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顯像劑在臟器內或病變處的濃度達到平衡,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時進行顯像稱為靜態顯像。這種管道主要用於觀察臟器和病變的位置、形態、大小和放射性分佈,反映臟器內或病變的功能狀態。優點是採集時間無明確限制,圖像清晰,並可以通過一定的生理數學模型,定量研究臟器的局部功能和代謝的差异性。下麵和老資料網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具體的情况吧。
肝膽靜態顯像
1、肝內占位性病變(惡性腫瘤、良性腫瘤、囊腫、血腫等)的定位診斷。
2、上腹部包塊的鑒別診斷,瞭解腹部包塊與肝臟的關係。
3、肝外惡性腫瘤,術前瞭解肝內有無轉移。
4、肝臟病變進行活檢前或膿腫引流前的定位。
5、肝癌手術、放療、化療後觀察療效和肝再生情况。
6、右膈异常的原因探討。
7、在少數情况下需要確定肝臟的大小、位置和形態。
肝膽靜態顯像不是首選方法,而應首先選用B超、CT。若疑診為肝海綿狀血管瘤時,才首選此項檢查。
腦靜態顯像
1、癲癇。
2、伴發或不伴發局部神經系統定位症狀的持續性頭痛。
3、原發性癌疑有顱內轉移。
4、伴有局部神經系統定位症狀的顱內疾病。
5、探測顱內壓增高的原因。
6、腦血管疾病與腦瘤的鑒別診斷。
7、腦瘤及其他治療後隨訪。
8、腦膿腫。
9、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10、震顫麻痹。
11、精神分裂症和煩躁狂憂鬱症。
12、早老性癡呆。
方法
1、一般先進行腦血流動態顯像。
2、靜注示踪劑30min後顯像,顯像體位包括前比特、後比特、左側及右側比特。包括範圍盡可能全部大、小腦,部分面部及顱底;為更好顯示小腦,後比特常使下頜微向內收。
3、必要時加作頂比特,或前、後斜比特。
4、顯像完成後,根據需要,於顯像圖上作瞳孔、外耳道、枕骨粗隆、乳突等處的解剖標記。
腎靜態顯像
原理和方法
靜脈注射慢速通過腎臟的顯像劑,如99Tcm-DMSA(99Tcm-二巰丁二酸)或99Tcm-GH(99Tcm-葡庚糖酸鹽),它們能被選擇性濃聚並暫時停留在腎小管上皮細胞內。注射顯像劑111~185 MBq(3~5 mCi)1~2 h後,用γ照相機探頭從後腰部對位於雙腎區行靜態採集,獲得雙腎放射性分佈的影像,為腎實質影像。腎靜態顯像可瞭解腎的形態、位置、大小,占位病變和功能。
正常所見
雙腎呈蠶豆狀,輪廓清晰,邊緣整齊。兩腎縱軸呈“八”字形,中心平1~2腰椎。成人一般右腎位置低於左腎,右腎多比左腎寬,大小約11 cm×6 cm,兩腎縱徑差<1.5 cm、橫徑差<1 cm。腎影外帶放射性較濃,中心和腎門區稍淡,兩側基本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