相,卻是中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最大的疑謎之一。換言之,中華、民族的龍崇拜至
標籤: 文化 動物 考古 文物 圖騰崇拜
神位安放需要注意的事項
不僅達不成心願,還有可能招致神靈的不滿。以便神靈在安寧的環境中,享受主人家的香火。
標籤: 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