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飲食禮儀

開始用餐,要講究文明禮貌,要注重自己的“吃相”。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吃飯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

開始用餐,要講究文明禮貌,要注重自己的“吃相”。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一般應注重以下幾點:
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聽到長輩說:“大家一塊吃吧”,你再動筷,不能搶在長輩的前面。

吃飯時,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無名指扣碗底,手心空著。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對著碗吃飯,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壓迫胃部,影響消化。

夾菜時,應從盤子靠近或面對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盤子中間或靠別人的一邊夾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盤子裏翻來倒去地“尋尋覓覓”,眼睛也不要老盯著菜盤子,一次夾菜也不宜太多。碰到自己愛吃的菜,不可如風捲殘雲一般地猛吃一氣,更不能乾脆把盤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顧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假如盤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掃”乾淨,應徵詢一下同桌人的意見,別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要閉嘴咀嚼,細嚼慢嚥,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决不能張開大嘴,大塊往嘴裡塞,狼吞虎嚥的,更不能在夾起飯菜時,伸長脖子,張開大嘴,伸著舌頭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進口,不然會給人留下一副饞相和貪婪的印象。

用餐的動作要文雅一些。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裏的菜撥到桌子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將菜湯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飯粒,要用餐紙或餐巾輕輕抹去,不要用舌頭去舔。咀嚼飯菜,嘴裡不要發出“叭叭”、“呱嘰呱嘰”的聲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與別人交談,開玩笑要有節制,以免口中食物噴出來,或者嗆入氣管,造成危險;確需要與家人談話時,應輕聲細語。

吐出的骨頭、魚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來,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案頭上或地面上。假如要咳嗽,打噴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並把頭向後方轉。吃飯嚼到沙粒或嗓子裏有痰時,要離開餐桌去吐掉。

在吃飯過程中,要儘量自己添飯,並能主動給長輩添飯、夾菜。碰到長輩給自己添飯、夾菜時,要道謝。

吃飯時要精神集中,有些小同學在吃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這是不良的習慣,既不衛生,又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還會損傷視力。

作為一個有禮貌人,吃完飯,不應推開飯碗,就離桌而去,還應有禮貌離座,並幫助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用餐完後,要輕輕放下碗筷,用餐紙或餐巾擦嘴。

假如自己先吃完,要與父母或其他長輩打個招呼,再離開座位。如說,“爸爸,您慢慢吃”,或“大家請慢慢吃”等。不能一推飯碗,什麼話也不說,離桌而去,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待大家都用餐完畢,應幫助家長一同收拾碗筷,擦淨案頭,洗刷碗筷。不可碗筷一撂即揚長而去,或坐在一邊任由家人忙碌,自己無動於衷,這是不禮貌、不懂事的表現。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中國傳統飲食禮儀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598636906413
相关資料
古代禮貌用語一覽
中途先走說-失陪請人勿送說-留步送人遠行說-平安。賓客來到說-光臨等候別人說-恭候沒能迎接說-失迎。需要考慮說-斟酌無法滿足說-抱歉請人諒解說-包涵。希望照顧說-關照贊人見解說-高見歸還物品說-奉還。老人年齡說-高夀身體不適說-欠安看望別人
標籤:
民間用筷禮儀
中國漢族飲食禁忌,流行於全國各地。中國人習慣用筷子吃飯,筷子一般用右手執拿,俗以為拿筷子的位置要適中,忌諱拿得過高或過低。民間還忌諱吃飯前用筷子敲空碗。把筷子插在盛好的米飯上也是不允許的。這些禁忌大都是與衛生、謙讓、禮貌有關。有“杯不出欄,
標籤: 筷子
二十八宿羅列詳解
二十四、柳宿善惡分明,個性强烈,一旦動怒不可收拾,要謹慎由於衝動而受騙。
標籤:
納音五行詳解
天干有天干的五行,地支有地支的五行,天干與地支配合後會變成新的五行,稱為“納音五行”。原干支五行稱為正五行,納音五行叫做假借五行,因為它是假借古代五音和十二音律而組合成的納音五行。六十甲子納音錶五行歌: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爐
標籤: 納音五行 納音 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