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上最常見的無痛腸鏡檢查是否會有危害呢?雖然,無痛腸鏡檢查和傳統的腸鏡檢查相比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並不代表無痛腸鏡就是沒有危害的檢查哦。下麵不如就來一起瞭解瞭解無痛腸鏡吧。
什麼是無痛腸鏡
無痛腸鏡是採用一種新的無痛科技,使病人可在無痛狀態下完成整個檢查和治療過程。檢查和治療後,一般只需休息5至10分鐘左右即可回家。
傳統腸鏡檢查,時間長、痛苦多、往往噁心、嘔吐、腹痛給腸鏡檢查帶來困難,或者病人一聽到腸檢查就恐懼或拒絕檢查,“做腸鏡”這三個字給人的感覺就是痛苦與噁心。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已接受腸鏡檢查和治療的病人中,約半數人不願意再接受檢查,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有恐懼心理。使病情得不到及時檢查而延誤診斷及治療,造成終生遺憾。
根據醫學界資深人士經驗體會,無痛腸鏡與傳統胃腸鏡檢查對比觀察,無痛腸鏡的優點是:患者無痛苦、高清晰度、高解析度、胃鏡內檢查無死角、無損傷、高診斷率。無痛性腸鏡檢查與治療安全、時間短、診斷率高。
既然如此,無痛腸鏡的危害是什麼呢?
無痛腸鏡有危害嗎
無痛腸鏡能讓患者免除插鏡引起的排便感,充氣後引起的腹脹,牽拉腸壁引起的腹痛和噁心等不適,廣受患者歡迎。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痛覺其實是一種避免更大傷害的保護機制,試想,一個沒有痛覺的人,手握烙鐵到手燒爛都不會放開。患者在清醒的時候,如果我們充氣太多,腸管過度拉伸、腸鏡起攀等情况下患者都會喊腹脹腹痛,我們會及時的吸氣、推鏡、解攀、操作醫生的手勢會減輕甚至暫停,但是在病人被麻醉後沒有和病人的交流,內鏡醫生可能氣會多充氣,會滑鏡,會在帶攀的情况下繼續插鏡,這樣會新增腸穿孔的風險,或者系膜受到過度牽拉導致系膜損傷。根據各家大醫院內窺鏡大夫的迴響,自從無痛腸鏡廣泛開展以來,腸鏡引起的缺血性腸病明顯增加,一般表現為無痛腸鏡尤其是小腸鏡後一周左右,出現腹痛腹瀉便血,再次腸鏡表現為腸黏膜水腫,粘膜下出血,部分粘膜壞死、潰瘍等。這是因為無痛腸鏡時患者不能給予醫生有害資訊回饋,患者腸管曲度大,醫生手勢重,導致系膜過度牽拉引起系膜血管損傷,導致腸道缺血。所以,無痛腸鏡不宜過度使用,當然醫生的手勢輕柔、熟練程度也都很有關係。
囙此,想要减少無痛腸鏡的危害就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