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需要做胃鏡檢查呢?胃鏡的檢查範圍雖然沒有其他影像檢查那麼廣泛,但是也是不可代替的影像檢查方法。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胃鏡檢查的適應症,千萬別錯過了。
怎樣做胃鏡檢查
事前準備:檢查前至少8小時不得進食,進水,食物在胃中易影響醫師的診斷,並且易促發受檢者噁心嘔吐。為了减少喉嚨的不適,醫護人員會在檢查前3分鐘,在受檢者喉頭噴麻醉劑。
檢查過程:先換上寬鬆衣物,采左側臥姿,雙腿微曲。當醫師把胃鏡由受檢者口中所含的塑膠器伸入時,應全身放鬆,稍做吞咽動作,使胃鏡順利通過喉嚨進入食道。在通過喉嚨時會有數秒感覺疼痛,想嘔吐,這是胃鏡檢查時較不舒服的時刻。當醫師在做診斷時,不要做吞咽動作,而應改由鼻子吸氣,口中緩緩吐氣,以便檢查順利完成。有些人會因空氣隨管子進入胃中,而感覺脹氣,噁心。如果感覺疼痛不適,請向醫護人員打個手勢,千萬別抓住管子或發出聲音。
事後處理:檢查後1至2小時內勿進食,若喉嚨沒有感覺不舒服,可先喝水;若無嗆到,就可先進食軟性食物,以免粗糙食物使食道或胃造成出血。有些人會有短暫的喉嚨痛,异物感,通常1至2天就可恢復。
那麼,需要做胃鏡檢查的人群都有哪些呢?
8類人群需做胃鏡檢查
有以下病灶者“近”期複查:胃鏡檢查中發現有胃潰瘍、糜爛、不規則凹陷、小結節或黏膜色澤改變(發紅、蒼白、褪色等),即使活檢病理報告為普通胃炎,患者也應在3個月內再次去醫院接受胃鏡複查。醫生會在胃鏡下對原病灶仔細觀察,並鉗取多塊活組織進行病理學複查,可發現部分漏診胃癌。
診斷不明者應接受“特殊”檢查:若胃鏡下發現可疑病灶,但活檢組織病理學檢查無異常,應採用特殊檢查,如胃鏡下噴灑色素提高識別力,進行超聲胃鏡檢查、放大胃鏡檢查等,特別是應用先進的雷射共聚焦顯微內鏡,可以直接在胃鏡下看到胃黏膜的組織結構,甚至可以直接發現癌組織和癌細胞,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
無病灶者“定”期複查:一些易患胃癌的高危人群,特別是40歲以上者,即使沒有發現特殊病變,一般也應在一年內作胃鏡定期複查,定期複查可以减少胃癌漏診率。
良性胃疾病手術後患者:一般在術後5年以上可發生殘胃癌,多數殘胃癌發生在術後20年左右。胃鏡複查時最好在吻合口行活檢,防止微小的早期殘胃癌漏診。複查以每年檢查1次為好,有不適時可及時檢查。
萎縮性胃炎患者:是胃癌的癌前病變,通常應每年複查一次胃鏡,並要在胃竇,胃體,胃角等多處取活檢。
胃潰瘍患者: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會癌變,但少部分胃潰瘍會癌變,特別要注意胃體、胃底潰瘍,即使病理報告是良性病變,也要在治療一個療程後複查。
病理報告為异型增生、腸化生患者:异型增生腸化生與癌變關係較為密切,應引起重視,應定期複查。
反流性食管炎:反復發生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食管黏膜因反流物的長期、慢性刺激,可引起Barrett食管,异型增生等。出現上述情况,應定期複查胃鏡。
以上8種人群做胃鏡檢查是很重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