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能檢查出什麼疾病?CT檢查的分類有哪幾種?CT檢查的注意事項有哪些?CT檢查是現代比較先進的醫學掃描檢查的一種,關於CT檢查的一些常識,我們下麵一起來瞭解下吧。
CT能檢查出什麼疾病?
1、神經系統病變:顱腦外傷、腦梗塞、腦腫瘤、炎症、變性病、先天畸形等,為應用最早的人體系統,尤其是創傷性顱腦急症診斷中屬於常規和首選檢查方法,可清楚顯示腦挫裂傷、急性腦內血腫、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腫、顱面骨骨折、顱內金屬异物等,而且比其它任何方法都要敏感。CT診斷急性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腦梗塞等有很高價值,急性出血可考慮作為首選檢查,急性腦梗塞特別是發病6小時內者,CT不如MRI敏感。
2、心血管系統:可用於心包腫瘤、心包積液等的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CT有肯定的診斷意義,特別是增强掃描具有特徵性表現,並可做定性診斷。
3、胸部病變:對於顯示肺部病變有非常滿意的效果,對肺部創傷、感染性病變、腫瘤等均勻有很高的診斷價值。對於縱隔內的腫物、淋巴結以及胸膜病變等的顯示也令人滿意,可以顯示肺內團塊與縱隔關係等。
4、腹部器官:對於實質性器官肝臟、膽囊、脾臟、胰腺、腎臟、腎上腺等器官顯示清晰,對於腫瘤、感染及創傷能清晰的顯示解剖的準確部位病變程度,對病變分期等有較高價值,有助於臨床製定治療方案,尤其對於手術科室的手術定位有重要意義,對腹內腫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價值較大。
5、肝臟病變:CT檢查對於肝內點比特性病變、原發性肝癌或轉移性肝癌的形態、輪廓、壞死、出血及生長管道等都可以顯示,還可以瞭解膽、胰、腎等臟器的情况,所以慢性肝炎、肝硬化並存在可疑病變或肝癌的患者,則有做CT檢查的必要。
CT檢查的分類
普通型CT:一般是指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前的設備,每次掃描只獲得1幀影像,囙此掃描時間較長。現時這類CT已被淘汰。
螺旋CT:1989年螺旋CT問世,隨著1991年雙排螺旋CT的推出(“排”和“層”的概念:最初稱4排、8排、16排……螺旋CT,是指檢測器的排數,後來出現設計32排檢測器,同樣可由電腦處理而獲得64層影像,故人們多習慣稱多少層CT),1998年多家公司又相繼推出多層螺旋CT,由4層、8層到16層、32層,2003年又推出64層,近年又有320層、640層問世,就是說,發射出X射線的球管繞人體旋轉360o,即可獲得4層乃至640層影像。由於掃描的時間極短,達到亞秒級,掃描層厚達到亞毫米。囙此使得CT冠脈血管造影很快成熟和應用於冠狀動脈疾病的篩選性檢查。同時,多層螺旋CT不僅僅獲得我們熟悉的軸比特即橫斷面的影像,也可重組出冠狀、矢狀等多種方位的影像(即2維重組圖)。
電子束CT(electronic beam tomography,EBT):是CT的一種特殊類型,與常規CT的主要區別在於由電子束取代了X線球管的機械旋轉。EBT由電子槍發射電子束,再由電子束轟擊掃描架上的靶環,由靶環發出X線,通過電子槍內的偏轉線圈使電子束掃描鎢靶,被掃描的鎢靶產生往返運動的X線,以對患者進行掃描。所以EBT無X線球管機械旋轉的速度限制,掃描速度要遠遠高於多層螺旋CT,成像時間大大縮短,特別適用於心臟等運動器官的檢查。e-Speed電子束CT作為第五代電子束CT掃描機。
能譜CT:能譜CT是繼螺旋CT和多排CT之後的又一重大的CT革命。這種設備的X線發射源(球管)有兩種:一種是以瞬間雙KVp為核心技術;另一種是以雙X線球管為核心技術(即雙源CT)。與單一參數的常規CT相比,基物質影像、單能量影像、能譜曲線等多參數成像是能譜CT最顯著的特徵,其獨特的多參數成像模式與常規CT診斷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PET-CT(派特CT):屬於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機與CT機兩者的融機設備,也就是在兩種設備融合的設備平臺上進行疾病的檢查和診斷。與之類似的PET-MR即是與核磁機的融機。這類的融機設備投資和檢查費用昂貴。這類設備也不是萬能的,只是在某些方面應用上具有特點和優勢(例如,對惡性腫瘤的定性或定量,雖然敏感性高,但有的病變也缺乏特异性),一般需要在其他影像檢查之後,有目的地進行應用。
CT檢查的注意事項
1、關於輻射問題:射線敏感器官如性腺、甲狀腺等儘量避免或减少照射;掃描範圍約大接觸射線越多;使用高檔CT設備與普通CT設備對相同部位的檢查,前者可使病人接受的輻射少。
2、關於碘造影劑:主要是造影劑過敏以及腎臟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