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的《聞雁》是怎麼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有感而作。此詩描寫了由遠飛的大雁引起遊子對故土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圍,加深了思鄉之愁。“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

小編瞭解到很多朋友想知道韋應物的《聞雁》是怎麼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此詩結構巧奪天工,含蓄委婉,先寫“故園”,後寫“淮南”,先托出“悠”思,後襯以“雁”鳴,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

聞雁

唐代: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譯文

故鄉遙遠,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裡啊?歸家的思緒無窮無盡。

在淮南秋雨綿綿的漫漫長夜裏,獨坐樓中書房聽那北來的雁叫聲。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有感而作。此詩描寫了由遠飛的大雁引起遊子對故土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全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淒切古澹。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詩人雨夜思歸。秋天的雨夜漫長而又寂寥,詩人獨坐在高齋之中,孤燈長伴,孤影為侶,靜靜地聽著外面漸漸瀝瀝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聲音。孤清的夜,深秋的淒寒,還有空寂的高齋,在這樣一種蕭瑟淒寂的環境氣氛之中,詩人不免要觸動羈旅他鄉、遠遊為宦的思鄉情思。詩人的家鄉在長安,而此時卻在遠離家鄉兩千餘裏的滁州為官,“眇”字反映詩人內心的無奈情態,因為雲山阻隔、歸路迢遞,即使在白天登樓引頸也無法看到故園,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園的渺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圍,加深了思鄉之愁。“哉”是詩人久恩難平的歎息,這個長長的歎息,道盡了無盡思念的深淵。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這兩句言聞雁而歸思愈濃。“淮南”與第一句的“故園”相對,由思念中的故園回到今天為宦的淮南,落筆高妙。“秋雨”交待獨坐時的清凉環境,“夜”既是表明時間很晚,是夜深人靜的時候,也從側面顯露詩人貶謫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控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又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淒清,撩動詩人無盡的鄉愁,使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悲愴萬分。詩寫到這裡,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下的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結尾。

沈德潜《說詩晬語》雲:“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併入化機。”“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徵。在這首詩中,體現了詩人古澹的藝術風格。整首詩是一幅清淡的思鄉圖,清冷的夜晚,清淒的秋風,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齋和清孤的人影,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

本文標題: 韋應物的《聞雁》是怎麼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441789900752
相关資料
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詩好在哪裡?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今天郡齋裏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全詩所透露的也正是在這個“冷”字上。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韋應物這首詩,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謂“化工筆”,
標籤: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道士 讀書 文化 詩歌
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全詩妙在何處?
此詩從結構上說,以“微雨”起,用“散絲”結,前後呼應;全詩四聯,一脈貫通,渾然一體,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鐘時。隨著情感的迸發,尾聯一改含蓄之風,直抒胸臆;又在結句用一個“比”字,把別淚和散絲交融在一起。
標籤: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
韋應物的《長安遇馮著》原文是什麼?如何理解?
客從東方來,衣上灞陵雨。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詩人與朋友別後重逢,對朋友的遭遇深表同情,同時予以慰勉。這首贈詩,以親切詼諧的筆調,對失意沉淪的馮著深表理解、同情、體貼和慰勉。這的確是一首情意深長而生動活潑的好詩。囙此他能對一比特不期而遇的
標籤: 韋應物 長安遇馮著
《觀田家》是怎麼樣反映出農民勞作時的艱辛的?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種田人家一年能有幾天空閒,田中勞作從驚蟄便開始忙碌起來。“幾日閑”更是用反問句式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艱辛。詩人在此詩中用通俗
標籤: 農民 觀田家 田家 讀書 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