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的第一大器官,是物質代謝、能量轉換及供應的“樞紐”,是機體內多種重要資訊調控分子的“集散地”,是機體內再生能力最强的器官,在人類生命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肝臟疾病是我國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肝臟疾病如何發現?
肝臟疾病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肝臟疾病的影像學檢查方法主要有:B超、CT、MRI、血管造影及核素掃描等。
(1)B超掃描:費用低廉,操作簡便,不需要特殊的準備,是一種無創性的檢查方法。在發現肝內病變、鑒別良、惡性及隨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價值,現時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斷及普查。B超掃描是肝臟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但B超診斷的準確性與操作人員的個人水准關係密切;同時肥胖、腸氣、肺氣及手術後填塞的大網膜等均可影響觀察;另外,影像的可重複性差,影響對病變的隨診。囙此,當B超掃描診斷不十分明確時,應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
(2)CT掃描:可發現肝內較小病灶,對良、惡性病變鑒別診斷準確性高,具有高靈敏度、無創傷性等特點,是肝臟疾病較為可靠和有效的檢查手段。普通CT掃描僅能發現病變,必須行增强掃描及多時項增强掃描才能鑒別病變的性質,並明確病變與周圍結構的關係。CT可在術前瞭解腫瘤的大小、數目、分佈及部位,腫瘤與周圍臟器的關係,並可評估手術的可切除性,螺旋CT特別是多層螺旋CT的多期掃描科技明顯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其後處理成像明顯提高了腫瘤分期的準確性。碘油CT掃描具有腫瘤子病灶檢出率高的特點。
(3)MRI優點是軟組織對比度高,不需要任何造影劑便可獲得較好的解剖關係。一般常採用自旋回波(SE)序列,T1加權像能清晰地顯示肝臟解剖關係,顯示病灶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T2加權像雖然空間分辯率差,解剖關係顯示不良,但對比度好,密度分辯率高,可為定性診斷提供可靠的資訊。為了增强對比,檢出肝內較小的腫瘤,更好地鑒別診斷,可採用順磁性對比劑增强動態掃描。
(4)選擇性肝動脈血管造影:可較好地顯示由肝動脈供血的肝細胞性肝癌。肝血管瘤亦有特徵性表現。但血管造影為創傷性檢查,其他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又有迅速地發展,特別是多層螺旋CT的血管成像品質與肝動脈血管造影非常接近,囙此,診斷性血管造影已不作為肝臟疾病的常規檢查方法,僅作為治療手段或在行CT血管造影時置管。
(5)放射性核素掃描可提供肝臟區域性的功能和解剖關係,具有敏感性高、分辯率低及特异性差的特點。3cm以下的病變常常漏診。使用7照像機或單光子發射電腦體層(SPECT),配合不同的顯像劑,根據肝臟攝取及瀦留時間的差异,可提示局部肝功能的變化,為肝臟病變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資訊。
不同肝臟疾病的影像檢查方案不同
1、脂肪肝:通過CT平掃,脂肪肝表現為肝臟密度一致性/不均勻性减低,CT值低於40HU。但是,幾乎所有肝病變的密度都比正常肝臟低,如果只作CT平掃會漏診多數肝臟疾病。所以,脂肪肝患者的正確檢查方案是:首診或要瞭解脂肪肝程度時選擇CT;如果已經明確有脂肪肝,而是要在脂肪肝中找占位性病變,則最好選MRI。
2、肝硬化:我國是肝炎、肝硬化大國,患者都希望能查出早期肝硬化。MRI對肝硬化結石的顯示能力明顯優於其它成像科技。
3、碘油介入:碘油栓塞介入治療是現時應用最多的肝癌介入科技,觀察碘油分布情况可推測介入效果,顯示碘油首選CT,如果已經明確介入部位,為瞭解壞死情况,則宜選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