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我的髮際線怎麼又變高了!”
“我一定很聰明吧,不然怎麼絕頂了……”
“後腦勺僅存的頭髮是我最後的倔强。”
圖源網絡,侵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很多人脫髮都表現為髮際線變高,頭頂的頭髮變少,但後腦勺或是兩側的頭髮卻非常堅強,於是就形成了“地中海”髮型。
圖源網絡,侵删
為什麼頭髮大都從頭頂、前額開始脫落呢?
原因之一:雙氫睾酮&脫髮基因的雙重作用
脫髮的類型有很多,但大部分脫髮患者都是雄激素性脫髮。髮際線往後移,頭頂區域頭髮變得細軟稀疏是雄激素性脫髮的表現症狀之一。而造成雄激素性脫髮的元兇就是雙氫睾酮(DHT)和脫髮基因。
雙氫睾酮(DHT)是睾酮與5α還原酶發生反應後產生的一種雄性激素,普遍存在於人體的血液中,其中攝護腺和頭頂的區域較為密集。
圖源網絡,侵删
雙氫睾酮(DHT)對男性的第二性征發育至關重要,同時也會對毛囊造成傷害,如果把毛囊比作靶,那麼雙氫睾酮(DHT)就是射向靶的箭。
圖源網絡,侵删
當雄性激素分泌過於旺盛的時候,雙氫睾酮大軍就會入侵毛囊細胞的細胞核。在雙氫睾酮(DHT)的強勢攻佔下,毛母細胞會逐漸敗下陣來,毛囊不得不提前退休,進入“休止期”狀態,從而導致脫髮。
不得不說,頭頂到前額這一區域是脫髮的“天選之子”。
圖源網絡,侵删
一是這個區域的雙氫睾酮(DHT)濃度相對較高,二是因為遺傳脫髮因素,這個區域的毛囊對雙氫睾酮(DHT)會更加敏感。高濃度+高敏感,自然這個區域的頭髮就會更容易脫落了。
為什麼同樣是頭的一部分,後腦勺的頭髮卻如此堅強?
當然是因為後腦勺的毛囊是不脫髮的“天選之子”。(都是一個媽生的,差別也太大了)
後腦勺的毛囊5α還原酶濃度正常,不受雙氫睾酮(DHT)的影響,相較於頭頂和前額區域的頭髮,後腦勺的頭髮就顯得格外堅強。
圖源網絡,侵删
原因之二:頭皮承受的壓力不同
2015年有比特西班牙學者發表了一篇文獻,文獻中表示頭頂和額角區域承受的壓力更大,後枕部以及兩側區域受到的壓力更小,而頭皮的壓力分佈恰巧與雄激素性脫髮的表現形式高度吻合。
圖源網絡,侵删
原因之三:頭頂部位血液迴圈較慢
頭髮的生長、脫落與毛囊有關,毛囊屬於細胞組織,血液、營養、外界環境等因素均會影響毛囊的生長。
通過血液迴圈,營養物質可以輸送到全身的各個地方。由於頭部位置較高,血液流動較慢,容易堵塞毛細血管,營養物質難以輸送到毛囊位置,從而影響頭髮的生長。
頭頂到前額區域的毛細血管相對脆弱,更容易發生堵塞,這個區域的頭髮也更容易脫落。
圖源網絡,侵删
如果有脫髮現象,建議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詳細檢查,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切勿盲目聽信偏方治療脫髮。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健康作息和飲食,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不要熬夜,平時也可以多按摩一下頭皮,促進頭皮的血液迴圈,女生朋友們頭髮不要紮得太緊,記得要經常更換發縫位置哦。