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造影術是檢查腦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過將含碘造影劑注入到頸內動脈或椎動脈,使腦血管顯影,來瞭解腦血管本身的形態和病變,以及病變的性質和範圍。這項檢查對診斷腦血管病具有特殊價值。
那麼,哪些血管病需作腦血管造影呢?
1.腦出血病人而有手術搶救指征者,但血腫位置不明確,需要作腦血管造影。
2.腦出血疑有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者。
3.蛛網膜下腔出血多由顱內動脈瘤或血管畸形所致。為了明確診斷,以便手術治療,必須作腦血管造影。
4.腦瘤病人有中風發作,不能與腦出血、腦梗塞鑒別時,也可考慮作腦血管造影以幫助鑒別診斷。
5.頸內動脈頸外段病變時,有手術條件者,應進行血管造影。
怎樣進行腦血管造影?
首先在接受造影前,病人必須先作藥物(碘劑)敏感試驗。無不良反應時,方能接受造影。但造影前必須安排病人禁食、禁水,避免噁心嘔吐。隨後用肥皂水把患者的頸部洗淨。造影時讓病人平臥,將頸部稍墊高,保持安靜,不要轉動頭部,局部麻醉後,在病變側頸部用穿刺針,刺入頸動脈,快速(1秒鐘)注入藥液,拔針後壓迫10~20分鐘,防止頸部形成血腫。同時進行X線拍片,可使腦血管顯影。
腦血管造影比較安全,但少數病人在頸部穿刺部位可形成血腫,一般數天后會逐漸消失。(轉自放心醫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