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人的婚俗

怒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怒族的家庭也頗具其本民族的特色。雲南怒族小夥子姑娘們愛吹口弦,常常在小河邊、山坡上,三五成群用小巧玲瓏的口弦,交流情感,傾吐對心上人的愛慕。怒族男方在迎親時,婚禮非常熱鬧,青年人吹口弦、彈琵琶、跳琵琶舞或鍋莊舞,老年人則唱著婚禮歌向新婚夫婦祝福。貢山怒族有男子從妻居住習俗。

怒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怒族的家庭也頗具其本民族的特色。

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正式聯姻而由男方請媒人帶上酒到女方家中說親。婚姻最後由父母决定。

雲南怒族小夥子姑娘們愛吹口弦,常常在小河邊、山坡上,三五成群用小巧玲瓏的口弦,交流情感,傾吐對心上人的愛慕。

小夥子和靚女相愛後,雙方背著阿爸、阿媽、長輩,用口弦聲相互約會,並互相贈送信物。小夥子送給靚女自製的口弦,靚女則送給心上人自繡的花布烟袋。在口弦和烟袋上留有互相知曉的表示雙方真摯愛情、永不變心的印記。感情特別深厚的男女青年,還各剪髮一束送給對方珍藏,以表示生死與共。

怒族男方在迎親時,婚禮非常熱鬧,青年人吹口弦、彈琵琶、跳琵琶舞或鍋莊舞,老年人則唱著婚禮歌向新婚夫婦祝福。婚筵是所有禮儀中宴請規模最大的筵席。婚前新郎要帶猪肉、米等物去岳父家幫助砍柴和耕地,然後才能舉行婚筵,婚筵時不但酒肉要豐盛,場地也要佈置一新。届時新郎、新娘要同喝祝婚酒,姑娘們要向他們抛灑麵粉,表示吉祥如意。

男子婚後,便在父母住房附近另築新房,與父母分居,但小家庭在生產生活上仍與父母及整個家族保持共同耕作和相互協助的義務。貢山怒族有男子從妻居住習俗。

怒族青年男女結婚,一般選擇在屬龍或屬蛇的日子,因為龍和蛇在怒族的觀念中是吉祥如意的象徵。婚禮前幾天,全村寨的各家各戶都派出得力的男子或女子,到男方家幫助料理理結婚的有關事務。女方家也顯得格外奔忙;做嫁衣、買首飾、請陪娘、邀請賓客。
結婚當天,新郎邀約兩個最好的朋友,背一背柴和一背明子,帶著一罐酒和其他禮物,去女方家接新娘。到了女方家,受到熱情的接待,女方家以最好的飯菜招待他們。待太陽爬上山岡,陽光灑滿整個村寨的時候,新郎告別女方家,接上新娘開始上路。這時候,女方家送親的人們熙熙攘攘,簇擁著新娘走出村寨。走在前面的是背著一頭大肥猪和一大壇白酒的幾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後面是背、抬著嫁妝的送親隊伍。新娘身著怒族的盛裝,臉上蓋一塊色彩鮮豔的薄布,由一群女伴陪著,走在人群中間。當陪送新娘的隊伍進入男方村寨時,早已在旁迎候的男方家的人忙上去給背猪、背白酒和背、抬嫁妝的人們連連敬酒。來到新郎家門口時,新郎的舅舅和舅母要向送親的人們敬一杯竹筒酒,敬完新娘和送親的人們,新郎、新娘才能邁進男方家的門。
新娘和送親的隊伍進了男方家院子後,男方家的人接過女方家帶來的禮物,熱情地招呼女方送親的人們。這時候,新郎要上去牽住新娘的手,把新娘迎進房中。一見新娘進入房中,送親者中一男子即用火藥槍朝天鳴放三槍,以示慶賀。其餘送親的人則跳起怒族的(足踏舞),以有節奏的舞步跟著進入房中,並在房中的火塘邊跳滿一圈。接著,由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新郎新娘祝婚,祝福新人婚後幸福吉祥、子孫滿堂等。之後,男方家的人熱情地向送親的人們連連敬酒,喝得送親者一個個面紅耳赤,情緒高漲。
這時候,靚女和小夥子來到房前的院子裏,彈起琵琶,吹起口弦,跳起了熱烈歡快的(琵琶舞),圍觀的賓客發出陣陣地歡笑聲。在房內,中老年人則圍聚在火塘邊,一邊喝酒,一邊聽歌手演唱怒族傳統的(婚禮歌)。演唱時,男方的歌手扮男子,女方的歌手扮女子,用男女對唱的管道來演唱。(婚禮歌)的內容十分豐富,從人類的起源到先民的生活,從男女相愛到婚禮婚俗等,可以說是一部怒族的創世詩歌和婚戀愛習俗的辭典。(婚禮歌)很長,要分幾次才能唱完,中間歌手要同新郎新娘一塊吃手抓飯,吃完後再接著唱,有時要一直唱到第二天的黎明。第二天,男方家要給前來參加婚禮的人們每人送一份飯菜,賓客這才高高興興地離去。
按傳統習俗,新郎新娘在結婚的頭三日內不能同居,只能在洞房裏支兩張床,分別由一名小夥子和一名靚女陪伴新郎和新娘。到第四天,由男方家殺一頭豬,裝一罐酒,讓新郎帶到女方家,表示對新娘父母的孝敬。然後,新郎才能帶著妻子回家。這時,整個婚禮才算結束。

資料標籤: 婚禮 婚姻
本文標題: 怒族人的婚俗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597794509132
相关資料
怒族人的基本情况
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使用語種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福貢縣、瀘水縣及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此外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維西縣及西藏的察隅縣也有少量怒族分佈。怒族是該族的自稱,另外還有“怒蘇”、“阿怒”
標籤: 怒族 白族 納西族
苗族的建築特點
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苗族的吊腳樓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兩層或三層。
標籤: 苗族 建築 吊腳樓
苗族人的飲食特點
苗族半數以上居住在貴州,其餘分佈在湖南、雲南、廣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為主,輔以包穀、小米、高粱、小麥和薯類等雜糧。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類、豆類、蔬菜以及作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苗族人口味以酸、辣為主,尤其喜食辣椒。
標籤: 苗族 苗族飲食 美食 酸湯
苗族人的服飾特點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東南苗族不下200種,是我國和世界上苗族服飾種類最多、保存最好的區域,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分為童裝,男裝和女裝。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潢苗族服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豔與豐富。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
標籤: 苗族 苗族節日 苗族刺繡 中國服飾 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