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腦膿腫的原發感染病灶主要是慢性化膿性中耳乳突炎,以膽脂瘤型中耳炎最多見。CT檢查尤其是高解析度CT(HRCT)能充分顯示耳和顳骨內部細小的解剖結構,對觀察中耳乳突病變十分有利。如能結合冠狀面掃描,可使CT與手術診斷不同部位膽脂瘤的符合率達93.5% ~ 100%。
如果在CT或乳突根治術中發現鼓室蓋、乙狀竇前壁或乳突竇骨壁破壞,應高度警惕併發腦膿腫可能。CT平描與增强掃描對腦膿腫診斷的準確率可達91%~99%。CT能顯示耳源性腦膿腫不同病理演變階段的表現。在急性腦炎期因白質區的水腫表現為邊界不清的片狀低密度區,有占位效應,一般無强化;在化膿期和包膜形成期,隨著中央壞死液化形成膿腫,膿腫壁有炎性肉芽和纖維組織,週邊有神經膠質增生,水腫開始減輕,CT平掃表現為低密度的膿腔,膿腫壁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環形影,化膿期可見强化的環壁略厚而不均勻,包膜形成期顯示完整、光滑、均勻、薄壁環狀强化之特點,且强化明顯。但是耳源性腦膿腫與其它感染途徑引起的腦膿腫,其CT表現無明顯差异,一般耳源性腦膿腫均位於患側乳突附近的大腦顳葉和小腦內,增强時除膿腫壁强化外,鄰近腦回或天幕可出現强化,結合中耳炎病史,診斷並不難,很少發生誤診。當CT表現不典型而難以做出明確診斷時,如果臨床上有明顯化膿性中耳炎及急性發作病史,應首先考慮耳源性腦膿腫可能,然後進一步做CT複查或CT導引下腦穿刺抽吸活檢證實。
其他輔助檢查
1.腦超聲波檢查:幕上膿腫可出現腦中線波移位。
2.經頸動脈腦血管造影:對大腦膿腫有診斷意義,但無助於小腦膿腫的診斷。
3.膿腫診斷性穿刺:除鑽顱底刺探查外,尚可經乳突術腔作診斷性穿刺。
4.顱內壓增高者,腰椎穿刺要慎重,以防誘發腦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