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的《調笑令·胡馬》描繪了一副什麼樣的場景?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和韋應物同時代的另一比特詩人戴叔倫也有《調笑令》詞一首,寫的是邊塞老兵的愁絕心理,在對邊塞風光的描寫方面與韋應物此詞有某些相似之處,然而戴詞明確抒寫征人的愁苦心理,意境悲苦低沉,韋詞則從一個側面暗示了邊塞的嚴酷,悲凉中不失雄渾,這在早期涉及邊塞的詞中是別具一格的。

想知道韋應物的《調笑令·胡馬》描繪了一副什麼樣的場景嗎?這首詞描繪了一幅草原駿馬圖。抒發一種迷茫人生,歸宿何處的感情,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調笑令·胡馬

唐代:韋應物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譯文

胡馬啊,胡馬,被遠遠地放牧在荒凉的燕支山下。四蹄刨沙刨雪獨自奔跑嘶鷗,東望西望茫茫一片迷了來路。迷路啊,迷路,萎萎邊草無窮無盡靄靄暮色籠罩著山頭。

賞析


詞中先寫放牧地點,次寫迷路神態,再寫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駿馬放在廣闊昏暗的背景中。“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兩句,刻劃了迷路的駿馬那種焦躁、彷徨的神態,著墨無多,卻生動逼真;“遠放燕支山下”、“邊草無窮日暮”兩句,顯示了草原的寥廓、曠遠,筆力渾樸蒼茫。此詞賦物工致,氣象開闊,筆意回環,清新而簡練。

詞以二言疊語起首。詞的前三句寫成群的駿馬放牧於燕支山下的大草原上,綿延的群山、無邊的草原、奔騰的駿馬,構成了一幅雄偉壯麗的圖景,氣勢壯觀,境界闊大。

第四、第五句具體寫馬,但不是寫成群的駿馬,而是選取了其中一匹失群迷途的馬加以描寫。這匹駿馬因為跑失了群,此時正獨自不安地用馬蹄刨著沙土和殘雪,並不時地昂首嘶鳴,東張西望地傍徨著,不知該往哪裡去。“跑”讀作“刨”,用足刨地之意,這兩句詞將駿馬迷路後的神情姿態刻畫得十分傳神,短短十二個字便將它的焦灼不安和急切煩燥惟妙惟肖地勾勒了出來。同時,通過對迷路駿馬的描繪,還將塞外草原的空曠闃寂景象展現在讀者面前。

第六、第七兩句又是二言疊語,“迷路”是第五句句末“路迷”二字的倒轉,這是《調笑令》的定格,此調又名《轉應曲》,即由此而來。在連著兩個“迷路”之後,接著是詞的結束句:“邊草無窮日暮”,既點出了時間,又進一步渲染了空間的曠遠,補足了駿馬迷路時的環境。夕陽西下,斜暉映照著邊草,邊草無窮無盡地向四外延伸開去,一眼望不到盡頭。這最後一句語淡意遠,堪稱點睛之筆,在前面繪就的雄偉壯麗的草原圖景上又抹上了一層蒼涼迷離的色彩。遠山、沙雪、邊草、斜陽,其間又回蕩著駿馬的嘶鳴,蒼莽壯闊而又略帶悲凉,整首詞意境渾厚高遠,語言簡煉淡雅。

詞名義上是寫馬,並展現了草原風光,但同時也透露了邊塞自然環境的嚴酷和人在這種環境下的迷憫孤獨心境。漢代名將李廣就是在與匈奴作戰時因迷失了道路而獲罪自殺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詞中描寫駿馬迷路時焦燥不安的情形也多少反映了征戌邊塞的將士在塞外常有的孤寂憂慮的心情。

縱觀來看,詞的開始“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表現對邊塞失防、胡人入侵的驚訝。接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寫失群胡馬焦躁不安、迷茫困惑、掙扎無果的神情,形神兼備,是不可多得的名句。“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既從馬之望中寫邊塞晚景,又含象徵意象於其中。使情、景融合無痕,使這首小詞不僅是生動傳神的特寫,而且有深含的意境。

但深含的意象是什麼。歷來眾說紛紜。曹錫彤認為:“此笑北胡難滅之詞。”有人認為:“言胡馬東西馳突,終至邊草路速,猶世人營擾一生,其歸宿究在何處”(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如果寫在晚年韋應物解職之後,俞說可以講通;而韋一生積極用世,熱愛人民、熱愛朝廷和祖國疆土,那麼聯系開頭“遠放燕支山下”,笑北胡乘隙入侵。咏大國遼闊邊境難犯是可以講通的。“詩無達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藝術上傳神的描寫與蘊含的意象構成耐人咀嚼尋味的意境,是深可玩味的。

和韋應物同時代的另一比特詩人戴叔倫也有《調笑令》詞一首,寫的是邊塞老兵的愁絕心理,在對邊塞風光的描寫方面與韋應物此詞有某些相似之處,然而戴詞明確抒寫征人的愁苦心理,意境悲苦低沉,韋詞則從一個側面暗示了邊塞的嚴酷,悲凉中不失雄渾,這在早期涉及邊塞的詞中是別具一格的。

本文標題: 韋應物的《調笑令·胡馬》描繪了一副什麼樣的場景?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441786128637
相关資料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又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聞道欲來相問訊,西樓望月幾回圓。“邑有流亡愧俸錢”,不僅是仁人自歎未能盡責,也流露進退兩難的苦悶。這首詩的思想境界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兩句,自宋代以來
標籤: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 讀書
韋應物的《聞雁》是怎麼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這首詩是詩人韋應物在秋雨之夜、歸思正深之際,聽到自遠而近的雁叫聲,有感而作。此詩描寫了由遠飛的大雁引起遊子對故土的懷念,表達了詩人思鄉之情。“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圍,加深了思鄉之愁。“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韋應物五言絕
標籤: 韋應物 聞雁 讀書 文化 秋雨 詩歌
韋應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詩好在哪裡?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今天郡齋裏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全詩所透露的也正是在這個“冷”字上。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韋應物這首詩,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謂“化工筆”,
標籤: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韋應物 道士 讀書 文化 詩歌
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全詩妙在何處?
此詩從結構上說,以“微雨”起,用“散絲”結,前後呼應;全詩四聯,一脈貫通,渾然一體,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楚江微雨裏,建業暮鐘時。隨著情感的迸發,尾聯一改含蓄之風,直抒胸臆;又在結句用一個“比”字,把別淚和散絲交融在一起。
標籤: 賦得暮雨送李胄 韋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