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做核磁共振檢查?眾所周知,核磁共振檢查具有一定的輻射,可是核磁共振檢查又是其他檢查所不能代替的,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减少做核磁共振檢查呢?
减少做核磁共振檢查的方法
認真做好檢查前準備:是避免重複檢查的先決條件,囙此,你在進行醫學影像學檢查前很有必要諮詢檢查的相關事項。通常,對於四肢、胸部的X線攝影檢查走去就做,無需什麼準備。而對擬診為泌尿系結石,打算進行腹部平片或是靜脈腎盂造影檢查的病人,則需要前一天晚上做腸道準備,第二天不吃、不喝進行檢查。同理,鋇灌腸也是這樣。而上消化道鋇餐檢查、數位减影血管造影(簡稱DSA),只需禁食即可。而一旦做過鋇餐檢查的病人,就不能接著做腰椎、腹部平片,以及腹部CT檢查,謹防因鋇劑阻檔病灶及產生偽影。如果你去核醫學科進行PET/CT檢查時,非但不能吃喝,還要測試血糖,也只有將血糖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才能够進行這近乎萬元的檢查,且在檢查前需排空膀胱,並且不能在衣、褲上沾染尿液。
選擇就診醫院檢查:醫院有大小,同時更有各自的特色與長處,囙此,在你打算就診時,可通過親朋好友瞭解一下你的病在當地哪家醫院治療效果會更好些,同時,也需打聽一下,是採用保守治療效果好,還是手術治療效果好,以及微創介入治療,或是放射治療等。一旦確定所採用的治療方法,甚至是哪家醫院,那麼,你就可去這家醫院進行相關的醫學影像學檢查了。這是因為,各家醫院的大夫均有各自的經驗,他會根據自己的職業習慣認為哪項檢查可做,哪項檢查可以不做;同時,由於他在自己的醫院幹了那麼長的時間,也早已適應了自家醫院影像科的檢查方法,加之看慣了自家的片子,符合自己的診療思路,甚至還會遷移莫化地對自己組織產生的影像學資料具有高度的信任感。鑒於此,你就完全沒必要去其他醫院進行檢查了。
那麼,哪些疾病是不得不做核磁共振檢查的呢?
核磁共振的檢查項目
檢查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等疾病,疾病的診斷明顯優於CT。對關節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現早於X線和CT。
檢查神經系統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內容,幾乎成為確診的手段。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等是首選的檢查方法。
檢查顱腦、脊髓等疾病是當今最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可早期發現腫瘤、腦梗塞、腦出血、腦膿腫、腦囊蟲症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還可確定腦積水的種類及原因。磁共振在顯示脊髓先天异常、脊髓空洞症及硬化症、推管瘢痕等均有獨到之處。
顯示間盤脫出、退行性病變等也是非常清晰,間盤脫出壓迫神經根也可顯示得一清二楚。磁共振可勾劃輪廓清晰的心臟各房、室間隔,心瓣膜及心肌的影像。囙此,先天性心臟病及各種心肌病均是磁共振檢查的適應性。
核磁共振檢查是很重要的檢查項目,如果必須做也不要過於排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