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復一日我們的機體在不斷耗損,到了一定階段就會需要我們額外補充一些物質以維持身體更好的機能。比如說,年齡越來越大就會出現骨質疏鬆的狀況,這時候我們就要補鈣來强化我們的骨骼。那我們怎麼知道是不是應該補鈣呢?這時候骨密度檢查就十分有用了。
檢查骨密度的作用
1、早期診斷骨質疏鬆和骨折危險度的預測;
2、對內分泌及代謝性骨病的骨量量測,從而製定安全的、最佳的治療方案,防止骨折發生;
3、病情隨訪及療效評估。
測骨密度的五種方法
1、雙倍能量X光吸光測定法(簡稱DXA或DEXA)是最佳檢測方法,而且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們在JAMA研究中使用的就是這種方法。這種檢測無痛苦而且迅速,它不僅能檢測脊椎骨和髖骨的密度,還能檢測全身所有骨骼的密度。這種方法的另一大好處是,它對人的輻射非常小——小到在檢測過程中,醫生可以呆在掃描儀器旁邊,不必離開房間。因為對DXA掃描儀的校準程度不一,所以以後再檢測時,最好去同一個地方,否則的話,檢測結果可能無法比較。
這種檢測無痛苦而且迅速
2、超聲波檢測現在非常普遍。它檢測迅速,費用低廉(30到100美元),而且沒有輻射。超聲波可以檢測手部和足跟部的骨密度,通過它們可以瞭解全身骨骼的健康狀況。不道如果專門檢測椎骨和髖骨的密度,那就還是需要DXA掃描儀。
3、單能X光吸光測定法能檢測足跟和腕部的骨密度,但不能檢測髖骨和椎骨的密度,而後者往往更為重要。不過,它的費用較DXA來說比較低廉,足跟和腕部的骨密度也能很好地說明全身骨骼的健康狀況。
4、定量計算X線斷層照相術(CT)能檢測髖骨和椎骨的密度,但這種檢測費用比DXA高,而且受檢者受到的輻射較多。
5、X光能發現骨折,但不能像其他方法那樣準確地檢測出骨密度。
如何讀懂骨密度檢測
相信做過骨密度檢測的人應該會對“T值”和“Z值”有所印象。一般情况下,骨密度檢測結果往往以“圖片+表格”的形式給予迴響:“圖片”直觀展示的是被檢者的骨密度數值位於中國男(女)性骨密度參照曲線圖的具體位置;“表格”直接列出T值和Z值的數值。
1、讀懂“T”值
“T值”劃分為三個區間,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
-1<T值<1表示骨密度值正常。
-2.5<T值<-1表示骨量低、骨質流失。
T值<-2.5表示骨質疏鬆症。
T值是一個相對的數值,臨床上通常用T值來判斷人體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將檢測者檢測所得到骨密度與30~35歲健康年輕人的骨密度作比較,以得出高出(+)或低於(-)年輕人的標準差數。
2、讀懂“Z”值
“Z值”劃分為兩個區間,各自也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2<Z值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齡人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