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尖周病發生於頜骨內,X線影像學手段是主要臨床檢查手段。
一、基本原理和上下頜骨的解剖標誌
1. X線影像是根據光透過骨組織的量判斷骨喪失的量的方法,遵循基本的光學定律
Nernst’s公式:I = I0 e-µt
I為透過的光强度,I0為入射光强度,t光吸收物質的厚度,μ光吸收係數,e自然數
2.與影象解讀有關的頜骨解剖標誌
骨皮質:密度大於根尖周的牙槽骨,在下頜骨磨牙區所占比例大,可影響後牙根的解析。
骨標誌:上頜顴弓、下頜骨脊,可影響後牙的解讀。
神經營養管孔:影響根尖區的解讀。
其他標誌:上頜竇等。
二、投照科技有關的變異
平行投照
多角度偏移投照
三、頜骨中非牙源性病變的辨別
腫瘤
囊腫
牙槽骨牙骨質發育不良
非特异性頜骨病變
四、牙齒發育與解剖的變異
融合根、扁根
多根多根管
同根多根管
牙先天异常
五、牙的病理變化
牙根吸收
髓腔鈣化
牙骨質剝脫
牙根裂
六、X線影像資料指導根管治療和根管治療後的效果評估
術前資料的閱讀
術中科技的應用
術後評估的解讀
七、強調X線片在牙髓治療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現代根管治療必須具備X線平片資料
術前片,用於術前正確的診斷和手術難度分析
術中術後片,用於指導臨床準確操作和療效判斷
八、牙根尖周病引發的原因
1、感染:最常見的感染來自牙髓病,其次是牙根尖周病通過根尖孔、側副根管及牙本質小管而繼發,血源性感染比較少見。現代認為,尖周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以厭氧菌為主體的混合感染,產黑色素類杆菌是急性尖周炎的主要病源菌。細菌內毒素是慢性尖周炎的致炎因數,更是尖周肉芽腫的主要致病因素。
2、創傷:牙齒遭受外力,如打擊、碰撞、跌倒等,可致牙體硬組織、牙周組織及尖周組織損傷。咬硬物、如咬到飯內的砂子、咬核桃、咬瓶蓋子等,創傷性咬合均可導致尖周病損害。
3、腫瘤:波及尖周病損害的腫瘤有鱗癌、肺癌及乳腺癌轉移、頜骨肉瘤、骨髓瘤和造釉細胞瘤。
4、牙源性因素:牙髓及根管封藥過量,根管器械穿出根尖,正畸用力不當、快速分離牙齒、拔牙不慎傷鄰牙等均能引起尖周病損傷。
牙根尖周病引發的原因現時就這四種,所以,如果能够在生活當中避免,就儘量不要讓牙根尖周病出現,而引發其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